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中里庄八龙寺塔
  八龙寺塔八龙寺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宋地址: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塔原为八龙寺附属建筑物,现寺已毁,仅存塔一座。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23.9米。平面正方形,实心。底座高0.62米,边长3.65米。一至五层辟有砖券拱门,一至六层塔檐下皆施仿木构斗栱,七层上筑宝顶。2013年5月,中里庄八龙寺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位于距离高平西南40里处,南和泽州县大阳镇为邻,是个方圆百里内无一个村·镇·城可比拟的古民居·古庙宇最多的地方,它的建筑按照五行八卦方位排列,五行按照东南西北中五门楼排列,八卦按八门增修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门,表现了我们的祖先为大周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宁·和谐费尽了心,大周古庙最多有全神庙村的美称(大小72神庙)。但是,由于地处偏僻,引不起各方的重视,许多古建筑·庙宇被人为破坏或者倒塌,不过剩下的也还不少,只是年久失修,抢救这些文物刻不容缓。大周村,古称周纂镇,相传是古代选修县城的地址之一,故修有城隍庙,称周纂镇果然是名不虚传,从他的现存遗址来看,正东:有城门楼,正…[详细]
上贤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高约45米,底边周长25米,为7层8面8角重檐砖塔,中间为空心,每层均有拱石石旋塔门,第一层塔门南开,底有地宫,有地道通往塔外。塔底数层大青石条,上筑红砖古塔,无基无顶,十分奇特,二层以上有木制阶梯,串连各层,通至塔顶,塔为平塔,塔内原有楼梯可直上塔顶,据传塔顶原有一小庙,内供有铁佛,日本军侵占后铁佛、阶梯被毁。塔重修碑记也仅余碑额一方,省文物研究所认定,该塔为现在最大的无基无顶古塔,在古代建筑研究中有一定价值。该塔有三奇,其一是无塔尖,一般塔均有尖,而梵安寺塔没有;其二是塔顶盖庙,甚为罕见;其三是40多米高的塔无地基,完全建立在黄土上。相传,不知何时圣人造了一座高塔,塔顶直插云霄,磨…[详细]
天宁寺双塔
  天宁寺双塔在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据《平定州志》载:“寺林,太师蔡京书额,寺内有大悲阁,双塔东西对峙。”明、清两代均有补修。寺内建筑残坏,双塔依然如故。寺址高耸,双塔并峙,格外醒目。塔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高约30米,每层收刹甚急,轮廊形制奇异。底层四面砌有券洞,内置佛像一躯,二层以上平座甚高,外观很象七层塔。二、三层刻假门和直楼窗,檐下和平座上砖雕斗拱如木构制,质宝珠,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更换。塔下存有北魏石佛一躯,眉目清晰,躯体完好。关于这对古塔,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鲁班和妹妹打,-,要在平定一夜之间建起一对佛塔,妹妹不信,于是半夜四更时,悄悄去察看,发现双塔几近完工…[详细]
韩坊尧王庙大殿
  韩坊尧王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镇韩坊村中,县城以南约八公里,现仅存一座正殿,金代建筑。尧王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檐柱与内柱全部用四棱抹角石柱,普拍方过柱出头相交,无补间铺作,前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双假昂,第二跳用插昂,后檐和两山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假昂,前檐转角铺作用昂式耍头。殿内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蜀柱托平梁,平梁上蜀柱、叉手承脊槫,各层梁间用托脚,前槽丁栿平出压于四椽栿下,蜀柱托系头栿,后槽丁栿用爬梁,尾端插入托平梁的蜀柱中,以驼峰托系头栿,大角梁用材很大,尾端托系头栿和下平槫的交汇处,殿内所有蜀柱下都使用合沓。韩坊尧王庙正殿保存现状堪忧,前檐屋顶大面积坍塌,…[详细]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第七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长子一中校内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详细]
麻衣寺砖塔
  麻衣寺砖塔(第三批省保)时代:金地址:安泽县城北13公里岭南村西2公里南山岭上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为金代建筑。塔高21.6米,第一级边长2.45米,并镶有石碣32块,四面筑有佛龛。每面嵌砖雕佛像两排,计17尊。第一级塔面与龛内共有佛像180尊。第二级四个面嵌佛像11尊。三级四个面镶石碣,四个面嵌佛像36尊。五六七级四个面各嵌佛像3尊,另四个面石碣上各嵌2尊。八级每面嵌佛2尊,九级无佛,全塔可看到的砖雕佛像336尊、毁坏21尊、尚存315尊。2013年5月,麻衣寺砖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光寺琉璃塔
  灵光寺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襄陵县志》载:“灵光寺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中重建,平阳府尹杨伯雄撰记,后知县薛所蕴重修,有碑。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阁。”杨伯雄,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任平阳尹,有政声,《金史》说:“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之,曰:‘前有张,后有杨。’”经过战乱,寺的殿堂毁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八年地面被淤平,仅剩一座砖塔,并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位于北梁村西七百米,这里为丘陵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塔为八角形,仿木构形式砖塔,原有十三级,存七级,每级正面有小圈门,创建于唐贞观年间,金皇统年间重修。上部六层毁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这有塔侧清…[详细]
浑源圆觉寺塔
  圆觉寺砖塔圆觉寺砖塔(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浑源县城石桥北巷圆觉寺,俗称“小寺”。清顺治版《浑源州志》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1158年)僧玄真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有大殿、东西配殿、山门、西跨院大殿等,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将寺内木结构建筑全部拆毁,现仅存砖塔一座为金代原构。明成化五年(1469年)、万历四年(1576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均曾修葺,或砖刻题字或石刻题字嵌在砖塔上。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层,全部砖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4米的须弥座。最下部叠涩数层,逐渐内收。砖砌壸门两层。四面嵌满砖刻浮雕,有歌舞伎乐、武士、猛兽。须弥座上部均施斗…[详细]
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
  正觉寺,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二道街35号。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元朝坚州副元帅王兆重修。寺址原在滹沱河南岸杏园村北,明万历年间随县城迁建于今县城中央。寺院与鼓楼在一条中轴线上,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667平方米。天王殿于1982年拆毁,改建现代二层楼1座。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过殿,均被粮食局占用。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通板瓦布顶,斗拱和殿内梁以上,粮食局用泥封抹,结构不详。暴露部分有:用粗大的内额横跨3间,5间大殿仅用金柱两根,金柱之上用斗拱托巨大雀替,内额之端用丁袱与山面斗拱相连,四椽袱交札于内额之背;后转角处用垂连柱,用材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