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攀古建筑群
  上攀古建筑群位于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上攀村门牌59/60、153、155、156、157、161、162等七幢古民居及旧村委会组成,均为石构,俗称“石头厝”。建筑多为合院式民居,由门墙、天井、两侧护厝、正厝组成。正厝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各有前后房,为搁檩式结构,双坡顶,外墙石砌,部分为虎皮石下碱上筑土坯墙,土坯墙外涂白灰层。保护范围:东至上攀渠,南至与新村之间的村道,西至163县道,北至龟山遗址。2018年,上攀古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坂头花桥
  坂头花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二次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民国3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开间,面宽8米,高16米,南北走向,桥长40米。中央主楼三层翘檐,南北偏楼二层翘檐,每翘檐挂风铃,现尚存九个。桥柱6排80根,桥柱及梁枋上有楹联30余幅。顶有覆盆式藻井,拱、梁、柱绘人物故事、花卉图案。桥内设神龛9个,内塑神像,桥中亭和两端桥亭建有0。桥拱左右两侧的石缝中露出两把宝剑的剑尖,直指溪面。桥亭内存清道光年间重修碑记两块。…[详细]
紫云岩画
  紫云岩画位于明溪夏阳紫云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紫云岩画磨刻在岩石的自然表面上,岩面较粗糙,刻槽截面形态多样。岩画呈不规整的矩形,分东、西两部分,内容基本一致,东部面积约8.42平方米,西部面积约9.38平方米。石刻主体图案以圈形为主,总数约105个。纹样有圆点纹、同心单圈纹、单圈纹、同心双圈纹和其它图案等。图案大小不一,最大长约19厘米、宽约17厘米,最小长约厘米、宽约10厘米。2018年,紫云岩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紫云岩画周边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九鲤湖摩崖石刻
  九鲤湖摩崖石刻位于仙游钟山镇院前村九鲤湖风景区,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现存摩崖石刻41方,分为景迹题刻、游览题咏、登临记事等类别。其中有宋代陈谠、吴迁、陈显谟、赵希孟、丘铎,元代施田,明代林有恒、郑纪和民国严家淦等人题刻。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诸体皆备,是研究宋至民国的书法艺术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摩崖石刻单体周边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九鲤湖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冶山摩崖石刻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溥修,侯官张国治书,闽侯欧阳英重修”。还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一曲”至“九曲”等石刻共50处。另有“冶山古迹”题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四块0.60米见方的花岗石上,楷书,横刻,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保护范围:冶山全山。2018年,冶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详细]
云山书院壁画
  云山书院壁画位于仙游县榜头镇云庄村,年代为1950年。简介: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1919年重修,供奉“三一教”教主林龙江。保存李耕所作的壁画——《“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志》系列壁画30幅,左壁14幅,右壁16幅。该壁画创作于1950年,整体构图充实饱满,人物造型修长优雅,线条清劲峭拔,超逸洒脱。壁画内容为林龙江生平事迹,是研究“三一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云山书院壁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台山约翰堂
  烟台山约翰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英文名圣约翰堂(St.John‘s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该建筑是英国圣公会于清咸丰六年(1856)为英国侨民修建的一座哥特式石头教堂,由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1862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厝教堂于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并得到英国领事馆的帮助,于咸丰八年(西元1858年)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由本地建筑队施工,同治元年(西元1…[详细]
黄培松故居
  黄培松故居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减中柱及前金柱,明间次间做大敞厅。建筑用材粗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美。黄培松,字菊三,清末武状元,曾在广东、福建任职。保护范围: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黄培松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年代为清。简介:1902年英、美等十三国领事和清政府签订了《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规定在鼓浪屿公共地界设立“工部局”,以执行“领事团”的决议。1903年1月工部局设立,租用位于鼓新路40号和记崎的一幢英式楼房。该楼房大约建于1880年前后,坐西北朝东南,单层英式建筑,附有半地下隔潮层,四周为庭院。现建筑已毁,仅存建筑基址,通长80米,宽50米,地面上还可见一段残墙。保护范围:东、南至三明路,西至鼓新路,北至建筑遗址处外20米。2018年,鼓浪屿工部局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年代为清。简介:清道光二十五年至咸丰三年(1845-1853),厦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掠卖华工的最大中心,当时英商在香港创办和记洋行,并把分公司开到厦门,直接参与掠卖华工,1845年在此建了六间栈房,用于堆放货物和关押华工。遗址平面布局基本呈长方形,靠南边一侧略呈弧形,现存花岗岩条石砌建的长方框残墙,墙体残高约2-3.8米,厚约0.4米。南侧墙体上原有2个门,已封堵,东墙保存1窗1门,北墙原有1门,已封堵。保护范围:东、南至三明路,西至鼓新路,北至建筑遗址边界外10米。2018年,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