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82处)及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现予以公布。同时,撤销阳明山寺和八角楼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阳明山寺因拆毁而撤销,八角楼并入汝城祠堂群。
云集窑
  云集窑遗址群位于衡南县新县城云集镇云集村,临湘江西岸,呈带状分布,规格大、数量多,在全国也不多见。云集窑为民间龙窑,始建于唐代末年,兴盛于宋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400余年。云集窑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时间最长、贮存量最多的古窑址群之一,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云集古窑遗址坐落在湘江沿岸云集黄金村,现存窑址八座,曾在1997年考古发掘出土两条五代至北宋的龙窑和大批器物标本以及珍贵文物。其中2号龙窑,长达50米,前后有二道由4个匣钵垒成的挡火墙。如此之长的二次投柴孔且保存完好的龙窑,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2号窑上层覆盖的堆积物近三米,在二米左右处分别出土了刻有“太平兴国四年”、“衡阳县界…[详细]
醴陵窑
  时代:宋至民国醴陵窑(山嘴窑址、卢家湾窑址、月形湾窑址),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资源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丽明艳的独有风格。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详细]
状元易祓墓
  易祓墓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兰花组的网形山(古称屏山)西侧山腰,占地约1580平方米,由陵道、墓庐、墓地三大部分组成,气势庄严、宏伟、肃穆。从识山楼通墓地一条宽阔的陵道,沿陵道到达屏山山脚,再往前,为墓庐,墓庐古雅别致,正厅立着易祓的俑木雕像及记载其生平简历的碑刻。过墓庐为36级麻石踏步,通往易祓墓地,墓地有拜台、墓围、墓栏、墓冢。拜台两侧为御赐石牛、石马、石猪、石羊和文官武将、华表等石雕,中立香炉、香案、面积约100平方米。清光绪《湖南通志》载:“识山楼,在宁乡县西大沩山之南,宋易祓建,楼侧有易尚书故宅。”按其文分析及向当地居民考证,识山楼在易祓墓对面的壶山山脚,古楼毁于清末,楼址前面的状…[详细]
青山崖墓群
  临澧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青山崖墓群被国务院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崖墓群位于临澧县城以北35公里处的澧水河南岸,规模宏大,十分壮观。离青山大坝船闸100米,面临澧水河,对面是澧阳平原,东距澧县城20公里,西距石门县城15公里,此处是澧水河进入平原的最后一段山头,当地人称“洞子眼”。青山崖墓群建立在一个松散的红石崖壁上。属人工开凿,构造基本一致,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墓顶与墓底宽度一致。整个崖壁的坡度在80度至90度之间,全部分布在高50米、宽180米的崖壁上。共有大小洞穴104个,分两类:一类是两室,后室比前一室高出一个台面40公分左右;另一类是单室。其中M66号墓比较独特…[详细]
道州古城墙
  古城墙遗址,在今县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全用块石砌成,周长五里九十六步,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五尺,四周有城门五扇。崇祯末年(1644),农民起义军攻占县城后,发动士民增修,加高培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修一次,用古青砖在城墙顶上加砌女墙护体。此后,各乡里民众分段维修,至民国时期,城墙保持完好。1944年,日本侵略者犯境,古城遭轰炸,城墙多出崩塌。解放后,为便利县城交通,拆除部分城垣及北门、西门石拱。现仅存西门至濂溪电影院、西门至南门(湾里街段)、南门至东门三段城垣及东、南二门石拱。现为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论起古来,道州古城墙比西安古城墙还要早筑三年,创建于隋大业十一年…[详细]
平江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
  杜甫墓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距汩罗市30公里。据史志记载,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之夏,杜甫漂泊到湘,欲由长沙去郴州,到了耒阳却遇到发大水,只好掉头北行,乘船由湘江转汩罗江,途中贫病交加,在昌江病死在船上,葬于小四村天井湖。杜甫墓坐北向南,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内有官厅、铁屏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汩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对屈原与杜甫这两位爱国诗人死于一地,葬于邻近,有无尽感慨。由汩罗新市至平江县城有…[详细]
岳阳三眼桥
  三眼桥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南湖大桥南侧,因桥为三拱联缀砌筑,故俗称三眼桥,又名通和桥。据记载,三眼桥由北宋庆历年间岳州知州滕子京创建。明代大桥被洪水冲毁,在退休回乡的尚书方钝的大力资助下得以重建。清代又有多次修葺,石桥保存基本完整。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冈古城墙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士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明洪武初,江阴倭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以便民出入,称新南门。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东北城1里6分,增设东南北三门。明隆庆元年(1552年)上命宝庆同知段有学,计费砌,建城门三、南曰薰和门,东曰迎恩门,西曰庆委门,城墙长736丈7尺9寸,上广8尺,垛头高4尺。明崇祯12年(1639年)岷王朱企丰将城墙增高拓宽,并再展北,计七里…[详细]
天塘谭氏宗祠
  早在2006年5月,宜章县天塘谭氏宗祠被评为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围墙、外檐口四方外延各30米。宜章地域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男耕女织,世代繁衍,形成宗族,为尊宗敬祖而建祠,为光宗耀祖而挂匾,为熏陶子孙而挂联,为追溯世系而修谱,于是,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厅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编修族谱的格式等,形成本土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遗存。它扎根于久远的本土之中,蕴藏于深厚的文化之内,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族谱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天塘谭氏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系砖木结构,三进,建筑面积499平方米,占地684平方米,由门楼,戏…[详细]
新安桥
  新安桥位于浏阳市社港镇合盛村。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东西走向,石木结构,长19米,宽4.5米,由石拱桥与木桥廊两部分组成。拱桥为红砂岩条石建筑;桥廊由29根木柱榫卯结构支撑,木构架用斗拱,工艺独特,做法古朴,造型别致。新安桥屡经修葺,保存完好。2006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32300125保护范围:桥外四向各至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