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董桥遗址
  董桥遗址,位于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是黄帝正妃嫘祖的故里。《史记》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人工植桑养蚕的人,首倡文明婚姻礼俗,和黄帝一道开创了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同时,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以一个女政治家的角色辅佐黄帝定鼎中原、统一华夏,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女祖”。2013年5月3日,董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孟庄遗址
  小孟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师灵镇小孟庄村南。村庄将遗址覆压一部分,遗址距西平县城约20公里,北临西平故城,南为低洼地带杨庄滞洪区,海拔高度75.7米。遗址北高南低,北部最高点高出周边地表约3米。从遗址表层所显露的文化遗物陶器残片及农民挖土时发现的文化遗物看,有商代及汉代文化遗物。据分析,遗址为商代居住址,同时埋藏有汉代墓葬。从对遗址钻探情况及遗址上部表层采集的文化遗物陶器残片看,文化层厚0.9~1.6米,从上至下可分3层:第一层厚0.4米左右,土色为黄灰土,土质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块、灰粒,偶尔发现有陶片;第二层为灰土,土质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块、灰粒,厚0.5~1.2米,钻探时发现陶片明显多于第一…[详细]
赵楼汉台遗址
  赵楼汉台遗址位于确山县城南17公里处赵楼村北约600米处,遗址为高地,高出地面约5米,四周皆为平地,东面紧邻高速公路,遗址东北方向略高,西南方向偏低,呈龟背形,该遗址东西长198米,南北长201米,面积约39800平方米,该遗址现保存完好。据文物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考证,该遗址分布较均匀,文化层厚度为4.8米,30厘米以上为干扰土层,以下是灰土层和红烧土,遗物以磨光黑陶为主,灰陶次之,兼有红陶,陶片上多施绳纹,主要器物有鬲、豆、碗、鼎。有的鼎足上有手指涡纹,同时还发现有磨光石刀、柳叶镞等,遗址东坡有一个未挖成的砖窑,从窑壁上发现有一个窖藏遗址,窑壁上裸露的螺壳较多。从遗物的器形上来看,该遗址是龙山…[详细]
小潘庄遗址
  小潘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出山镇西北小潘庄村,距西平县城37公里。遗址位于青铜河上游两支流间台地上,面积469500平方米,海拔高度82.8米。遗址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省道S331线横穿遗址中部。从遗址上部表层遗留的文化遗物看,北部为汉代时期文化堆积,其范围从小潘庄村向北300米,东西宽215米,向南汉代遗物逐渐消失。村庄南遗址表层露出的为夏至商文化遗物。修筑省道S331线时,两侧路沟断崖露出灰坑、井、瓮棺葬等文化遗迹。从出土遗物陶质、陶色、纹饰、器型看均为新石器文化类型。在遗址的西部,小潘庄西南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盆、罐等容器残片。以上这些文化遗物表明,小潘庄遗址是一处包涵上至夏商,下到汉代…[详细]
道国故城遗址
  道国故城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古城村,京广铁路东侧,距驻马店市南3公里。西周建道国于此。春秋末,道为楚灭城沦为楚邑。毁废时间无考。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前1年)置阳安县治于此,属汝南郡。北朝东魏置阳安郡于此,郡、县同治,至北齐俱废。遗址分外城、内城两部分。其中,宫城遗址为梯形平顶台,高出周围地面3米多,顶部南北长260米,东西宽110米,出土有汉砖、汉瓦、陶器碎片。1983年7月,被确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国故城
  沈国故城位于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一带,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胞弟聃季载。周武王五年(约公元前1065年),因天子未定,封辅佐他灭商的功臣及亲族为侯“以番屏周”。周武王胞弟十个,有七个-侯前往封地,唯九王子叔封、十王子季载因年幼没有封侯。叔封食邑康,季载食邑聃,实际是派人把这两个死了父母的少年王子打发到有人供养吃穿的地方进行抚养。古时候的人以封国或以食邑为氏,所以季载以聃为氏,号称聃季载。周成王四年(约公元前1060年),因叔封、季载已长大成人,周公封聃季载为沈侯,康叔封为卫侯,其二人皆以贤明治理,勤恭国事,为周公所赏识。数年后,周公荐举叔封为周司寇(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官司藉田,负…[详细]
临淮城遗址
  临淮城遗址位于正阳县皮店乡朱店。南距淮河1000米,西距今夏小庄约700米,东距朱小寨500米,北距姚庄100米。古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8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四周护城河还可见到,现存西门,城河宽90米,南西两面存有部分城垣土基,高出地面近3米。这两处城门还可辨别,西门土基厚25米,南城垣外东西二莲花湖还在。东湖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350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西湖宽约80米,长约5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湖底铺有方砖,两湖之间建有高约1米的暗渠,水可互通。至今夏秋两季,两湖碧荷满池,犹为壮观。临淮城始建及其沿革,还没有考证清楚。据《通鉴》载,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详细]
建安故城遗址
  位于正阳县南15公里的铜钟镇建安村一带。护城河四周遗址依然可见,南面及西南面城垣土基尚存,古城四边各长1000米,面积一百万平方米。遗址现大部为耕地,省道219公路从遗址上穿过。建安城始建于北魏,为其南疆军事重镇,南北争夺义阳(今信阳),建安曾屯重兵,以扼三关,隋统一天下,建安城废坠。清嘉庆十五年《重修建安铺前后殿宇并装塑神像碑记》上载:“真南40里许,有庙曰建安铺,其左有城曰建安城,城古而庙犹存……建安者汉献帝纪年之号也,庙以建安名,亦犹寺以显庆名,开元名耳。缅其时群雄竟起,魏与吴争锋尤甚。此地南达武昌、北通古许,想士卒往还,每练甲于此,故今大雨后,行人犹往往得金镞。父老相传:斯地旧设武职,…[详细]
沁园遗址
  沁园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的化村与留村以南的高岗上。东汉明帝刘庄之女致,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为沁水公主。据传,因沁水公主的花园建在此岗上,故名。后为窦宪所夺。唐宰相裴休在园北建化城寺,沁园为寺之花园。金代为官僚游宴之所。 1987年11月,原新乡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化村西南2米高的土岗上调查,发现有陶钵、陶瓮、石锤、贝壳等残存遗物,文化层深约1.5米,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接着,又在紧邻化村的留村东南,发现一高约1米的土岗中有石斧、石镰、石铲、石凿,以及灰陶片、彩陶片、白衣彩陶片等。此遗址系沙壤土质,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80米。1984年11月原济源县文物普查组赴…[详细]
苌村汉墓
  苌村汉墓 位于荥阳市王村镇苌村村西,为汉代壁画墓。墓冢高约10米,直径约60米。墓室坐南向北,为砖石结构,分别由甬道、前室、东侧室和三个后室组成,全为拱形顶。南北总长约17米,东西总长约20米,最高约5米。甬道前后各有一道石门,石门正、背两面均刻有高浮雕铺首衔环,正面还有浅地线刻图案和朱绘木纹。甬道两侧和前室四壁及顶部满绘彩色壁画,色彩鲜艳,总面积达3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尚有100平方米。其内容包括楼阙庭院、车马出行、神话故事、珍禽异兽、乐舞百戏等。苌村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建筑、绘画、风俗、官府仪仗等方面的百科全书。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