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郑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郑庄遗址
  郑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南王村郑庄自然村西100米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6万余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2米间,最厚处达4米以上,文化遗迹有陶窑、灰坑、墓葬等。遗址范围内,地面上散存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骨、石、蚌器等。采集的遗物主要是陶器残片,器形有夹砂红陶鬲、盆、豆、瓮、簋、器盖等。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夹砂红陶等。陶器表面多饰绳纹,还…[详细]
灵显王庙赞碑
  灵显王庙赞碑,为宋真宗赵恒所书,残高2.60米,宽1.10米,厚0.30米,碑额有“灵显王之赞”5个篆字,碑文称赞唐代李靖“功有于国,惠泱于民”。现在碑身字迹多剥落,裂纹严重;北侧有金代《郑州重修有唐忠臣李卫工庙记》,为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碑高2.25米,宽1.03米,厚0.21米,额篆书“有唐忠臣李卫工庙记”3行9字,马逢臣撰额,□琉撰文,游总书丹,碑文行书22行,满行4…[详细]
芦医庙
  芦医庙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上街村,又名扁鹊祠,据传初建于西汉洪嘉三年(前18年),宋、明、清 历代皆有重修。其主要供祀扁鹊,而后历代名医也依次左右列内受祀。其建筑群坐北朝南,原有规模5000平方米,围绕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长桑阁、卷棚、老君殿等建筑。庙内现存建筑只剩山门、长桑阁、卷棚、大殿。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府遗址
  洪府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新郑市东北23公里孟庄镇洪府村南200米处。1985年发现,面积约2公顷,西南略高,东北渐低。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存大量烧土块、草拌泥块和陶片。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鸭嘴形鼎足、缸、盆、钵等,还有部分彩陶,有纹饰;石器有斧、刀、铲等,亦发现个别残石磨棒。另有蚌壳、兽骨、鹿角等。此遗址还含少量裴李岗文化遗存。另据当地群众反映,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墓葬和石磨棒,推测遗址可能还有…[详细]
高坡岩遗址
  高坡岩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25公里的龙湖镇高坡岩村南台地上。现存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25米,面积3.7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2米,采集到的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等生产工具,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釜形鼎、盆形鼎、小口尖底瓶、白衣褐彩及白衣黑彩彩陶钵、高领罐、红陶鼎、红陶盆等。在遗址断面上发现有房基,为白色料礓石夯筑,还发现墓葬、灰坑等。文化层中残存有不少红烧土块,草拌泥块等。高坡岩遗址是以…[详细]
子产墓
  子产墓,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和长葛市后河镇交界的陉山山顶,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50米,以红石块堆砌而成。立有“子产墓纪念”碑,墓东有子产祠。原庙与柏早毁,庙围墙基础轮廓尚存。近年,群众自发重建子产庙,坐西向东,大门三间,南北各有配殿三间,坐西正殿五间,正殿内塑有子产坐像。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内修法度,外应诸侯,政绩突出,影响深远,因而他的墓葬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瞻仰价值。第七批河…[详细]
杨林冶铁遗址
  杨林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至孙桥村一带马峪河北岸的台地上,该遗址中心位于孙桥三组村民宅院的东部和北部,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区域内散布着大量的当时冶铁遗留下来的铁渣、碳渣,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李楼村西约500米处的一块台地上的地堰上,发现了一个灰坑,坑深约3米,宽约2米,坑内有灰土、铁渣,当时溶铁水用的筒壁上有当时铁水结成的板块遗存。2008年第三次文…[详细]
冶上冶铁遗址
  冶上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冶上村。由村名可知,此地历史上曾立炉冶铁。遗址分布于村中部及村东南山坡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文化层厚度1~3米不等,重点区域位于“沙沟”一带。1984年被发现,1990年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其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23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坩埚、炼渣、陶范残块、瓷器残片等,清理冶铁窑炉4座,陶窑2座。两尊立于中岳庙大殿前的金代铁狮子…[详细]
负黍城
  负黍城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南城子村周围、颍河南岸的台地上,东有安庙河,西邻段村河,南依青红岭,南高北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据《竹书纪年》载:“周安王五十七年,韩伐郑,占领阳城及负黍”。《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由以上文献记载可知,负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郑韩两国的西部边防重镇。负黍城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800余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城墙位…[详细]
汪沟遗址
  汪沟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关乡汪沟村南,面积74万多平方米。该遗址的东、西部岗地断崖上发现有房址和排列整齐的柱洞;东部和南部崖壁上发现有较多灰坑分布,灰坑中含有人骨、兽骨、残石器以及大量陶器残片等;地表面上散存有大量红烧土块以及陶器残片等。遗址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粗红褐陶为主,亦有少量细泥黑陶和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磨光素面与彩陶,可辨器形有盆、罐、钵、尖底瓶、鼎、碗、豆等生活用具。汪沟遗址是…[详细]
大海寺古建筑遗址
  大海寺建筑遗址位于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广场南端台地,遗址略呈三角状,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南侧崖壁上暴露有文化层,灰坑和墓葬等遗迹,填土中含有隋唐时期的陶瓷碎片,上世纪70年代,曾在台地北侧发掘古代窖藏坑,出土一大批北魏、唐宋珍贵石刻造像,大海寺是北魏、唐宋时期曾经享誉一方的重要寺院,大海寺遗址发掘出土的的大批北魏、唐宋石刻造像精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雕刻艺术史…[详细]
荥阳翟沟瓷窑遗址
  荥阳翟沟瓷窑遗址,位于荥阳南部浮戏山和嵩渚山之间的丘陵地带,东西绵延数十里,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翟沟一代最为集中烧制时代自隋唐开始,一直延续到元代,烧制时间之长,为全国所罕见,隋青瓷就发掘于此。它质地细腻、釉色沉稳、别具一格,是隋朝青瓷,也是我国古代青瓷的代表作。翟沟瓷窑遗址位于荥阳市崔庙镇翟沟村一带的山谷中,北距荥阳15公里,是解放后郑州地区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瓷窑遗址。整个瓷窑遗址分布在荥…[详细]
刘禹锡墓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郑上路与博文路交叉口东南方向的狼窝刘村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冢坐北面南,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0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荥阳行依托刘禹锡墓,荥阳市0修建了一座AAA-人文景观主题文化公园——诗豪园。园内建设纪念场馆4座,建筑面积1600㎡;湖体3处,占地面积约2.5万㎡;广场3处,占地面积为1.8万平…[详细]
平陶古城址
  平陶城位于广武镇南城村南部。城墙仅存北墙大部和东墙北段,城址东西长约700米。该城涵盖了商及春秋、战国和汉代时期,在城址内的断崖上发现有文化层及遗迹墓葬、灰坑、陶窑等,在地表散落有陶盆、陶罐、陶豆及陶板瓦、陶筒瓦残片等。在陶罐上发现有戳印的“平陶禀(廪)陶”、“平兆用器”等东周陶文,说明当时可能设有工官管理的制陶作坊。20世纪90年代这里发现过一批灰坑、陶器等遗迹遗物,说明在城址始建之前这里就曾经…[详细]
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
  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新密市东南大隗镇进化村(原名山头湾村),1924年春,密县早期著名革命人士张书印在此创办平民夜校,使密县的平民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925年张书印、樊百全在山头湾村首先成立密县东南区第一个农民协会。1926年张书印在密县地下党的支持下又成立农民自卫军,队员达100余人。旧址现存房14间,为砖瓦结构的农村四合院建筑。其南屋4间,为农民协会旧址;西屋3间,为平民夜校;东…[详细]
刘堂庙革命旧址
  刘堂庙革命旧址位于新密市白寨乡刘堂村。因旧址在村东刘堂庙,故名。刘堂庙坐东向西,有庙宇30余间,东屋6间,南屋3间,北屋3间,均为硬山灰瓦顶。1925年12月在此建立密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接着建立密县第一个党小组—中共刘堂党小组。1927年党组织遭到破坏后重新建立农会,发展党员,组建支部开展党的工作。1938年,豫西党委书记刘之久来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筹建了中共密县党支部。同年6月,由支部升为“中共…[详细]
新密超化寺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寺门匾额书“超化古寺,名刹十五”,时为全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在隋朝全国寺院中,该寺名列十五。唐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寺内僧侣达2000余人。中宗复位后,分寺治理。后衰败。宋、元时名声又起,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明、清曾几经修葺,1920年和1930年曾遭两次大火灾。化寺是因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释迦牟尼在传道途中病逝于超化街…[详细]
杨岭塔
  杨岭塔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南6公里平陌镇崔沟村西杨岭上。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三月,知县杨泰起建该塔。砖砌方形,塔刹为青石凿造,高15米,底边长3.3米,共7层,每层之间有砖砌叠涩沿,第七层中空,四面有半圆式劵门,门上均有砖雕四个大字。青石质基座略宽于一层塔体,高0.8米。塔身南中部有密县知县杨泰起题诗石碣一方,诗曰:“三峰鼎峙透,青霄水带山,环佳气饶维,岳嵩高垂荫”。杨岭塔保存十分完整,造型古朴…[详细]
养钱池冶铁遗址
  养钱池冶铁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养钱池村,遗址地处沁水河两岸的一道横沟中,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遗址范围内发现大量的冶铁矿渣、坩锅及少量钱范,同时还发现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字样方孔钱币。养钱池遗址是一处宋代冶铁遗址。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堆积较厚,出土文物丰富,为研究我国冶铁技术和货币铸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郑庄公墓
  郑庄公墓位于新密市曲梁镇王岗村东500米,坐北朝南,地处三面临河的台地上,东距溱水、南距洧水各1.5公里,柳溪环其左。墓冢高大,高10米,周长125米,夯土筑成。郑庄公,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曾联合齐、鲁,击败宋、卫,兼并许国,并使郑国在中原逐渐取得霸主地位。公元前701年卒,葬此。该墓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墓葬布局以及春秋时期郑国历史具有一定价值。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