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氏节孝坊
  苏氏节孝坊,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位于上蔡县城东北30公里的东岸乡牌坊刘村,北临小商河,东距东岸村委约5公里。整个牌坊由青石雕成构件,组成高大的牌坊结构。额坊上雕刻有丹凤朝阳的浮雕,下方雕刻为楷书“旌表处士刘自然之妻苏氏节孝”文字,下面花板雕刻“二龙戏珠”浮雕。东石柱上联:“妇德代夫功孝逾金石”,西石柱下联“母仪为父教节凛冰霜”。东西侧对称分别雕有麒麟、鹿、神兽等浮雕。两外侧边柱上各为一阴刻人物,头戴官帽,手持朝笏,身着蟒袍,为福禄二星。石柱上侧构件为莲花图案。牌坊北侧有楹联,上联为“廿二七三天地志”,下联为“双八孤六圣贤心”。横联题:“苏氏节孝”。从对联中反映出苏氏二十二岁时,她的…[详细]
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
  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位于西华县逍遥镇西街路北。雷义和·龙义和中药铺是目前豫东南地区发现的现存不多的老字号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为硬山式建筑,分上下两层。据《西华县志》记载,雷义和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陕西省朝邑县人雷承祖创办。龙义和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山西永济县人卫润田创办。…[详细]
张氏庄园
  张氏庄园位于西华县城箕城路中段路东。该庄园主人原为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洪武年间迁至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行政村小张庄。清乾隆年间,张氏第五世祖张天极迁至西华县城北,经商开磨房、漆房。张天极去世后,张俭和张让子承父业。张俭和张让善于经营,生意日渐兴旺。到清咸丰年间,张氏已拥有田地400多顷,建张氏庄园500多间。张氏庄园的整体建筑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庄园建筑格式,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向纵深延续,现仅存楼阁3座和东配房3间。…[详细]
无极玄穹门(南天门)
  天坛山总仙宫位于王屋山天坛极顶,古称琼林台。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道教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唐代,天坛顶建有三清殿、东西廊庑、轩辕庙及四角亭、换衣亭等,以三清为主要尊神。历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称“总仙宫”,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题写宫名,字体端庄雄伟。明正德三年(1508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万历二十年(1592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呼南天门。延至清初,天坛顶有南天门、三清殿、玉皇阁、王母殿、灵官殿、真人祠及东西配殿共12座28间;东侧下级建有无生殿、十大名医殿;再下级为祖师殿、火神殿、东极宫、火极宫、八仙台、白衣殿以及舍身崖后的老子祠等。这…[详细]
西关汤帝庙
  汤帝庙、亦称汤王庙,位于济源市区宣化街中段,汤帝路最北端,坐北朝南。汤帝庙创建年代失考,据清《重修紫虚元君殿序》载,乾隆、光绪年间先后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汤帝殿、关帝殿、元君殿、东西配殿等。主体建筑汤帝殿为明代单檐悬山式建筑,其梁架、斗拱、柱枋、装修等构件集中反映了明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塘石关帝庙
  塘石关帝庙位于济源市西北10公里的克井镇塘石村,始建年代失考,据清《济源县志》载,其为后晋高祖石敬塘家庙。太庙重修于明洪武年间,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关帝殿、配殿等数座建筑,现存山门(复建)、关帝殿(明)、东西掖殿四座建筑。山门为三间四柱牌楼式木构建筑,两侧各有掖门一座。关帝殿,面阔三间(9.8米),进深四架椽,为明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前檐柱有明显侧脚,平板枋为通枋,前檐下施五踩斗拱,外拽拱身斜杀,斗幽明显,稍间45°出斜拱、要头,内部为五架抬梁结构,草栿梁架,彻上明造。整体建筑体现多的早期建筑风格,对研究古代建筑风格演变,承袭关系及地方手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勋石佛寺
  北勋石佛寺,位于济源市西9公里的承留镇北勋村,因寺内石佛而得名,该寺创建于唐代,重修于明代,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年间多次重修。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900余平方米,两进院落,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现存山门、中佛殿、后佛殿、东西厢房、方丈室、藏经楼、僧房等建筑。…[详细]
胡家脑遗址
  胡家脑旧石器地点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上李河胡家脑村南约100米,地处郑州西南部郊区的低山丘陵区,嵩山余脉延伸的东北部地带。马兰黄土发育。在冲沟东西两侧断崖剖面均发现有古人类活动面,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余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旧石器中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2006年发现。以冲沟东侧断崖剖面为主,顶部距冲沟底部高约10米,厚2—3米,文化层下为活动面,由北向南呈北高南低,局部有凹坑。人类活动面下部为马兰黄土堆积层。文化层内暴露出的有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地层内采集石制品标本27件,石制品岩性有硅质岩、石英、灰岩、砂岩、燧石;其中硅质岩9件,石器类型有石片、断块;石英8件,石…[详细]
陈家沟遗址
  陈家沟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陈家沟村的北部。2006年发现,是一处仰韶文化时代的遗址。遗址地表发现有丰富的遗物,断崖剖面暴露有文化层、灰坑、墓葬、房基、红烧土堆积层等。文化层厚3~4米,局部厚达6米。遗物有陶片、兽骨和石器等。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以泥质陶为主;陶色有灰陶、红陶、褐陶、彩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甗、鼎、尖底瓶及陶环等遗物。陈家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为单一的仰韶文化遗址,对于新石器时代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寨遗址
  白寨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白寨村南的须水北岸,遗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8万平方米。时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东周。遗址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小冲沟,长450米,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沟东文化层较厚,厚1.5~2米,其东南部250×120米的范围内经过取土,文化层遗留不多。沟西没有普遍文化层,其东北部的断崖上有一宽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内出花边罐、缸等陶器残片,另见一片二里岗上层陶鬲残片;中部断崖上见到一直径1米、残深0.15米的灰坑,内含较多的草木灰,另见一仰韶红陶钵残片、二里头夹砂缸残片;西北部发现一板瓦坑,直径1.5米,深0.7米,板瓦内面为布纹,外面为绳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