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洪江古建筑群
  洪江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洪江市沅江北岸。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建洪江寨,元末时已成为湘黔间商镇。明代设洪江驿,清置洪江镇,民国时有“小南京”之称。迄今完好保存有三百多栋古窨子屋,六十余座庙、堂、祠、院及一些旧报社、学堂、钱庄、戏台、作坊、商铺、青石街巷冲等。明清窨子屋和会馆是这里最有特色的古建筑。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为二进二层,或三进三层。三层以上南北间有天桥连通,高耸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围适当向内中倾斜,靠方形小天井采光通气。依山傍水,或处于深巷或吊脚于岸边,屋檐高墙接踵,石板巷道与石级码头相连。镇内有山西、常德等十大会馆,大多靠近水码头,伸展到深巷高坡。会馆一般有正殿、偏殿,正厅、客…[详细]
坪坦风雨桥
  坪坦风雨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坪坦河上,共有9座桥组成。9座桥分别为普修桥、回龙桥、普济桥、永定桥、永福桥、回福桥、观月桥、文星桥、中步头桥,均始建于清代,为木结构桥。在建桥过程中,不用钉铆,只采用木榫卯,甚至使用了古老的湿藤绑扎法。风雨桥是由桥墩、桥身、桥廊和桥亭等组合而成的。桥墩承重;桥身跨河;桥廊,上铺有木板,两边设有长凳,供人们休息,齐腰处开栏杆,可观赏两岸风光;桥亭则根据桥的长短而设,一般有3亭,长的有5亭。它是桥,横跨河流,联结两岸;它又不仅仅是桥,造型如长龙,是一方风水要素,象征着保护一方平安的力量,也寄托着人们带来福气的企盼;它是廊,既能给人避风挡雨、遮阴躲阳…[详细]
寿隆桥
  寿隆桥又名汉寿桥。俗称板凳桥。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东北隅0.5公里永(明)恭(城)古驿道(潇贺古驿道)上。青石平桥。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八年(1472)重修。桥长约30米,由双面平梁和单面平梁两部分组成,先西南后折南北横跨沐水。双面平梁桥为三墩四孔,墩系方形青石堆砌,每段以双条青石压面。单面平梁桥长约10米、宽约1.3米,四墩五孔;桥墩均由三块长条石呈子母榫上下、左右拼拢围砌,形似八字形板凳腿,高约1.85米,榫头露出桥面0.27米,上以单面(一处为双面)青石压合;5块长条青石厚度在0.2米以上,最长的一块3.14米,最短的1.83米,除最南的两块长条石(双面)宽度约0.6米,其余宽度大约…[详细]
石泉村古建筑群
  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内部特色较强,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独特的村落布局,可观性较高;聚落式的格局使得村落自成一派。古民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梁柱、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村口最打眼的六幢民国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恰好围成一个院落,这里曾是“湘南王”胡凤璋的住所。胡凤璋曾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中将司令、汝桂警备团团长,是…[详细]
庙下村古建筑群
  庙下村古建筑群位于桂阳县洋市镇,该村因古建筑群规模庞大(270多栋),且古色古香、雕龙画凤、错落有致,于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下村因村后一座古庙而得名,开村始祖为雷玺公。据说雷玺公原住毛家里(距庙下村约1公里),当时庙下村还是一片草木繁茂的深山老林。雷玺公生九子,他的儿子经常到庙下村这片山林里放牛。有一年,牛群之中有两头牛(一公一母)进山后失踪。几年之后,那两头牛竟带了一群小牛从冬茅丛中走出,回到原来的牛群队伍。雷玺公至此认定这片山林是一方吉祥宝地,于是带着儿孙从毛家里迁居庙下建房立村。庙下村建筑精美,人文厚重,风光如画。该村位于永兴、桂阳、苏仙三县交界处,村南北…[详细]
蜡园村古建筑群
  蜡园村古建筑群地址:蜡园村时代:清类型:古建筑级别:省级概况:概况:古建筑群占地近4万㎡,格局、规划都很有特色,门楣的诗书画独具一格。屋檐照壁,造形独特,风格各异。屋檐上的彩绘、灰雕,造形灵巧、诙谐、生动,古朴大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公布批次:湖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公布(第九批)…[详细]
樟树下古建筑群
  樟树下古建筑群地址:梅田镇樟树下村时代:清类型:古建筑级别:省级概况:樟树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万余㎡,为清至民国初的青砖青瓦椽檩结构建筑。村中巷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人文底蕴深厚。据碑文记载,樟树下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规模很小,道光至咸丰年间又有续建,逐渐形成现有规模。民居均为青砖青瓦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门楣、窗格多数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草虫、花卉图案。巷道相通,宽敞,青石铺地,且修有较为科学的排水系统。墙体相连,布局合理。古时四周圈以丈余高围墙,墙上布满枪眼,以防匪盗侵扰百姓。几条主巷道都装上厚重的栅门,栅门关上,外人则无法进入,村民则可在村内进退自如,安全系数极高。且村…[详细]
洞庭湖区明清堤垸
  常德的堤垸,最早见于史载的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54~464)在武陵郡修复“久废不辑”古江堤…。其次为“创修于唐、增修于宋”的宿郎堰堤…。明洪武年间修筑的澧县县城,旧志注明:“盖此城为障水设”。明代,常德共修筑堤垸83处。明正统十一年(1446),修筑“跨龙阳、武陵两县”的大围堤。汉寿共筑39垸,常德、澧县各筑堤15处,安乡于万历年间筑13垸,桃源县筑杜青堤。清代,围垸进入高潮。民国时期进入高峰。新中国成立后,经修复整治,将星罗棋布的小垸,合并成大垸。清代康熙年问,常德筑垸进入高潮,共筑7l垸,汉寿筑垸2l处,常德县筑垸38处,澧县发帑银筑孟姜、窖口等9官垸,并围垦彭坪等3垸。雍正、乾隆年间,…[详细]
资江下游南洞庭古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古塔(含斗魁塔、魁星楼、跃龙塔、文澜塔)位于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桃江县、安化县,年代为清。…[详细]
天罗山古城堡
  张家界的大山孕育了无数的神奇,其中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古城堡。它隐藏在永定区谢家垭的深山密林之中,厚实的城墙,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仍基本完好,顽强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它——天罗山古城堡,经过考古发掘,去除了覆盖的尘土与杂草,目前已基本露出了当年的恢宏面貌。张家界永定区的天罗山古城堡,是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好且并不多见的军事古城堡,城堡主要由城垣及木构建筑群两大部分构成,城墙砌筑技术与传统封火墙建造技术有机结合,木结构建筑多为穿斗式,整齐划一的石保坎是湘西石砌筑技术的上品,很难想象那些大石块是怎样垒上去风吹雨打这么多年依然完好的。其建筑特点、建造时代、城堡用途及建造者,将进一步待专家考证。天罗山古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