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彦珣墓
  沙彦珣墓沙彦珣墓(第二批省保)时代:辽地址:山阴县-庄乡沙家寺村东500米处沙彦珣,生卒年不详,山阴县沙家寺村人。始任圣都指挥使,累迁应州刺吏、大辽平军节度使。墓地南北长500、东西宽300米,封土堆无存。据明正德年间《大同府志》记载,正德六年(1511年)墓地曾出土碣一通,记载有墓主人姓名及官职等。现墓地存有长0.9、高0.7米的石羊两只。有石碣长5尺余,额篆书“沙公碣铭”。…[详细]
繁峙古城遗址
  繁峙古城遗址繁峙古城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应县镇子梁乡城下庄村东北城址为长方形,长1120米,宽120米。城墙残高0.5—2米。1958年调查,地面暴露遗物有铜镞和陶豆、陶罐等残片。陶器纹饰为绳纹。未发掘。…[详细]
马邑汉墓群
  介绍: 马邑汉墓群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区四周20公里以内范围。朔城区现址是秦汉马邑城的一部分,地处雁门关外,为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路。南部通过阳方口、雁门关可达中原,北有腊河口、刘家口可达平城(今大同市),西南有大水口、北岔口直达黄河。历史上胡人的南侵掳掠,汉人反击围剿,均以该地区作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目标。尤其在汉代,这里是重要的关外军事重镇。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士死后大都埋葬在这里,形成这一带地区密集的汉代墓葬群。   该墓群由许多较为集中的墓葬群组成,以汉马邑故城周围5公里以内最为密集,其他墓群则分布于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隘口附近。70年代以来,由于平田整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原有封土大多铲…[详细]
梵王寺墓群
  介绍: 梵王寺墓群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西南25公里处的梵王寺乡梵王寺村附近3公里以内范围。亦即汉初楼烦县放城的近郊。这里紧靠阳方口,与宁武关相望。70年代以前,西起照壁山之巅,东到恢河西岸,西汉至北朝时代的墓葬封土星罗棋布。后因村民整地平田,原有封土大部铲平,成为良田耕种。现存明显封土21处,分布于梵王寺、水泉梁、趄坡、梨元头四村之间,封土均呈圆锥体,残高2—7米,底边周长20—100米。   这批墓葬与楼烦故城紧密相关,生活在这里的汉代先民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估计的宝贵资料,有待于将来的发掘和研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朔州市…[详细]
沁水石塔
  石塔石塔(第二批省保)时代:唐地址:沁水县城东70公里玉溪村东庙墙根塔创建于唐,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平面方形,高五层,密檐式,青石塔身,通高6.29米。塔基砌筑三层,中层基座束腰部四周刻建塔缘起并施财人姓名。塔身高3.4米,通体收分,共有五层。塔一层较高,南向辟门,门二侧雕守门力士,拱券上雕飞天坐佛、云彩等。塔室中刻释迦佛、迦叶、阿难及二胁侍菩萨。自二层起塔身显著低矮。各层四面均开尖拱龛,内雕座佛一尊。塔背刻文“玉溪村东旧古浮图多年损坏,已有常主张得善舒牛一只重修。……正统十年八月吉日”。可见此塔自唐创建后到正统十年(1445年),曾于重修时改换底层塔身前后二石。…[详细]
八里坪遗址
  八里坪遗址八里坪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沁水县城东35公里郑庄镇八里村东北台地八里坪遗址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阶梯状。东接荒沟,西至晋禹公路,北靠圪聚沟,南临沁河。东西长约1300平方米,南北宽约1200米,面积约15.6万余平方米。从暴露地面的灰层、灰坑、石灰面、墓葬等迹像表明,内涵遗存比较丰富,因遗址靠山近水,交通方便,顶部平坦,适宜人类生活劳动,时间延续比较长。在遗址内发现三处规整的灰面,东南一处长达20余米。墓葬居于遗址的北部,地形呈凹形。断壁上有袋形竖穴墓多处。在灰层中发现的石器有石核、杏叶状石箭头和磨光石斧石铲,双孔石镰等;陶器有带足鬲、小口罐、平口缸、深腹罐、豆、碗等…[详细]
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下川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遗址主要分布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毗连的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文化遗存以下川盆地最为集中。盆地位于中条山主峰——历山的东麓,南北向狭长约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海拔1550米,盆地下伏基岩和周围山峦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组成,盆地南端有一狭谷,坡度较大,水流由此泄出。下川地区地层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下川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三千年到一万六千年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和发掘。下川文化以石器为代表,石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粗大石器,以沙岩、石英岩、脉石英为原料,占石制品总数4.7%;一类为细石器…[详细]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时代:明地址: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芹池镇阳陵村简介:据清同治年旧志记载,寺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毁于真宗年间。天禧年间(1017——1021年)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赐额为“寿圣禅院”。寺内布局为二进院落,现存主要有大雄宝殿和琉璃塔,大雄宝殿为清康熙36年所建。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内中空可登。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详细]
屯城东岳庙
  屯城东岳庙屯城东岳庙(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阳城县屯城村东的卧虎山脚下庙创建于金,明清时期均有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庙坐北朝南,为单进四合院落布局。庙内建筑现仅存中轴线上舞台、正殿,两侧存垛殿、西廊房、钟楼。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占地面积1932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瓦覆盖。建于一须弥式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高1.9米,长10.7米,宽8.6米,中间束腰石上浮雕人物、桥梁、花卉、云龙等图案。间柱石上各雕侏儒力士,为金代原物。大殿前檐廊柱为方形抹楞石柱,上遍刻游龙花卉图案。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直棂窗,斗栱为…[详细]
仙翁庙
  仙翁庙位于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212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皇庆二年(1313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仙翁庙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建有山门、乐楼、过廊、献殿、正殿,两侧建有耳殿、配殿等。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筒瓦悬山顶,琉璃脊饰,正脊上有明“嘉靖十七年”题记,檐下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前檐柱为方形抹角石柱,柱上架通长大额枋,延续早期做法。献殿紧邻正殿前檐,梁架方向与正殿前檐平行,进三间,面宽八架,明代建筑。献殿南连过廊,过廊八间,四架梁卷棚顶,向南连至乐楼。乐楼二层,平面呈方形,面宽、进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