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序水陆尊王庙
  义序水陆尊王庙义序水陆尊王庙位于仓山区盖山镇浦口村神富前路1号,始建于明嘉靖41年,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北偏东5度。由戏台、看台、大厅构成,前有照壁。进门处的两个精美石抱鼓及两边封火墙、大厅柱础为原建筑遗物,20世纪80年代重修。正殿大梁上留有“嘉靖四十年重修”字样。庙为木结构,其门廊、梁柱、础都保留明代建筑格式,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庙祀水、陆二神和水流法师(称三尊王),配祀临水夫人、福德正神,左右墙面绘有36婆彩画。庙曾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乾隆庚戍年(1790)、道光七年(1827)重修,2000年民间集资重修,将木柱改为石柱。该庙是当地重…[详细]
白岩关战斗遗址
  白岩关位于县城东7.5公里之崖山丫口上,建筑为古城堡式,整个建筑都用白棉石砌成。城楼长5.2米,高4.3米,城门高4.4米,宽2.3米,门坎高、宽约0.2米,拱门额宽0.4米,长0.9米。正中横行阴刻“白岩关”三个大字,右直行阴刻“光绪癸卯年”五字,左直行阴刻“知贞丰州事徐德修建”九字。关隘两边,依山修筑城垣,总长75米,墙身高1.6米,厚0.9米,墙脊有垛口十数个,间距约3米。1935年4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前梯队,与当时驻守白岩关的黔军常和笙部张红-生短促遭遇战,双方均有伤亡。该关附近有红军阵亡战士坟茔数座,当地百姓至今称白岩关为“红军丫口”。1987年11月2日,贞丰…[详细]
五台山清凉寺
  五台山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现今的清凉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香港黄惠卿女士等筹资、山西省文物局工艺美术大师胡银玉设计施工重建的一座新寺。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代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文革”时期,整座寺庙作为迷信产物而被毁,惟天生之清凉石尚存。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也称“曼殊床”清凉寺坐东朝西,按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详细]
钟德寺
  钟德寺(原名钟灵观)庙址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昌盛乡,始建于1934年,1943年竣工。当时建筑马殿、门洞、通道、钟鼓楼、三层大殿六座配廊,住宅、善主牌等。伪满时为极盛时期,常住道士70多人,有庙地70多垧。1946年土改时“走马清算”,此庙即废,铜佛运往外地融化,马殿、钟鼓楼、前后二座廊均被拆除。到2005年仅存青砖砌筑的三层大殿(一层殿为老爷殿、二层为无缘古佛殿、三层为玉皇大帝殿),有东西配房。钟楼有铁铸大钟一口,钟顶吊环为双龙身躯卷曲,头下口半张,搅成钟梁。钟盖有等距4圆孔,直径为15厘米,为敲去共鸣口。肩下有回形阳纹装饰一周。正面有拜泉万盛和铸。背有一献字。阳纹下铸有“满洲帝国康德岁次…[详细]
武胜门路蔡氏民居
  武胜门路蔡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社区武胜门路,坐北朝南,原格局依中轴线为台门、主楼及两厢楼。现存台门及主楼,四周围以高墙。以建筑风格判断为清末民居建筑。台门开于南墙正中,置两扇板门,面板用竹条装饰。台门内侧设披檐。门龙素面。台门与主楼之间为天井,石板铺地,中置甬道。甬道宽度较大。主楼为硬山顶楼房,七开间。明间抬梁,四柱落地,五架梁。次间、梢间及尽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五柱七檩。明间前设廊。二层楼板伸出檐柱,外沿饰倚栏。明间为堂前,前设六扇花格门,后金柱之间设板门六扇。明间后檐又设石库台门。楼上前立面部分保留花格窗,后立面为石窗。老宅格局基本完整,主楼保存较好,体现了余姚清末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有重…[详细]
万元塔
  万元塔,位于奉化市江口街道郭范村两个自然村的中间,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元塔,因建于明代万历元年而命名,系六角七级砖石塔,高17.20米,基地稍隆起,台基圆形,上有六角形基座。第一层直径4米,高2.45米,全用条石砌成,腰檐也是石雕。其上六层都是砖砌,腰檐系砖砌菱角牙子叠涩,翘角呈象鼻形,石雕。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有壸门,样式略有不同,刹顶已毁。第二层南面壸门上有“万元塔”三字碑额,下款有“万历年间建 道光二十年重修”字样;北面壸门有“光绪丙午竹洲募长春赀复修”小碑,塔砖上有“吴嘉丰造”刻字。1994年,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塔进行重修。 该塔矗立在…[详细]
同祥兴商铺旧址
  同祥兴商铺旧址位于莱州市朱桥镇东西老街路北,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同祥兴”绸缎商铺旧址。总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共有两栋二层楼房。东段楼两层各4间,面阔11.4米、进深8.2米,前出廊1.7米。两层均立廊柱3根。西段楼两层各5间,面阔14.5米、进深8.2米,前出廊1.7米,两层均立廊柱3根。二层走廊建有欧式木质护栏。均为青砖灰色小瓦,硬山式建筑。现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和基础较好,局部瓦件脱落。建国后该建筑曾作邮电局使用,室内改动较大,现为一机电门市部。朱桥是莱州商贸重镇,经济贸易较为发达,商贾云集,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更为兴盛。此建筑为胶东地区传统建筑样式的典型代表,对研…[详细]
黄岛白云寺遗址
  白云寺,又名大庵,位于柳花坡街道木厂口社区东南约1千米处,小珠山主峰北侧的一个山坳里。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宜人。寺前有一泉水,终年不涸,周边生长着毛竹、芦苇等水生植物,其环境与资源状况在深山中实属罕见。该寺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有正殿三间,供奉如来佛、观世音和文殊菩萨。东西偏殿各三间,内塑罗汉、雷神、雨神、山神等17尊神像,殿前两侧厢房各有三间,是僧人起居室,山门上方悬挂一两米长的木匾,上 书“白云寺”三个镏金大字。清代咸丰年间和民国时期都曾进行过重修。1945年,和尚还俗。1958年,神殿拆毁。1971年,辛安公社在白云寺旧址建起了“珠山中学”,僧舍被拆除。1980年,学校搬迁。白云寺是本区…[详细]
吴光集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详细]
贾庄洪福寺
  贾庄洪福寺,位于原平市长梁沟镇贾庄村北山腰。坐北朝南,东西长46米,南北宽46米,占地面积2116平方米。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成化八年(1472)建罗汉殿,清代屡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二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大佛殿、关帝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罗汉殿、阎王殿、乐楼及观音殿等。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悬山顶;罗汉殿、阎王殿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大佛殿坐北向南,石台基,进深五椽,五踩斗栱,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梁架题记大明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寺内钟楼悬挂大明成化五年(1469)铸造铁钟1口。院内有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修佛殿碑和天启七年(1627)重修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