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石堂山邓窑遗址
  时代:唐至元位于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石堂山脚下。邓窑又名大石窑,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以大窑店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房、水沟、白杨至上庄村,在这个狭长地段上,散存着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面积达1平方千米。遗址宋代为邓州所辖,故名邓窑。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密县瓷窑遗址
  时代:唐宋密县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南,原密县老城西门外。遗址地处南北走向的菜园沟河两岸,李公惠政桥横跨其上,桥北称碗窑沟,桥南称菜园沟。在河沟两侧断崖上,都暴露出窑具和瓷片的堆积层,尤其是桥南河沟东侧更多,堆积层一般厚1—3米。在两侧断崖上,还发现了一座残窑址,窑壁用土坯筑成,已烧成砖红色;澄水池2个,为礓石砌成灰色光滑硬池面。遗址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200—3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密县瓷窑遗址,经过多次调查和发掘,采集到大量的瓷片和瓷器。从采集到的标本看,瓷片以白釉为主,黑釉和黄釉次之,珍珠地划花与三彩次之,青釉最少。白釉瓷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碗,还有一定数量的壶,以及…[详细]
宋陵采石场
  时代:北宋宋陵采石场:宋陵,即宋代皇陵,位于西京巩县(今巩义市)境内。以今芝田镇为中心,南北15公里,东西10公里。在此范围内,按照埋葬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大陵区,即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孝义陵区、八陵陵区、回郭镇陵区。宋陵所用石材,多取自今偃师市南部山区。现存的宋陵采石场遗址,位于大口乡四道沟沟口附近的二条山谷内,谷内石壁上,可以看到因采石所造成的断面以及大大小小的采石坑。另刻有采石题记六处,字迹多剥蚀难辨,仅有三处保存有宋代年号。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太祖之父赵弘殷),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勋名将共…[详细]
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村,分布在蟒川河西岸、北岸,窑址东西475米,南北555米,面积约263625平方米。该窑址始烧于北宋早期,北宋晚期达到鼎盛,元代时仍在生产。1950年、1956年、1958年、1964年国家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先后到严和店窑址进行多次调查;1985年、198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曾先后两次到该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窑址内文化层厚达2—2.5米,遗物、遗迹丰富,清理出有烧瓷窑炉、澄滤池、灰坑等。严和店窑生产的青瓷器皿造型端庄秀丽,古朴典雅,器形有斗笠碗、敞口碗、粉盒、瓜棱罐、灯、盏等为多。胎质呈香灰色,胎质坚密,胎釉之间均饰一层酱褐…[详细]
长阳人遗址
  长阳人遗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距长阳龙舟坪县城45公里,距今19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就出土于这里,“长阳人”的发现,证明在远古时期,长阳境内就已有人类生存活动。遗址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化石洞呈两边分布之势,一左一右,一个倾斜,一个稍平直。1956年以来先后在这里发现了人类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其中“长阳人”化石是在较倾斜的洞中发现的。知识链接:“长阳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贾兰坡教授在《长阳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一文中说:“‘长阳人’的发现,不仅给江南动物群增加了新的种属,并为地层的划分提出了…[详细]
梅铺猿人遗址
  梅铺猿人遗址位于郧县梅铺镇杜家沟村寨梁子山北麓的龙骨洞内,洞穴的北面100米有滔河,距白梅公路约20米。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内容积约200立方米,堆积厚约3.4米,其中含化石堆积厚约0.5~2.5米。遗址发现于1970年。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发掘,采集1枚人牙化石,发掘出土3枚人牙化石;一件打击痕迹清晰的石核;二十多种伴生动物化石,主要有嵌齿象、桑氏鬣狗、猕猴、大熊猫、獾、马、貘、犀牛、小猪等,属华南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梅铺猿人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所显示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以及爪哇猿人的牙齿特征相类似,是研究亚洲直立人的珍贵标本。其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详细]
黄龙洞遗址
  黄龙洞遗址位于郧西县西北方向30千米处的香口乡李师关村六组,距香口乡8千米。洞穴处于秦岭东坡南段丘陵山地,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前有大水河。洞口高出河面约7米。洞穴后部是黄龙山。洞口面向东北,宽约27.8米,高11米,海拔高度为601米。遗址于1984年发现,2002年、2003年湖北省考古所等单位进行了调查和复查。2004~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进行了三次科学发掘。洞穴内出土有7颗人牙化石、30余件石器、10余件植物果壳、数件疑似火烬物块、10余件骨器,伴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据初步测定,该遗址当属旧石器晚期,距今5~10万年。黄龙洞遗址出土的人类…[详细]
桂花树遗址
  桂花树遗址位于松滋市大沟口村、松滋市与公安县交界的王家大湖南部的台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面积54,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74年发现,同年湖北省博物馆等进行试掘。文化堆积厚达2.5~5.5米。文化内涵以大溪文化为主。石器采用了切割、钻孔等技术,器形规整,有铲、斧、锛、凿、雕刻器等。陶器数量多,器形有鼎、碗、钵、簋、盘、豆、罐、瓮、壶、双腹杯、直筒瓶、器盖、器座等。部分红陶器器表或上部施有深红色的彩衣。其它还出有玉刀、玉镯、玉璜、玉坠、陶球等。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少量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文化遗存。桂花树遗址首次明确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叠压关系,使得研究者准确地把握屈家岭文化、石家…[详细]
叶家庙遗址
  叶家庙遗址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叶家庙村和七份村,遗址地处澴水中游,遗址的西北角便是澴水故道。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56万平方米。遗址于1980年发现,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遗址(城址)北部城垣保存较好,城垣残高3~4米,城垣宽30米左右。城内保存有南北向、高出周围地面2~8米的台地。城垣以堆筑为主。西城垣中部有一明显的缺口,宽15米左右,应为城门。城垣外发现比较完整的环壕系统,一般距城墙有8~10米,宽25~35米左右。环壕的西北角有一条壕沟与古澴水相连,环壕的东南部向外亦有一南北向的壕沟。城内南部与东部发现大片密集分布的红烧土堆积与灰烬层,揭露出屈家岭文…[详细]
城河遗址
  城河遗址地处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长湖北岸,城河流经古城址西南。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约70万平方米。遗址于1983年发现,命名为“草家湾遗址”,2006年更名为城河城(遗)址。城址东北边以自然高岗为天然城墙,其余方向城垣为平地土筑。城墙外壁较陡直,内坡平缓。在城址东南角、北城墙西端西部、北城西端中部、南城墙中部各有一处缺口。西北、南、西城墙外有宽约30~50米的城壕,东北部自然岗地外城壕不清楚,城址西北部略内凹。城址文化性质属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城河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长江中游早期古城址的内容,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之间的关系、探讨长江中游史前聚落布局、文明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