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泾县吴氏大宗祠
  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自北宋迁居以来,人文蔚起,堪称泾县第一家,茂林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是现存宗祠当中,唯…[详细]
三溪乐成桥
  乐成桥位于旌德县三溪镇三溪村。俗称“三溪大桥”,又称南河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为洪水冲毁。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众人集资重建。全长156米,宽6.20米,桥面至河床高9米。桥孔净跨度尺度不一,中孔为11.50米。桥面两侧设有石质栏杆。乐成桥横跨徽水河,南忱狮子山,北架三溪老街,仅次于歙县太平桥,被称为“千里皖南第二桥”。明正德二年(1507)、造石桥五洞,凉亭一…[详细]
毛坦厂老街古建筑群
  毛坦厂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东南部。时代为明、清时期。老街为东西走向,总长1320米,总建筑面积41624平方米。街东、街西各有一座闸门(街头堡)。东闸门距石笋河50米,龙舒河从老街西、北流过。街道用青石条与鹅卵石铺砌。建筑主要为店铺、民宅、西楼、庙宇等,建筑结构为木结构屋架,青砖墙体,小灰瓦屋面,风火山墙,临街店铺为铺板门,部分建筑有0-,一般每户有2—3进房屋,基本保存完好。老街…[详细]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祖先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西京兆)杜县。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详细]
榉根关古徽道
  时代:唐至清榉根关古徽道,坐落在皖南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自唐以来徽道一直是中国南方商旅往来、文武张弛的咽喉要地。遗址始建于唐代,迄今遗存最完整的路段,全长7.5公里,共有台阶1.8万步。古徽道属文化路线遗产,是一条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文化、商贸、军事、生态之道。古道沿线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详细]
东至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详细]
屏山村古建筑群
  屏山村古建筑群属黟县龙江乡管辖。因村北向有屏风山而得名,又因古建制属黟县九都,村中为舒姓聚族而居,故又名九都舒村。据屏山村《舒姓宗源实务》和《舒氏宗谱序》等记载,屏山舒氏为伏羲九世孙叔子后裔,于唐末自庐江迁居屏山,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保护范围:西至黟金公路,北、东至村落,南至长宁湖,面积36.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屏山村盆地整体范围。…[详细]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条约200米长的轴线上。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组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馆。同时这个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详细]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洪坑村。该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历史悠久,官宦辈出,明清为繁荣期。现该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进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庙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进士坊、吴氏贞节坊、吴氏节孝坊四座。进士坊及两贞节坊位村南,跨进出该村入口村道,清代建筑,茶园石砌筑。进士坊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旌表丁巳恩科进士洪本仁而建。两贞节坊系清代乾…[详细]
合一堂
  “合一堂”又名“五凤楼”、“圣济殿”,实为王氏宗祠。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一堂”又名“五凤楼”、“圣济殿”,实为王氏宗祠。这里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大大不过‘贞一’(堂)、花花不过‘维一’(堂)、高高不过‘合一’(堂)”。这里的高指的是建筑级别,从中可见“合一堂”当时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合一堂”的建筑形制非常有特点,整座大殿由120根柱子托起,分为三进,祠内石雕、木雕无一不显示出构件的精雕…[详细]
古城岩明清建筑群
  古城岩明清建筑群是一处集中保护休宁县境内不易就地保护的古民居、古牌坊等古建筑的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皖南古居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批准,休宁县于1999年11月正式启动了这项易地保护项目。共迁移保护古民居10幢、古牌坊4座,它们均为徽州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详细]
稠墅牌坊群
  稠墅牌坊群位于歙县富揭乡稠墅村。四座四柱三间三楼纵列在稠墅村口,一座为明天启年间所造,其余三座为清代所建。其中“褒荣坊”为施表徽商汪廷漳一族三人。汪廷漳先世迁扬州,经营盐业,富至千万,人称“铁门限”。汪氏清乾隆初期在稠墅村建有“修园”,清诗人袁枚等曾会饮于此。四座牌坊自西向东依次为:吴氏节孝坊:乾隆十五年(1750)建;旌表汪祖晖妻汪社24岁守寡未育而扶养继子38年;褒荣三世坊:乾隆二十七年建,背…[详细]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郑村镇棠樾村,古民居为明清时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绍如下: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清嘉庆年间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故宅“遵训堂”的偏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欣所遇斋,北为存养山房,中间用一屏大型花墙相隔,总占地面积418.8平方米。皆为二层楼房。书斋三开间,楼下为厅,匾额为清书法家胡长庚篆书。山房亦为三开间,前有较宽敞庭院,东边有过厢,可与书斋相通,匾…[详细]
池河太平桥
  池河大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原名太平桥,又名杯桁桥,雄跨于蜿蜒的池河之上。池河太平桥初建时设计工巧。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极为雄伟美观。建造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桥孔。因河底沙石较厚,每个桥墩下面布以密集的木桩为基,称之为万年桩。桥墩皆以红色大条石为缘边石券砌而成,用糯米汁和石灰灌注,中填塞的囊石为粗糙短小的石料或碎砖,十分坚固。2019年10月7日,池河太平桥入选…[详细]
左忠毅公祠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区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明崇祯年间,是纪念左光斗的专祠,简称“左公祠”。现左公祠占地面积1027.27平方米,分前进、中进和后进三部分,均为木构架建筑,建筑格调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使。他为官力谋国事,匡扶正义,清直敢言,颇有政声。天启四年,因-魏忠贤阉党致祸,下狱致死。崇祯帝即位,为其冤案昭雪,追谥“忠毅”。左忠毅公祠与啖椒堂相连一处;…[详细]
俞村章氏宗祠
  章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原解放乡俞村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章姓,是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一。据《章氏宗谱》记载:章氏,炎帝和神农氏的后裔,起源于山西列山。章氏出身官宦世家,历代名士辈出。他们中有秦国的大将军章邯,汉朝的巴东将军章直、御史大夫章赣,晋代的秦王章樵、兵部尚书章平、中散大夫章展,南朝齐广平太守章道盖、陈国的司空章昭达,唐代建州刺史章及等等。章氏宗祠是以木雕、石刻艺术装饰…[详细]
庐州府城隍庙戏楼
  庐州府城隍庙戏楼位于庐州府城隍庙内。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清光绪五年重修,是合肥地区著名的戏曲舞台建筑,它既是独立建筑又是庐州府城隍庙的一个组成部分.戏楼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占地410平方米,七开间,重檐瓦屋顶.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本体线外扩3米范围,总面积约0.4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规划路西侧红线,南至安庆路北侧红线,西至蒙城北路…[详细]
大孔祠堂
  大孔祠堂是孔华清为家乡族人所修的宗祠,也是江淮晚清时期的一组较为完整的宗族公共祠社建筑,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该祠堂被合肥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又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祠堂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所用木材粗大厚重,显得古朴大方。祠内原有建房60多间,结构为典型的清代古建筑,青砖红墙筒子瓦,雕梁画栋,清一色苏式油彩绘画。其建筑布局特点为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院…[详细]
唐五房圩
  唐五房圩位于肥西县大潜山西南的丰乐河畔。唐五房圩系著名淮军将领唐殿魁、唐定奎的故居,光绪年间建成,后被烧,于宣统元年重建。圩三面濠沟,占地2万多平方米,原有房屋200多间,现存转心楼1座,今圩内为袁店中学校址。转心楼位于唐五房圩的中部,占地552平方米,为1幢四合院式的2层楼,精美雅致,宣统二年建造,上下共32间,东门有一石刻匾额,曰:紫气东来。唐殿魁,字俊候,行四,咸丰年间与弟定奎在乡办团练。同…[详细]
父子进士祠堂(昂氏宗祠)
  父子进士祠堂肥东县西山驿镇东昂集行政村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进五开间,原有屏门隔扇108扇。前院两棵天竹分为两边,至今完好无损。祠堂大门有1对石狮看守,门外两边是八字门。据史书记载:解放前从桥头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官人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昂绍善:字元长;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进士,官居内阁中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