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6月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核定太原市童子寺遗址等178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北宋庄龙母寺
  北宋庄龙母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北宋庄村北宋庄龙母寺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一进院落,现仅存正殿和玄天殿为清代遗构,龙母寺现存清代壁画118.5平方米。其余建筑为村民新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门各四扇;正殿三间,其中在明间梁架下以砖砌体分割,明间为龙母殿,后檐及两山墙绘龙母及四大龙王。东次间为关帝殿,后檐墙绘有关公像,两山墙绘“单刀赴会、义释华容、活捉王忠”等三国演义故事彩绘壁画。西次间为三观殿,后檐墙彩绘尧、舜、禹三帝,两山墙彩绘为出行图、回宫图。壁画面积共105平方米。玄天殿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详细]
赵彦庄龙王庙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赵彦庄龙王庙建筑为清代遗构,梁枋构件保存完好,正殿两山墙及后檐墙…[详细]
大十字街五龙壁
  大十字街五龙壁(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城区大十字东街大十字街五龙壁创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原位于大同县文庙正门前,坐南朝北,青砖砌筑,长33.6米,高5.7米,厚1.22米,占地面积41平方米。壁座为砖砌须弥座,壁心是以剔地起突雕刻的五条团龙,屋顶为仿木结构庑殿顶,檐下施三踩斗拱24攒。五龙壁两侧置八字墙,壁心以剔地起突雕刻的两幅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图案。大十字街五龙壁为清代遗构,布局完整,画面生动逼真,硕大的壁身厚重、沉稳、大气磅礴,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6年,大十字街五龙壁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同清真大寺
  大同清真大寺座落在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院西向,建筑古朴。门额用汉文雕塑。全寺占地20余亩,面积呈长方形。从寺门到礼拜寺形成一个下坡。全寺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洁净肃穆。中轴线上有正门、十字穿心楼阁、石桥、礼拜殿,轴线左右有配房、沐浴室等。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厦,最后一组则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的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外形檐牙起伏,富于变化,既保持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又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据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详细]
大同纯阳宫
  大同纯阳宫景区位于大同鼓楼西街,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创建于金末元初,明代洪武四年重修,是我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派寺观,在大同和晋北地区影响较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纯阳宫坐北朝南,完全按照全真教的仪轨所造,平面布局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祖师殿、献殿和三清殿,两侧依次有钟鼓楼、三官殿、奶奶庙、配殿和东西耳楼,内有精美塑像和壁画。主院的西跨院为园林式建筑,整个道观既有宗教的庄严恢弘,又有园林的秀美和精巧。纯阳宫沿中轴线共有三重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这里的景色变化万千,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特别是在仲夏夜之际,坐在六角攒尖顶的听雨亭内,或观景,或下棋,或操…[详细]
大同朝阳宫
  朝阳宫(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城区朝阳寺街22号朝阳宫坐西朝东,东西长24米,南北宽27米,占地面积64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山门两侧建钟楼、鼓楼。朝阳宫创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原为佛寺,后改为道院,为道教活动场所。1942年,由道姑张圆英接管住持,改名为朝阳宫。“文革”期间由街办工厂占用。20世纪80年代交宗教部门,由郝明高师傅接任住持。正殿二层,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间置六抹隔扇门四扇,两次间置窗。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搭前后…[详细]
大同开化寺
  开化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区师校街8号开化寺坐北朝南,寺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17.11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据清道光版《大同府志》记载,该寺院毁于姜瓖兵变,后又在遗址上重建,寺院原有布局不明,现仅存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平面呈“凸”字型,前檐设抱厦,抱厦面阔三间,卷棚歇山筒板布瓦顶,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八椽,五架梁通达前后通檐用两柱,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大雄宝殿用材较大,梁架保存完好。大雄宝殿前置抱厦,,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建筑。开化寺经过历史的变迁,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大雄宝殿的梁架保存完好。后檐柱头卷刹明显,荷叶角背及丁华抹颏拱雕刻精美。…[详细]
大同玄真观
  玄真观(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区正殿街据地方文献记载,玄真观建筑台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台基上建筑为清代顺治年间增筑,是在代王府广智门旧址上新建的一座道观。现存的玄真观坐北朝南,东西长25.39米、南北宽15.76米,建筑在广智门砖券门洞台基之上。台基北侧门洞上现存宽1.98米,高1.18米砖雕门额一幅,内书阳刻“广智门”三字。《明太祖实录》记载:“王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与明正德《大同府志》“代王府图”中的广智门图示极为一致。现存台基应是明代早期建筑遗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详细]
法华寺塔
  法华寺塔(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城区塔寺街37号法华寺塔坐东朝西,据清道光十年(1830)《大同县志》记载:“明时建久废,砖塔存。”可知法华寺始建于明代,因年久失修,寺院殿宇毁坏,唯存法华寺塔。法华寺塔为覆钵式白塔,由基座、塔身、塔顶组成,塔的体量较小。塔建在一处六角平台之上,塔座为两层束腰八角须弥座,其上为覆钵式的塔身,塔身比较高瘦,下部细、中部粗,形若瓶腰,在塔身四面开辟焰光门以供佛像,每个焰光门的上部及两侧有琉璃质的神像三尊,其上为“十三天”,用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有八层的相轮,其上为累迭天盘、地盘,冠以铜质鎏金的仰莲、宝珠顶。塔身秀气,更接近于瓶状,四面开焰光门,塔…[详细]
大同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同古城墙据明正德十年(1515)《大同府志》载,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在唐、辽、金等旧土城基础上增筑新城,平面略呈方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