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中、东部,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泥河湾遗址东部是以东谷坨遗址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群,已发现24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石制品多达上万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为距今100万年左右。这些发现层位清楚,遗物丰富,集中分布在泥河湾的古湖滨,清楚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活动状况,是目前东亚地区已经发现的分布最集中、石制品最丰富且时代最早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存。遗址中部是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群,已经发现19处旧石器地点。时代为距今15000至10000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已多达数万件,还有加工精美的装饰品,以及大量人工破碎的哺乳动物化石。泥…[详细]
泥河湾小长梁景区
  小长梁遗址于1978年被挖掘发现,为距今136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层和远古人类遗址,震惊世界。遗址共发掘出土石器1000余件,对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华北地区小石器传统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古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小长梁遗址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阶。地址: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电话:0313-7382908、7382165…[详细]
侯家窑遗址
  侯家窑遗址位于阳原县东井集镇侯家窑村西南1000米处,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卫奇等发现,1976年正式发掘。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其地质年代距今10万年。侯家窑遗址和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共同构成许家窑—侯家窑古人类遗址。在侯家窑遗址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其地质年代距今10…[详细]
虎头梁遗址
  虎头梁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其形如卧虎,俯视着从脚下淌过的桑干河水。1965年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址,共出土土石制品、装饰品等5万余件,这里是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开始最早的地区,在我国华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址:张家口市阳原县东城镇虎头梁村至井儿沟乡八马坊村之间电话:0313-7382908、7382165…[详细]
宣化柏林寺
  柏林寺位于宣化南35公里,始建于唐正德年间,距今已1200多年,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是位于北山坡上的三座石窟和一座佛塔。石窟内现存大小石佛300余尊,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佛塔系五层八面实心石塔,古朴典雅,造型独特,为该寺一大胜景。周围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远处山岚飘忽朦胧,近处白色的檀花散发着幽幽清香。塔下的石窟称东佛洞,往西还有中佛洞和西佛洞,都是由巨石雕成。东佛洞里的主佛是东方教主药教佛,他手捧宝塔,盘腿坐于莲,四壁有浮雕小佛108尊,色泽鲜艳,遗憾的是头面部在文革中被毁。中佛洞也称千佛阁,正中端坐燃灯佛祖,传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师傅,由他度释迦成佛。洞内佛造型生动,它同刻工精巧…[详细]
清远楼
  清远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化府,投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文革”期间清远楼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了全面修复。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南与昌平、北与广灵…[详细]
镇朔楼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它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为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历史,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明正统初期,宣化。张家口、大同一线时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年久失修的士城墙已经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边城军民苦不堪言。正统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在宣府大举城工,将l日城墙加宽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砖石,整个工程历时6年。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详细]
宣化文化古城旅游区
  宣化城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是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山间盆地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宣化先后归属冀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居沟通南北之要冲,故宣化历来是汉族和东胡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宣化仍为上谷郡。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宣化,也以封地为名叫做谷王。清道光年间,宣化府在天泰寺街东口建了一座木制单孔布瓦歇山顶的“古上谷郡…[详细]
宣化五龙壁
  在古城宣化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中,有一座以五条巨龙为主题图案的砖雕影壁,俗称五龙壁。1982年,五龙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壁砖雕是原弥陀寺的一部分,为山式影壁,坐东朝西,砖雕仿木结构,并采用了浮雕、缕雕工艺,将图案凸显出来,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地址:张家口宣化区电话:3012964…[详细]
张世卿壁画墓
  张世卿壁画墓,位于河北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北一里许的坡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壁画墓营建于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墓主人为张世卿,系汉人,向朝廷进粟2500云骑尉。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宣化辽墓壁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地方特色。墓群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愧为辽代历史画卷,不愧为地下艺术画廊。这座辽墓前后两室的白灰墙壁上全是壁画,总面积有86平方米,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壁画更为珍贵的是墓的后室穹窿顶部的彩色星图,这幅彩色星图既有中国的二十八宿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