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鲤鱼坡遗址
  鲤鱼坡遗址位于隆安县丁当镇俭安村更也屯鲤鱼坡,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迹。2017年,鲤鱼坡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坐标X:2564583.100为基点,向四周外延2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四周外延20米范围内。…[详细]
大龙潭古遗址
  大龙潭古遗址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迹。2017年,大龙潭古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坐标X:2556722.727为基点,向东外延至右江河岸,向西外延300米,向南外延300米,向北外延至石人山北面山脚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东南外延至右江河岸,向南外延至右江河岸,向西外延至南昆铁路沿线,向西北外延1260米。…[详细]
父子岩遗址
  父子岩遗址,是一处近年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奇峰镇附近相思江与漓江交汇处。遗址的年代跨越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时期,由洞穴遗址、山脚遗址、山顶遗址、坡地遗址组成。可以想像,当时的人类是以一点为中心、多点分散居住的。2014~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通力合作,对父子岩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在山脚和坡地…[详细]
舍巴贝丘遗址
  舍巴贝丘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舍巴屯东北面约300米左江南岸,为河岸丘地遗址,面积约47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为5-6米,文化遗物主要是螺蛳壳、蚌壳以及石斧、石锛、刮削器、砍砸器等。大部分是磨制,少部分是打制,制造石器的原料主要取材于天然砾石。该遗址保持完整,为广西地区迄今发现的同类遗址中所罕见。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沉香角遗址
  称作“人间仙境”的龙州县上金乡左江段沉香角。沉香是一种名贵药材,是沉香树或白木香树的树干上变异出来的,叫结香,具有降气纳胃、调中平肝、下气附痰、暖精壮阳等功能。传说此处水底下曾有一棵沉香树,其香无比,鱼0-其皮、肉变得格外鲜美,人们叫此鱼为沉香鱼,视为珍品,此山由此而得名沉香角。沉香角坐落左江左岸,隔江为荷村。是一串连绵不断的大断崖,横空排列如铜墙铁壁。山脚下巨石垒垒。山前,一个大沙滩平平展开,面…[详细]
宝剑山A洞洞穴遗址
  宝剑山A洞洞穴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小岸屯左江右岸、宝剑山岩画南面约5米的崖壁下岩洞内,北距宝剑山B洞洞穴遗址约80米。遗址所处的宝剑山为南北向的峰丛,东面临江,隔江为左江江岸一级台地。东北隔河距小岸屯2公里,北距荷村1.7公里,距离上游沉香角岩画点及沉香角遗址2.3公里,下游1.2公里处是水岩山岩画点。洞口距江面约10米,洞口方向朝东南。洞内面积约12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很厚,保存现状…[详细]
利老遗址
  利老遗址位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大板村大勤屯东南面约50米的利老坡,具体方位为东经107°03492,北纬23°30072,海拔高度为124.6米(GPS测点为大勤屯东南面约50米,遗址顶部最高点)。2010年6月3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田东县博物馆组成的龙须河流域野外文物调查队,在大板村大勤屯开展野外文物调查时首次发现。调查队员在遗址地表采集物有较多的石制品,包括石砧、砺石、石锤、砍砸器、磨刃石锈…[详细]
娅怀洞遗址
  隆安娅怀洞遗址位于广西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为新石器时代大石铲遗存的代表性遗址。2018年,考古人员在对隆安娅怀洞遗址进行了3个年度的连续发掘后,已有一系列重要发现。除出土1万多件文化遗物外,还发现了距今约1.6万年前的墓葬及包括完整头骨在内的人类化石。遗址东北面近1公里处是新石器时代大石铲遗存的代表性遗址——大龙潭遗址。东南面1公里是右江,附近有天然水塘,前面是平坦开阔地,自然环境优越。该遗…[详细]
三江坡汉城遗址
  三江坡汉城遗址位于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东面约200米那城顶上,时代为汉,类别为古遗迹。2017年,三江坡汉城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东经108°05′59.2″,北纬22°50′38.4″处(保护标志碑处)为基点,向四周外延15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50米范围内。…[详细]
上金汉代庭城遗址
  上金汉代庭城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委会舍巴屯东北面约500米。该遗址地处河岸三级台地上,东西长49—61米,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0.45米—1.7米,遗物丰富。地面发现绳纹板瓦、筒瓦、陶罐残片以及石斧、石砍砸器等,是广西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遗址,填补了该地区汉--古的空白,为研究汉代广西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详细]
南丹土城址
  南丹土城址位于柳城县凤山镇南丹村民委南丹屯及四周。整体呈河蚌形,面积170000平方米。城墙用土夯打而成,现残存的土城墙高4米,城墙上设有马面,保存较好。凤山城址位于柳城县凤山镇境内。现残存城墙长300米、城垛15个,分凤山中心小学的东面围墙、凤山中学的西面围墙两段。…[详细]
穿岩古道
  穿岩古道,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江岩村穿岩屯以南约700米至茶树坪屯境内,是石窟寺及石刻,年代隋至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雪藏起来的“南方丝绸之路”,未被现代文明浸染。距离古城约12.8公里。位于穿岩屯,沟通南北村落,总长约1千米,宽1.2-2米,局部宽3-5米,以大青石铺成。古道因穿越大岩洞而得名。古道穿越岩洞部分长约60米,岩洞呈南北走向,西边低,高约3米,东边高约10米…[详细]
施渡坡古城遗址
  施渡坡古城遗址位于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委,年代为隋至北宋,类别为非文物建筑。2017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内城四周墙基外侧为基线,向东外延14米至河堤公路边,向南、向西、向北各外延2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南、向西、向北各外延35米范围内。…[详细]
石康城址
  石康城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石康顺塔村委覃屋村,北部湾第一大河南流江岸,建于南汉,是合浦县现存最早的古代城址。原为南汉常乐州治所,北宋以后为廉州石康县治,沿用至明天顺年间,因匪患城破,知县罗绅父子率城中军民力抗,以身殉职。城毁后,明成化间裁革该县。城址东、南、西三面城基现保存基本完整,城址呈长方形长约389米,宽203米,北面城墙已被南流江淹没,现为河道。东面城墙地表采集到筒瓦、刻花青瓷片、平底碗底残…[详细]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是容县最负盛名的旅游景区之一,由容州府、真武阁、博物馆、开元寺、贵妃巷仿古特色街及绣江夜景等组成的仿古建筑群,是集历史文化、艺术体验、宗教活动、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真武阁为岭南第一奇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古代江南四大名楼。始建于1573年,至今已440多年。是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阁建在唐代建成的经略台上,全部用格木构件榫卯,运用…[详细]
百银古城
  百银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祥周镇百银村,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东邻田东县,南接德保县,西与百色市右江区接壤,北界巴马瑶族自治县。百银古城文化定位是深挖当地的壮族文化,以壮文化为项目灵魂,发扬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最大化的转化资源优势,推动田阳旅游业发展,实现田阳城市现代化进程。古城内分布有大型购物中心、旅游五星级酒店、客栈、酒吧、餐饮、KTV、水疗中心、会所、四合院…[详细]
上金宋代窑址
  上金宋代窑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中山村上金新街西北面200米的左江河岸。两个窑址均坐东向西,相距50米,总占地约500平方米。根据窑址的形状初断为龙窑,但窑址被毁严重,只剩土堆,窑址周边地标散落大量的陶瓷碎片,窑址东面约10米处堆积很厚的陶瓷碎片,主要碗、碟、灌等制品。窑址的发现对研究龙州乃至西南地区的宋窑有重要的价值。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城峒遗址
  古城峒遗址位于广西宜州市城北郊3公里的木棉村后,1255年建造。此处群山环绕,皆峭壁悬崖,四面如铁,内可容万灶,外可扼咽喉,牢不可破,险不可夷,故号“铁城”,后称古城峒。古城峒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墙东西两端对峙的两山崖壁上各刻有一碑,东面山崖是《铁城记》,碑高300厘米,宽195厘米,刻于筑城的当年,该碑主要是记载建筑铁城的经过;西面山崖是《铁城颂》,碑高359厘米,宽230厘米,刻于铁城竣工后的次…[详细]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位于兴宁区兴宁路西二里,时代为北宋,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存遗址(包括未露明部分)向南、向北各外延3米,向东、向西各外延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20米范围内。…[详细]
贡陂堰
  贡陂堰位于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委桥渡村南面约20米处万乡河段。始建于南宋。2017年12月8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贡陂堰,为古代人工灌溉水利工程。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由当时万乡人(今龙水镇)刘霆捐资倡修,距今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它由堰堤、引水沟、渠道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堰堤自山川河段到万乡河段1公里,主体工程堰坝长636米,全堰都用1米以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