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沟遗址
  “水沟遗址”的城址位于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北水沟村与相家沟村之间的山梁之上,北依千山余脉,东临纸坊河,依山傍水,北高南低,南北高差150米,最高处海拔1070米。整个遗址现有可证城址的南北城墙纵长1000米,东城墙长约1400多米,高6米至18米不等,整个城墙依山梁走势而筑,呈不规则方形,面积达140万平方米之宏伟。除此以外,这座宏伟的“水沟遗址”城墙还有多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坐落于山梁之上,城墙…[详细]
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
  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禁沟西岸。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蒿岔峪口。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潼关卫志·兵略》:“古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乃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连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万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详细]
崇宁宫遗址
  崇宁宫遗址是战国—秦时期遗址,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靳尚村南200米处,尤河东岸,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6万平方米。尚存夯土台基长约50米,残高0.8—1.5米,夯层厚5—6厘米,夯窝径6—8厘米,在田坎断面暴露有排水管道及陶窑遗迹。采集有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几何纹、龙纹空心砖、方形铺地砖。1988年出土铜戈、铜镞等兵器多件。一些学者据《水经注》“游水出石楼山,北流经步高宫东……出新丰…[详细]
南沙遗址
  南沙遗址位于华县瓜坡镇南沙村,1958年、1983年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队先后两次在此发倔清理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更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对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桥上桥位于华县赤水镇西赤水河上,由上下两层相互对应的桥拱和桥面组成,下桥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上桥建于清宣宗道光年间(1832)年,是一座保护完好的古代双重石桥,同时也…[详细]
潼关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这个重要的兵家之地正如杜甫所言是“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详细]
“大荔人”遗址
  “大荔人”遗址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详细]
北刘遗址
  北刘遗址‎在今渭南城南16公里处的河西乡北刘村西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出土遗物丰富,其中有铜笄一件,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铜制品之一。1979年秋和1980年秋,西安半坡博物馆和渭南文管会在此试掘,分东西两区进行,相距约40米,东区开探沟一条,探方三个;西区开探方两个。了掘面积238平方米。得到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的器物群和一组与仰韶文化地层叠压关系的证据。北刘文化上层属…[详细]
西汉粮仓遗址
  华仓,又称西汉粮仓,为西汉时的京师粮仓。其遗址在今华阴市东9公里处的矶峪乡西泉店村南瓦渣梁上。仓所处的地理位置东临潼关古渡,北望黄渭波涛,一面依山,三面崖,位置高敞,形势险要,是古代一处难攻易守的地方。据省考古所研究资料考证,华仓的建筑年代当在西汉武帝时。那时,首都长安的陵邑各县人口骤增,关中叫自古以来有“天府”的美誉,但所产的粮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用。所以,西汉王朝不得不考虑从关东调运一批粮食供…[详细]
横阵遗址
  横阵遗址在陕西省华阴市敷水镇横上村西。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经考古队三次发掘,确认为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叠压并存的古文化遗址。陶器遗址0土仰韶文化时期的各类陶器280件。其中有饮食器钵、碗、盆、盘、杯等;有汲水用具小口尖底瓶;有盛储器陶罐等。这些器皿造型美观,有的表面还描绘有彩色的几何图案,色彩和谐,古朴优美,充分显示了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的工艺特点。遗址0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783件。有炊具鬲、…[详细]
峪头一号遗址
  峪头一号遗址位于陇县东风镇峪头村东侧, 千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南依大山,遗址区地势 平坦,现为耕地。遗址分布东西500米,南北400 米,面积达20万平方米。遗址区西侧断崖上可见到1.2米厚的文化 层,还有一锅底状灰坑,径约1.8米,深2米左 右。文化内涵丰富,有陶器、石器等。采集陶片 较多,可辨器形有鬲、瓦、甑、盆、簋、罐等, 并有石铲等残石器。陶器的陶质为泥质红陶、泥 质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详细]
麦枣峪遗址
  麦枣峪遗址位于渭河支流千河上游千惠渠岸边,陇县棱底下乡麦枣峪村西北,东距陇县城约5公里。遗址东西500米,南北15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断崖上可见约0.3米厚的文化层,并有不规则状灰坑,最大的宽2米,深1.8米。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陶环等,并有石刀、石铲等石器。陶器的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锥刺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以新石…[详细]
永尧遗址
  永尧遗址 位于岐山县蔡家坡镇永尧村。遗址东西500米,南北4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距地表1~2米,厚30~50厘米,灰坑多呈不规则状,长1~2.5米。堆积中内涵比较丰富,出土遗物较多,主要有陶器。可辨器形有钵、鬲、盆、缸等。其质料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种:泥质陶可见到红陶和褐陶,夹砂陶亦有红陶和灰陶。其纹饰有素面、绳纹、篮纹、麻点纹等。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并…[详细]
魏家河一号遗址
  魏家河一号遗址 位于岐山县益店镇魏家河村西北。遗址东西300米,南北10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出土泥质陶器有红陶、灰陶,夹砂陶有红陶、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篮纹、附加堆纹,并有弧形三角纹彩绘。可辨器形有钵、盆、鬲、罐等。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童遗址
  丁童遗址 位于岐山县青化乡丁童村。遗址分布范围东西600米,南北8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遗址内涵十分丰富,出土的陶片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缸、罐、钵、鬲、豆等,纹饰有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鸡冠状附加堆纹等。该遗址主要是新石器仰韶文化遗址,并有少量的西周文化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岐山孙家遗址
  孙家遗址时代:周至秦地址:岐山县青化乡后峪村孙家…[详细]
岐阳一号遗址
  岐阳一号遗址 位于岐山县祝家庄乡岐阳村东南300米处东河西岸台塬上。遗址东西500米,南北800米,面积40万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出土的陶器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弦纹、戳刺纹、附加堆纹、篮纹,并有-。可辨器形有瓶、盆、钵、盘、瓮、罐、灶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岐山王家咀遗址
  王家咀遗址 位于岐山县京当乡南约3公里处的王家咀村及其周围,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内含有大量陶片、兽骨、红烧土、木炭等。陶器中的泥质陶有红陶、灰陶,夹砂陶有红陶、红褐陶、灰陶、灰褐陶。纹饰有绳纹、线纹、附加堆纹、弦纹、方格纹等。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鬲、罐、瓮等。该遗址内涵丰富,包括刘家文化、郑家坡文化、商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型。遗址内的仰韶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村东南三面环沟的台地上,东西长20…[详细]
岐山双庵遗址
  这是半坡博物馆考古队于本世纪70年代发掘的一处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其上层大抵都有先周文化的叠压或混存,并有墓葬、陶窑等,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其特点是:房屋建造呈圆形、长方形和居穴三种,均为半地穴式。从结构看,较普遍的是由内屋和外屋组成的套间,内外室均呈长方形,中间有过道.屋内均有灶坑、壁炉和窖穴。室内墙壁和地面都涂抹一层相当平整光滑的石灰面。墓葬均为单人俯身葬,有的缺头,有的与兽骨混杂,有的在…[详细]
赵家台遗址
  时代:商、西周赵家台遗址属仰韶文化。赵家台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9公里的孔头沟(河)东岸的台塬上,遗址位于村东,岐蒲公路从遗址北面穿过。现为土场,因长年取土之故,土场上留有大量的陶片、砖块,断崖上有陶窑、灰坑。面积2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层厚度0.5—1米,距地表l—1.5米,目前已清理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发现西周时期大型陶窑两座,其中1座陶窑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另清理灰坑…[详细]
邓家堡遗址
  邓家堡遗址位于南寨镇邓家塬村,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