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郗堌堆遗址
  郗堌堆遗址位于曹县普连集镇郗庄村东南,该遗址南北250米,东西150米,面积37500平方米。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遗址,兼有汉代遗存。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郜堌堆遗址
  郜堌堆系新石器时代至汉的村落遗址。位于曹县普连集镇郜堌堆村西北约。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由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73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普查。现堌堆南北长68米,东西宽66米,总面积4488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此开荒,造成堌堆呈五层台阶式梯田。现地面之上堌堆东西、南北各48米,高约5米,平面为圆形。堌堆突起,远远即可望见,堌堆遗址保存基本完好。该堌堆包含龙山文化、商代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采集的标本看,龙山文化时期的有泥质灰陶方格纹陶片和夹粗砂蓝纹罐和石刀、石斧、石镰、骨锥等遗物;商代的有夹砂…[详细]
莘冢集遗址
  莘冢集是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村落遗址。位于曹县普连集镇莘冢集行政村内东端。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由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73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普查。遗址出土有单孔两面对钻,通体磨光,刃部有使用痕迹的扁平石铲,磨制精美略成弧形的石镰,有明显使用痕迹的骨凿、骨匕,尖锐锋利的骨镖、骨锥、骨镞,造型规范的陶盆、碗、罐、鬲、壶、甗、盂、瓮、器盖,另外还有卜骨、骨簪、有孔骨片和陶环等大批文化遗物。这是菏泽市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聚落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独特的地方性文化艺术价值:发现的大量鱼刺、螺壳、蚌壳、少量的兽骨以及…[详细]
刘氏石坊
  刘氏石坊位于成武县白浮图镇徐官庄村隅首东侧,全石结构,四柱三门三楼式,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修建。底部长9.0米,高约9.3米,进深2.5米,中门宽3米,两侧小门各宽1米。四柱下均有两石柱加固,加固石柱上均有石雕雄师。中门上有三道横梁,上有精美雕刻。横梁中间夹着两块长匾,分别写有:“敕褒节孝”和“旌表邑处士徐格妻刘氏节孝坊”,坊檐下悬挂有“圣旨”字样的精雕匾额。该坊两边雕刻图案相同,有四副对联刻于其上。分别是:灵感一时来白鹤 忠魂千载著乌头;孝达宸枫彤管焕丝纶之节荣萱草青湘发兰桂之香;时有疾风临劲草 纵教寒月蔼长松;皓首完贞松能傲霜心尤苦 青年矢志竹到凌云节愈高该坊20世纪70年…[详细]
大台遗址
  大台遗址位于成武镇东关村东200米处,亦名寿峰,史称东台,是先民当时为避水居住而筑起的高点,1963年8月至1982年11月,北京军区空军某部雷达八连驻防大台,台顶安置天线,1964年发现美国U2型侦察机入侵。集体荣立三等功。通过历次的调查考证和出土的大量遗物证明,大台遗址有着重要考古价值,它即是成武境内人类最早的居住遗址之一,又是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址,还是南北朝以后历代的寺庙遗址。1992年6月被颁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成武故城遗址
  成武故城遗址系指成武县新城以北、旧城的护城堤以内的广大范围,东西长3525米,南北宽1800米,总面积632.5万平方米。面积如此之大的遗址,在菏泽市尚属首次发现。经过调查、勘探得知,该遗址是西周时期的郜国故城址。郜国故城址的发现和确认,不仅增添了城市考古的新资料,填补了菏泽地区东周设防城市的空白,而且对研究郜国史提供了实物资料。特别是对研究郜国的经济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2年6月,该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申氏石坊
  申氏石坊是鲁西南古牌坊中的一座,位于成武县张楼镇徐老家村。申氏石坊全名为“徐思迈妻申氏节孝坊”,四柱三门三楼式样,歇山顶。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全石结构。当心间宽3米,两次间宽1米。间架结构有致,整体造型优美。…[详细]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官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乡姜楼村南520米。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组织附近的大队社员拉土垫地,使该遗址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存堌堆四壁陡峭,底部南北30米,东西15米,高8米。文化层暴露十分明显,有灰土层,烧土面,蚌壳坑和灰坑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实。建国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多次来此地考察,并在此发现和采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大量遗物。大量的鹿角化石、野生动物骨骼、牙齿、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刀、石斧、石镰、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镞,造形规范的盆、碗、罐、鬲、瓮、器盖等大批陶器残片,均属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物…[详细]
窦堌堆古文化遗址
  窦堌堆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文化遗存。位于东明县陆圈镇杨楼行政村东北。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其上曾建有小庙,故又称窦庄祖坟地。该遗址1963年被发现,1976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组织试掘。经铲探得知:遗址南北95.2米,东西85米,面积8092平方米。现存堌堆南北76米,东西52米。堌堆平面呈椭圆形,略高于四周地表,保存基本完好。出土的新石期时代的遗物以灰陶占优势,红陶、黑陶有一定数量,器表有绳纹、篮纹纹饰,器型有陶罐、凿形鼎足、石镰、器盖、釜、罍、陶纺轮;商代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盆、尊,泥质灰陶缸;汉代有泥质细绳纹…[详细]
昌邑故城址
  时代:西汉位于山东巨野县城南27公里的大谢集镇昌邑集,是西汉山阳国,昌邑国的都城。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邑,春秋战国时期为邑,秦时设县,西汉时期为郡治,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分梁地,置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王,从此昌邑城就成为王国之都。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改山划国为山阳郡。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乞讨山阳郡为昌邑国,封期子刘骰为昌邑王。刘骰在位十一年,死后其子刘贺继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嗣,刘贺被征为帝位,在位仅27天,昏庸-,被大将军堆光废为海昏候。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至东汉,改为兖州刺史部。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