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鬼崽岭遗址
  在湘南道县西南30余公里的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境内,有一座神秘之山———鬼崽岭。岭势巍峨,古木蔽日。山下泉涌,如珍珠串串;对着泉水高呼,呼声高水也喷得高,呼到激越处,泉中气泡沸腾而升。这里满山都是石刻人像。像态或立或蹲,或坐或仰;像高的有几尺,矮的只有寸把;有的像悬在树上,有的藏于树蔸,有的埋在地下,有的躺在水中。据不完全统计,岭中的石像在万尊以上。石像中,有的是手持朝笏神色庄严的文官,有的是跃马仗剑威风凛凛的武官;有的是强壮雄健的男性,有的是大腹便便的孕妇……除了裸露在地表的近千件石像外,更多的石像深埋地下,有的深度在2米以上。其堆积特点极其明显,按时代先后依次堆积,顺序清晰明朗,越往地下年代越…[详细]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位于常宁市松柏镇和水口山街道,远溯于汉,延续至今,分布范围达120公顷。遗址主要包括地面遗迹和地下遗迹共19处。地面遗迹由工业遗迹和革命遗迹组成。工业遗迹有:龙王山矿石采选场遗址、水口山第三冶炼厂早期建筑群、水口山铅锌矿办事公署旧址、红色会堂旧址、水口山铅锌矿办公大楼、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水口山铅锌矿专家楼旧址、水口山铅锌矿职工医院旧址、铅锌矿影剧院旧址、铅锌矿职工理发店旧址;革命遗迹有:康汉柳饭店旧址、水口山工人骨干会议旧址、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刘亚球旧居等。地下遗迹主要有:老鸦巢冶炼遗址、水口山铅锌矿2号、5号矿井及斜坡式矿井…[详细]
羊舞岭古窑址
  羊舞岭窑址时代为元。位于湖南省益阳县羊舞岭乡,此为省内重要的元代窑址之一。此遗址南北长约300余米,窑具堆积如山,废品极少。胎呈瓷白色,少部分微黑,胎壁很薄,器底不厚,釉色乳白,白中泛青。也有在白釉上饰酱色梅花点或仅在口沿处施一圈酱色釉的,但为数少,有碗、碟、盘、灯盏等。黑瓷出于早期,皆小件器皿,如小碗盏与高足杯等。不见壶、罐诸器。有的碗心露胎(或叫“刮釉法”)。露胎式器底特别厚,叠烧时垫些砂粒,烧时不易倒不易变形。早期青瓷有碗、盘、碟、钵、缸等,以盘为主,器表一般较大,制作较精工。釉色青绿、鹦哥绿、虾青、青黄。多作水裂纹开片。器底宽厚,圆饼形圈底。此处还出土了一些釉色界于白瓷与青瓷之间过渡式…[详细]
醴陵窑
  时代:宋至民国醴陵窑(山嘴窑址、卢家湾窑址、月形湾窑址),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资源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丽明艳的独有风格。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详细]
茶陵古城墙
  茶陵古城墙 时代为宋—清代。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城关镇,此城墙融合了宋、明、清三个时代城墙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 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周长2522米,底宽4.33米,高8.33米,城门5座。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进行了大修,周长增至3353米,新建月城4座。清乾隆十九年(1784)、道光六年(1826)、咸丰二年(1852)均进行了维修。现存城墙4段共1536米,城门(含月城)两座(紫薇门、迎熏门)、马道一条,沿江护城堤700余米,宋代镇堤铁犀1座。这些地面遗存主体建筑基本完好,其余城基遗址尚存。城墙墙体表层为丹崖条石浆砌,内为泥土、碎石垫层。城门系特型青砖拱砌,月城一般建…[详细]
大矶头遗址
  寡妇矶又名临湘矶、大矶头。寡妇矶是民间的俗称。寡妇矶位于临湘市陆城镇附近的长江边,是一座长150m,高7.2m的弧形石矶,传说很久以前此处为漩涡,下有孽龙经常作患,江边住着一对年轻幸福的夫妇,一天傍晚,孽龙吞没正要归家的渔郎,当妻子赶到时已经很晚了,只看见了丈夫的斗笠和几块破船板。伤心欲绝的妻子强忍着泪水,发誓要镇住孽龙,从此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天晴,她总是往深潭里倒石头,终于镇住了孽龙,她自己眼泪也哭干了,化成了石头,此处使被称作“寡妇矶”。大矶头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从下至上用花岗岩条石砌成三级平台(可根据江水涨落分级使用)。第一级平台从长江礁石自然面驳起,高1.5米至3.5米,宽2.…[详细]
独石仔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春城东北30公里处,坐落在陂面镇鹿村岗西南面独石仔石山。东有漠阳江,西有大朗、马尾、石人诸石灰岩山峰。由于独石仔独自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中。故名为“独石”。独石仔洞穴,在山的东麓,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米、深40米的山洞。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口面向东南倚山近水;洞内通风,干亢透气,有暗有光。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编为5号洞。1964年曾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开探方2个。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湛江地区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再次进行发掘,开探方3个。每次发掘,都发现有古人类的文…[详细]
古椰贝丘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古椰贝丘遗址:2006年,由于广明高速的兴建,深埋地底数千年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出现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员在古椰贝丘遗址中发现三件尚未腐烂的人类加工木器,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古椰贝丘考古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20粒形态稻谷,这些稻谷在密封的胶土层和积水中完全没有炭化,保存完好。当时的考古专家表示,在古椰贝丘发现稻谷的考古意义不亚于河姆渡遗址从出土稻谷的形态来判断,这批稻谷为人类栽培的,这为研究岭南稻作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初,中国2006年十大考古结果公布,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上榜,成为佛山首个荣登这一殊荣的考古遗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蚝岗贝丘遗址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淡水。据当地年龄大些居民介绍,二十世纪八…[详细]
柳城巨猿洞
  愣寨山巨猿洞1956年8月,广西柳城农民覃秀怀,在愣寨山一座溶洞中偶然发现了一块与形状与人类下颌骨非常相似,但是个体却大得多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个消息引起了正在广西考察的裴文中教授的高度注意。作为第一个北京猿人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敏锐的感觉到块下颌骨的沉甸甸的重量。于是,由覃秀怀带路,考察队再次进入那座溶洞。这一次的发现让裴文中惊喜万分。在众多的古动物化石当中,考察队又找到了另外两枚相同的下颌骨化石。根据推测,这三枚与人相似的下颌骨化石来自于六十万年前的一种古猿,这是一种介于人和猿之间的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其身高超过两米,科学界称之为“巨猿”。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美国生物学家魏敦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