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亭店杨氏民居
  亭店杨氏民居亭店位于泉州市南郊,紫帽山麓,这里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风景秀丽,是个著名的侨乡,杨氏宗祠就座落于其间。亭店杨氏创基之始,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其始祖入闽后择居于此,拓荒垦殖,躬农为生。传至明永年乐间,人口繁衍至千余人。明嘉靖三年(1524)倭寇来犯,族居地宗亲被迫-他乡,而当戚光、俞大猷平定倭患后,社会安定,族人乃由各方回祖居地亭店,世代相承,蕃衍至今。亭店杨氏经济得以繁荣,是在清嘉庆以后,其时宗族0现手工业和商贾,全乡共有糖坊、油坊各八家,染纺房三间,典当四间,经济开始发展。道光咸丰年间,许多族亲出洋图发展者就不下万人,其间最负盛名的就当数杨嘉种(阿苗),是位华侨工…[详细]
南安林氏民居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县委党校原址,为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创建者林路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华侨建筑家。他承建当时新加坡最宏伟的建筑一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厝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达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为主,角楼外观具西洋风格,内部装修部分采用水泥花砖。原来的林路厝占地6.5亩,大小房间共有99间,建厝的材料大都来自海外,这些水泥地砖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林路厝的巧妙之处是把外来设…[详细]
南安中宪第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时,在台湾采购优秀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因其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荫及三代,故称“中宪第”。南安中宪第总面积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南安中宪第,又名“九十九间”(实际为112间),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李光地宅和祠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湖头镇古时为闽南、闽中主要商品交流集散地之一,古代海上丝绸茶叶陶瓷之路东端起点之源头,明清时期尤为繁荣。“全镇有二三百处明清古建筑,仅镇区片区就有190多处,其中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68座,座座都是凝固的诗篇。”贤良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内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等诗文,雍正《谕祭文》碑刻,是研究康熙书法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新衙、旧衙,均建于清初,新衙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挂有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3块,对联两副,旧衙纵深五进,两边护厝。问房大厝,规模宏大,有100多个房间。贤良祠、新衙、旧衙和问房,合称“李光地宅和祠”…[详细]
玉井坊郑氏大厝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玉井坊,即厚丰郑氏大厝,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所建,所以,又俗称孔时公大厝。玉井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制悬山顶石木结构。整个建筑群由一座正厝、一座扶厝、二壁舍、二厢房等组成,计108个房间。占地面积近4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围墙圈护。是集闽南、客家、江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又极富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建筑功能十分齐备,有相对独立的文武活动区、女眷生活区、宾客休闲区、财务档案区、生活资料储存区等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出入玉井坊只有一个大门和三个小门,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能。正厝高大雄伟,三层结构,梁柱巨大,在福…[详细]
仙游文庙
  时代;清仙游文庙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师范路1号。文庙规模宏大,明代正殿祀孔子,殿左右的两庑祀先贤。殿之后明伦堂,堂之东西是日新、时习两所为师儒讲道之处。原来堂前左右廊,绘画林放至秦冉洎冕服等图。明代于两廊后建书斋十间。仙游文庙自迁建今址后,几经兴废,历有重修。现庙总占地8000平方米,存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戟门、丹墀、拜台、大成殿和两边廊庑,近年又依旧制复建绰楔门、大埕、泮池、集贤堂、明伦堂等建筑,恢复了昔日文庙的原貌。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为招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的殿堂建筑。屋脊上饰以灰雕双龙,脊屏则施以彩绘游鳞飞凤等。殿内当心间顶部是呈穹窿状的施重拱的…[详细]
建瓯文庙
  建瓯文庙,即原建宁府学文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仓长路163号。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瓯市博物馆所在地。文庙初建年代不详,应追溯至北宋宝元年间建州立学时,当时学、庙分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毁于兵火,绍兴二年(1132年)重建时,府学合一。绍兴十四年(1144年)毁于水,之后屡毁屡修。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文庙又毁于火,永乐三年(1405年)重建时迁至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光绪五年(1879年)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遭受极大破坏,西侧的府学部分拆建医院,东侧的文庙也被占用。1985年,当地政府开始拨款重修大成殿、戟门及两庑,并重建棂星门。1991…[详细]
官田李氏大宗祠
  位于杭永线上龙湖岸边的稔田镇官田村,距上杭县城38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该祠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多银两,历时四年建成的,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整个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极具特色,已列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详细]
凤岐吴氏大宅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公里该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第二至第五级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楼房,两旁建厢房,正中天井两旁建纵向单扇窗阁式廊庑,将横向楼房隔成三个纵向大院,第三级台基与第四级台基之间横向建空斗防护砖墙…[详细]
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时代:唐类型:石塔古墓葬及石刻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杨岐行政村简介:乘广禅师塔及塔铭,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建塔立碑,坐落在上栗镇杨岐行政村。乘广禅师为唐代高僧,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姓张,十三岁出家,初至衡阳,依天主想公,三十岁,至洛阳从荷泽会公受法。后来到萍乡杨岐山传教,始创“广利禅寺”。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乘广禅师圆寂后,由甄叔禅师住持,在“广利寺”之右侧修建舍利石塔,保存至今。该塔仿古代木构建筑风格。塔高2.73米,塔基两层,四面有浮雕佛像,力士、怪兽等,塔檐厚实,出檐深远。塔前有唐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清乾隆年间对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