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西王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1960年发掘的芮城西王村遗址,发现有生产工具及猪、狗等动物骨骼,可能此处的古人类已能饲养、驯化动物。还发现彩绘的陶器,纹样多由植物花纹和网纹组成。曲腹碗、盆和双唇小口尖底瓶是这个遗址的代表性生活用具。有124件陶质环形装饰品,分圆形、六角形、九角形三类形状,陶环上刻有花纹、辫纹、乳丁纹,这说明古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意识正在加强,也有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芮城县西王村是山西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域。这里不仅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类型文化,还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考古学者将后者称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作为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发展阶段的代表。山西省西王村类型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北…[详细]
周家庄遗址
  周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位于中条山脉西侧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遗址50年代发现,现存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和墓葬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泥质陶以素面和彩陶为主,夹砂陶则以绳纹最常见,彩陶颜色均为黑色,花纹的体裁一般采用连续的弧线三角或勾叶纹构成图案。器型有鼓腹盆、双唇口尖底瓶、壶、敛口罐或瓮等。从出土陶器的质地、颜色及形制特征看,具有典型的仰韶庙底沟文化类型的特征。近年发现的龙山期遗迹包括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一条宽约10米左右的壕沟为埋藏在最底部的年代最早的遗迹,其…[详细]
古魏城遗址
  古魏城遗址古魏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周地址:芮城县城关镇北2.5公里古魏城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3公里。现残存北城墙,城墙长1500米,宽4—7米,高7米。夯窝直径6厘米。城墙版筑而成,古城东南、西北、东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东周时期的南、豆、罐、瓦等遗物,在城西柴涧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出土过数批青铜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阳城遗址
  下阳城遗址时代:西周地址:平陆县西15公里的老城乡太阳渡村南该城筑于西周初期,属虢之重邑。下阳城遗址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城内现存城墙残基数段,共计长200余米,高4—6米,厚约3—5米,夯层一般厚5—8厘米,系版筑而成。出土的青铜器有:编钟、鼎、簋、豆、壶、鉴、鏊、钺、车马器等,以及编罄、铜贝、包金贝、骨贝、铲币、布币、玉器等珍贵文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虞国古城遗址
  虞国古城遗址时代:周地址: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及四周据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的古虞国都城。古城遗址南北长2.5米,东西宽2公里,现残存城外郭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6—8厘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虞坂古盐道
  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至清代地址: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至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南界的中条山北麓运城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水经注》载:“池水东西70里,南北17里。”为防止盗盐0,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但依势起伏的残墙断壁仍然存在。池神庙至盐化二厂的一段禁墙及二厂至解洲的一段禁墙保存较为完整。虞坂古盐道始凿于西周初期,明正德八年御史张士隆曾对青石槽路段进行过扩凿。废弃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该盐道从张店镇坪头铺下山,至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出,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路面坎坷不平。…[详细]
程村遗址
  程村遗址程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遗址南北长1150米,东西宽1100米,1987年12月调查,未发掘,据自然剖面观察,文化层厚约1米,地面暴露有豆、盆、瓮等器物残片,均为灰黑陶。遗址保存完整。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娄烦古城遗址
  娄烦古城遗址以横贯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东侧的南川河(监河主流)为中心,古城遗址分布于河的东西两岸。遗址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古城遗址地面遗存物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残存城墙遗留于人工挖渠引河的东西两端。西端保留城墙长53米,宽3米至5米,高6米;东端西低东高,倚山而上,山名为皇帝峁,海拔高度为1385米。东端城墙约1000余米,宽3米至5米,高约4米至11米,裸露部分长87余米,从裸露部分可以看出城墙版筑而成,层次明显,夯层约0.15米;有的还能看到明显的夯窝与圆形柱洞,夯窝直径约0.06米。城的南、北、西三面原来有护城河。该遗…[详细]
猗氏故城
  猗氏故城猗氏故城(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汉地址: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故城现存城墙,南墙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墙残存高2.8米,最高8.7米,厚19——21米间,夯土层厚度9——10厘米。猗氏故城附近有关猗顿的遗迹还有猗顿墓、猗顿祠、“陶朱故里”太范村、猗顿宅,宅旁有陶朱公祠、盐运道以及桃园、杏园、桑园、绣花园共300余亩。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璧城遗址
  玉璧城遗址玉璧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北朝地址: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一带玉璧城位于汾河南岸,北朝时期处于北周与北齐的分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始筑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勋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废。古时南北大道从城中穿过,西、北、东三面绝璧环绕。古城遗址东西长420米,南北宽500米,城南残垣高0.8——3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