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潜山太平塔
  时代:宋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据旧志记载:“太平塔始建于晋咸和间(326-334年),寺前有太平塔,塔前有真武殿,殿后有玉皇阁、石华表。”太平塔位于潜山县博物馆院内以东,塔东、西、南三面毗邻县城繁华商贾区,塔北分布着馆内各展区。据《潜山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晋代咸和年间(326-334年),为舒州太平慧勤佛鉴禅师的道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舍利塔。塔周围原有的真武殿、玉皇阁、寺及石华表等佛教建筑今已全毁,现存的砖塔仅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组成,立于砖砌的基座之上。建筑平面呈八边形、0式,底层边长约38米,塔体通高至顶尖约35米。整座砖塔仿木构造,飞檐凌空,风铎欲翅,追求“万尖飞动”的视觉…[详细]
天寿寺大圣塔
  时代:宋地址:安徽省宣德市广德县城迎春街北侧。天寿寺塔初建五层。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宁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级浮屠,体形高大,属江南楼阁式建筑,砖木结构,挑檐窜角,角悬风铃,高31.34米。明万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两次修葺。光绪26年(1900年)毁于火,仅存砖砌塔体。1983年10月,发现一“地宫”。“地宫”为砖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边长32厘米。宫内有石碑一块,刻记塔之渊源。1986年重修。复修后的大圣宝塔基本保持了原来特点,七级六面,六角飞檐,铁链式塔顶,总计高42.8米,塔基面积46平方米,青砖铺地,各层檐角悬挂风铃…[详细]
长庆寺塔
  位于歙县城西练江南岸西于山,此处原有10座寺庙,其中长庆寺旁于1119年建有一塔,即长庆寺塔。今寺毁塔存。该塔历代均有修葺。介绍长庆寺塔(又称十寺塔),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年)由歙县黄备人张应周捐善修建,距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长庆寺塔为密檐式的实心七级方塔,砖石结构,塔体平面近方形,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高23.l米;塔基为台式基,用石砌成上下五层方形须弥座,束腰高66厘米,有间柱、角柱;塔身为砖砌实心七层,第一层较高,每层高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减收分,各层飞檐向外伸展;塔的底层设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塔体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花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各层,墙面中间均用青砖砌成隐出窗…[详细]
宁国仙人塔
  仙人塔地处雾灵山前坡的仙人塔景区,位于海拔1400米左右的“V”型山谷之内,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云里雾中,时隐时现地冒出一座独秀奇峰,她从山峦中突兀拔地而起、挺拔向上。犹如破空利剑,又似擂鼓神槌,更似一峨冠博带、信步山间的得道夫子,吟诵着雾灵山的“奇、险、秀、”;犹如南天玉柱,又似定海神针,穿云刺雾,傲视苍穹,更像一位凛凛仙人,围柔纱、系银带,指点雾灵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云消雾散之际,我们会发现,这孤立的山峰,不像承德的棒槌山浑然一体,却是由岩石天然节理发育而成,岩壁自然裂缝较多,似乎由大小不等的许多石块自然砌合。峰体左无毗连,右无依托,平地而起,突兀挺拔,似令箭荷花一枝独秀…[详细]
程大位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市内前园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已490年历史,几经原样修缮,现辟为旅游景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大位(1533~1606),字汝恩,号宾渠,屯溪区屯光镇前园村人,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发明家。故居坐落在屯溪区率口渠东,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宅第主楼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俗称“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西侧为把祖楼,五开间,倚主楼而建。入口处就势建“宾园”一座,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临宾园原有人工水渠一道,当地程氏后裔称该渠为“宾公渠”,公号“宾渠”即派出于此。故居为两层,一脊二党三开间,东西厢房列两边,建筑面积五百多平…[详细]
黄村进士第
  时代:明地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东洲乡黄村祠堂名。明嘉靖年间进士黄福所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大问问楼有七层斗拱。脊高12米,进深51米,通面宽15.5米,前后共四进,依次为门楼、门屋、享堂、寝楼,每进庭院两侧均有侧廊相连。但门屋前增建有门楼,寝楼后又加一天井,并在后天井的垣墙上做假门楼,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为五进的格局。占地面积790平方米。该房门楼上嵌有木匾一块,-进士第三个大字。整座建筑有木柱102根,主柱围粗1.6米,选料讲究。横梁上雕楼龙、凤、狮、虎等异禽猛兽,刀法细腻,形象生动。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村进士第是徽州典型的祠堂建筑,平面布局完整,结构用材硕大,建筑工艺精细,…[详细]
岳西法云寺塔
  时代:明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城东南6公里的金山乡后冲。清同治年间重修法云寺碑载:“潜北后山寺,又名法云寺,浮屠七级,建于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咸丰之际,劫火四起,塔存而栋宇皆毁……”。重修的法云寺于1958年拆毁。现存的古塔,为本县最高的佛教建筑。塔为四方形七级,通高28米,飞檐斗拱,属楼阁式建筑;塔基宽3.5米,高1.35米,为条石砌成。中有塔心室,中空至顶,每层每面砌有10个砖雕神龛,每龛有1大2小3个佛像,系印模烧制图案,中为如来佛祖,左为伽叶右为阿傩,计有1680尊(故又名千佛塔),神态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该塔1988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桐城文庙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两代修葺凡十九次,为元明清以来桐…[详细]
三阳洪氏宗祠(敬本堂)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洪氏宗祠位于歙县三阳镇叶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修扩建,光绪二十三年(1887年)再次重修,又名“敬本堂”、“世光第”,坐北朝南,面阔18米、进深30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该祠背山面水,前有广场,为三进五间二天井的格局,由门坊、享堂、寝堂和门廊、两庑组成,结构完整,保存良好。门楼砖砌,四柱三间五楼式,檐下施斗縅,字牌有“恩宠”、“世光第”,门廊单坡顶五开间,后檐下悬挂“婺焕稀龄”古匾。享堂三开间,轩顶复水椽铺望砖,左右尽间有落地屏门隔出厢房,形成前三间后五间的空间格局,室内匾额、楹联、案桌、香炉等陈设齐…[详细]
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位于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历代多次维修。奕世尚书坊为仿木石构牌坊,三间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纪念明代户部尚书胡富(1454~1522年)和兵部尚书胡宗宪(1512~1565年)而立。主体结构由四根主柱、四根定盘枋和七根额枋组成,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之。坊楼为歇山式,用茶园石雕凿而成,斗縅承挑屋檐,正脊两端安置鳌鱼。主楼正中置恩荣匾,其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为明代文征明手书。整座牌坊保存完好,雕刻技艺精湛。徽商胡炳衡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