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史官遗址
  史官遗址位于河南省南乐县为新石器时代、商周古遗址。位于南乐县史官村的苍颉庙,“苍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史载苍颉庙乃依陵而建,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即公元154年,从古至今,屡遭劫难,屡毁屡建,“文革”期间干脆夷为废墟,现有庙宇建筑为今人近年来逐步仿古复建。1999年9月,考古人员对陵区进行了首次试探性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物,最下层为仰韶文化层,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扰乱层,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堆积厚,延续时间长,遗物最为丰富,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与传说中苍颉造字的年代相吻合。据史料记载,在苍颉之前,各氏族、部落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画,黄帝统一古华夏各部落以后,苍颉把…[详细]
鹤壁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应村,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为夏商周断代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遗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之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662公里处。东距京广铁路300余米,紧邻铁路以东的鹤壁市新城区。遗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之上,地理坐标东经114°15′,北纬35°44′,海拔高程在104~108米左右,淇河自西向东从遗址西部、南部环绕而行,属卫河流域。遗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计划占压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336座墓葬分布于东西110米、南北55米的范围之内,布局清楚…[详细]
淮阳双冢遗址
  双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王店乡双冢村北侧,北距平粮台古城址1.5公里,东临蔡河,是一处含有龙山、二里头、商文化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两冢一高20米,一高16米,面积约5740平方米,系夯土筑成。冢下为范围较广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5.28万平方米,平均文化层深度在5米左右。遗址内遗物丰富,冢东南有红烧土房基面。是一处人口稠密,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遗址。1972年后,出土有陶纺轮、陶网坠、石铲、石斧、石锛,并发现有大量的鹿角、蚌壳、猪、羊、狗、牛的骨骼。陶器残片能看出器形的有:龙山文化时期钵形鼎、侈口甗等;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鼎、甗;商代大口尊、卷沿瓮等。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详细]
西史村遗址
  西史村遗址于荥阳市城关乡西史村南侧。该遗址北邻西史村,南距陇海铁路200米,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遗址的时代为夏、商,1974年发现。1979年4月18日至5月19日,郑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分作五期。在该遗址范围内采集有陶片和残石器,在穿过遗址的沟壁上散布着较多的陶片,经局部铲刮,发现有文化层和灰坑分布,文化层厚2米,灰坑为斜壁环底不规则形,采集陶片可辩器形的有:大口尊、簋、盆、罐、豆、刻槽盆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弦纹、附加堆纹和磨光素面,陶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西史村遗址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经过试掘,出土过青铜器等重要…[详细]
闰楼遗址
  正阳县闰楼遗址位于正阳县付寨乡付寨村闰楼北,距县城21公里,是近年来豫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群,面积达1500000平方米。该墓地面积大,古墓葬分布密集,更重要的是,墓地及墓地周围还有商代遗址分布,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晚商文化及淮夷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料。2008年9月29日,经过部分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265座,多为商代贵族墓葬;出土有青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共275件。2019年,闰楼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浚县辛村遗址
  辛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辛村村中及村东,毗邻淇河,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位于河南省浚县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迹研究会先后进行4次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浚县辛村》。墓地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共发掘墓葬82座。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约当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的历史、葬制、车制及西周时代戈戟的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19年,辛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官庄遗址
  官庄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遗址北依连霍高速公路,东部及东南部部分叠压于现代村庄下,南越南水北调干渠,西邻荥阳至北邙的公路,官庄至大张之间的乡村公路自遗址的中部东西向穿过。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探明官庄遗址的布局及文化内涵,并配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实习,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1年6月开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官庄遗址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和发掘工作。2011—2012年度的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官庄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由先期发现的、平面略成长方形的外壕和新发现并确认的“吕…[详细]
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陶器残底四件。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后有人称扶…[详细]
保安古城遗址
  前古城遗址位于叶县保安镇前古城村,甘江河(古称潕水)南岸,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江河从前古城遗址北由西向东流过,河北岸为后古城村。该遗址地势与周围相比明显较高,主要由古城和城外的古墓葬组成,古城由东、西、南、北四面的城墙、城壕和南、北、东三个城门组成。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前古城村东南方向,以战国和汉代墓葬为主。前古城遗址在1985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调查发现,结合清朝县志记载和周围汉代墓葬的分布,当时定名为汉代霸王城遗址。随着考古调查的深入和出土遗物的增加,认为该城址的时代应该在战国中晚期。2001年12月,叶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古城遗址名列其中。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详细]
新安故城遗址
  秦新安故城遗址位于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据文献记载,该城存在于秦、汉,始建时间可上溯至战国。北魏新安县城东移,改为新安驿,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历为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之一。遗址内文化层随处可见。1998年,经市文物勘探队实地钻探,找到了故城遗址城墙基夯土层,划定了城区范围。故城总面积30万平方米,呈长方型,南北较长,东西较窄,东部边缘已被涧水吞淹,西至二十里铺村西组,北至护城河,南至陇海铁路。2000年,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秦新安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