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湾底谭氏民居
  湾底谭氏民居为河嘴乡谭氏家族家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4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民居规模大,格局完整,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建筑工艺精湛,装修精美,是川渝地区少见的庄园建筑精品。湾底谭氏民居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了。湾底谭氏民居在《谭氏族谱》上有明确记载,家族发展沿革清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并具有突出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展现了川渝地区古代民间建筑的景观与空间营造技艺。该民居在营造技术方面具有地方传统技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特色,并反映出了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和技艺水平。2019年10月7日,湾底谭氏民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花林寺大殿
  花林寺位于盐亭县富驿镇火星村三社,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花林寺原由山门和前、中、后殿以及厢房组成,总占地面积2405.32平方米。现仅存大雄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35米,垂带式踏道8级,正殿面阔三间,明间宽7.4米,左右次间各宽2.2米,进深12米,通高8.2米。抬梁式梁架,单檐歇山式顶,上覆小青瓦。檐下存五铺斗拱8朵。梁上 书---有“大明万历”等字迹。该建筑设计风格是现存世较少的斗拱式古建筑,对川西北古代寺庙建筑艺术的研究有很大的重要意义。花林寺大雄殿斗拱建筑的发现不但丰富了我县明代建筑内容,而且为进一步研究明朝中晚期区…[详细]
蓬溪金仙寺大殿
  2008年7月,遂宁市文物普查队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四川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周家店村发现一座元代建筑金仙寺,现仅存大殿.建筑特色鲜明,保存的题记数量较多,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从题记判断,该寺应建造于元泰定四年(1327).是四川省现在仅存的元代十大古建筑之一,是遂宁市境内首次确定的元代现有建筑。与川内其它元代建筑相比,金仙寺显示出诸多川内元素的共性,也显示出其因时因地的建筑特色。据《蓬溪县志》记载:“蓬溪县城北二十里,有古寺名金仙者,故大伽南也。”“金仙寺在城北二十里,有飞轮八角亭,高三寻,周八十围。为层二,上层列诸佛像,下为莲台,内设香龛,其外有台有柱,可环倚二十余人,令健者推之,机发则…[详细]
南部永安庙大殿
  永安庙,位于四川省南部县桐坪乡卫星村六组境内,占地约1200平方米。据留下的石碑记载,该庙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距今1300多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当地族人进行过一次维护,是我县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传说北宋时宋徽宗为太子时游过此庙。2002年公布为南充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该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名山僧占多”,永安庙却座落于一平旷处,周围群山环绕,一条小河呈玉带般绕过其左右。从楼房街(4组)、天井坝(5组)、枣子林(3组)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瓦砾和陶瓷(其中有汉代陶瓷)、器具等来判断,在环永安庙一带,历史上曾有过相当的繁荣,永安庙的选址也正充分体现了永安庙的…[详细]
盐亭文星庙
  文星庙位于安家镇鹅溪村五社,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30平方米。呈长方形布局,面阔三间,通面阔12.3米,进深12.5米。前殿有垂带式踏道10级,殿内有壁画一幅,题为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四日画。抬梁式梁架,檐下存斗拱七朵,前后有乳栿搭牵,木结构歇山式顶,顶上覆盖小青瓦。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文星庙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盐亭文星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至坟嘴山30米,南至外墙外延100米,西至村道路,北至外墙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泸县圆通寺
  泸县喻寺镇圆通寺,又名圆通禅林,是座木石结构的古建筑寺庙。修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建,清光绪四年(1878)培修,2006年—2007年再次进行维修。原系三重大殿,现仅存前殿、中殿、右厢房。此寺坐东南向西北,复四院布局,面积约966.5平方米。前殿为石木结构,二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穿斗混合屋架,共七椽袱,前后设搭牵用四柱,面阔14米,进深8.4米,通高8米。中殿台基高1米,素面,有阶梯式五级踏道上到台基。中殿面阔12米,进深11米,通高9米。为二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屋架,内用四根高6.3米,长、宽均为0.5米的石柱支撑屋面。山墙墙柱均为石质。檐下四周用斗拱承托…[详细]
龙藏寺
  新都龙藏寺位于新都区新繁镇,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原名“慈惠庵”,宋代扩建后更名为龙藏寺。明代洪武年间重建,明成化年间寺内建大殿、绘壁画,清代重建和新修了除大雄殿外所有殿堂、亭阁和精舍。不过,史料所记载的龙藏寺建筑宏构今已不存。如今,明代所建的大雄殿仍然保存完好,在殿内还可以欣赏到明代的壁画。龙藏寺大雄殿为单檐斜山式琉璃瓦屋顶,抬梁式梁架,檐下置斗拱,殿内四壁绘有明代佛教壁画九铺,共计114平方米。“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是龙藏寺最大的建筑特点,对研究四川地区明清时期宗教建筑结构布局、寺庙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07年,龙藏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龙藏寺列入第八批全…[详细]
蓝池庙
  蓝池庙,又名兰池庙、南池庙,座落在三台县塔山镇南池村玉池湾。距绵盐公路8公里,距塔山镇10公里,距三台县城30公里。盛唐伟大诗人杜甫曾到其游历,并留下《题玄武禅师屋壁》等诗作。现存拜殿、岱岳殿和东西上下两厢等古建筑群,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991.85平方米。塔山镇蓝池庙于1993年,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99年10月,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蓝池庙布局较为完整,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屋面脊饰保留川西北民间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梁架、斗拱,保存了明清早期的木构架,建筑梁架上保存有清代题记。为研究绵阳…[详细]
七宝寺
  七宝寺位于南充市西北约65公里晏家乡东南七宝溪畔的藏珠山上。由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南池书院以及廊庑组成,随山势而起伏,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七宝寺又名龙台院,始创无考。正殿于藏珠山顶,明正德十三年(1518)重建,系素面石质台基,木结构抬梁式屋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开间21.42米(明间宽4.2米,次间宽2.97米,梢间宽6.03米)进深8.8米,檐高5米,脊高8米,明间草架侧样为六椽屋,前后答刂牵用四柱。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是七宝寺的主体建筑。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大殿前增修的前殿,又名四大天王殿,脊高4.93米,面阔三开间10…[详细]
福宝古建筑群
  福宝古镇在秦汉时就有先民群居,唐宋时渐成聚落,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道口,故素称“盐马古道”。元末明初商旅增多,形成集市。明末清初,战事频繁,人口锐减。在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移-动中,楚、粤、闽、赣等地之民相继迁居福宝场,并修建家庙以怀故土,场上庙宇在原有土地庙、五祖庙、张爷庙、清源宫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庙、火神庙、天灯庙、王爷庙、观音庙等宫庙,形成了民居与宫庙相嵌的建筑形制。福宝古镇建筑类型丰富,有住宅、宫庙、文坛、宗祠、商铺、作坊、客栈等多种建筑,且有大片明代木结构建筑完好保存至今。整个古建筑群具有原生性、真实性、完整性,是明清山地场镇建筑的实物见证。福宝古建筑群高低起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