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商代遗址
  商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郑州商城遗址三重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三座窖藏坑内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铜礼器为郑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礼制、青铜重器的铸造工艺和装饰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料,遗址的发现对认…[详细]
殷墟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命名。殷墟博物苑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文景观特征。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给…[详细]
西周丰镐遗址
  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丰镐是西周文王所建“丰邑”和武王所建“镐京”的合称,丰邑在沣河的西岸,镐京在沣河的东岸,遗址分布在包括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新旺村、冯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门镇及昆明池故址等在内的广大地区,总面积超过了10平方公里。1933年曾由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勘查,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延续至今。丰镐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的都城方九里,每边辟三门,城内纵横各九条街,王宫居中,左为祖庙,右为社坛,前为朝堂,后为街市,提出了城市布局的一般参考原则,可见在当时,城市的布局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详细]
临淄齐国故城
  齐故城遗址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两城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周长约21公里。故城的城墙多数已湮没地下,少数因挖土及河水冲刷而无痕迹,现仅存一些断垣残迹。-物部门钻探考证,城墙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春秋、战国、西汉时又多次修补。城墙系夯土而成,依地势而建,多不取直线形,有24处拐角,现有14处保存完整。小城周长7275米,墙基宽…[详细]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详细]
侯马晋国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东周地址: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遗址南临紫金山,北临汾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南起上马村南,北至北坞古城,西起台神村,东至凤城。在晋国遗址范围内主要发现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和墓地。古城遗址,仅残存宫殿台基,有牛村、平望、台神、马庄、呈王、北坞等六座古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牛村、平望、台神3座古城,规模较大,相互毗连,呈品字结构,尚存大型夯土台基。铸铜遗址位于牛村古城之南,面积约20万平方米。祭祀遗址发现有10处,多以两坑或三坑并列为一组,坑为长方形,多口大于底,所埋牺性以马、牛、羊为多。盟书遗址在晋国遗址的东南部,面积…[详细]
楚纪南故城
  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遗址,也称“郢”都。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南,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方的第一大都会。20世纪50年代开始调查,1965年及以后多次勘察,1975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城垣夯筑,底宽30~40米,顶宽10~20米,残高约6米。城垣上有七处城门遗址。城垣外有护城河遗迹。城内保存有大量灰坑、冶铸遗迹、建筑遗迹、400余口水井、成排的窑址。最重要的有84座夯土台基,最大的长约130米,宽约100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四个区域。东南部有61座台基,有的相距…[详细]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郑韩故城位于今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郑国随着周朝东迁,也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阳以东,灭虢国、郐国,在此建都,为了区别在陕西的旧郑国,取名新郑。公元前375年,韩灭郑,从阳翟(今禹州)迁都新郑。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目前发现城门遗址4处,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详细]
赵邯郸故城
  赵邯郸故城座落于河北省邯郸市。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赵国都城的所在地,邯郸城是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邯郸”之名最早见于《春秋•穀梁传》,城先属卫国,后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属赵国。自公元前386年赵王敬侯迁都于此,到赵国被秦灭亡,历经八世,共159年,著名的历史故事“完壁归赵”、“胡眼服射”、“邯郸学步”、“将相和”、“围魏救赵”等就是发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这个时期。1972年经过缜密的勘察,全城的布局已基本探明。故城由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是赵国的宫城,平面呈曲尺形,分东、西、北三城,总面积512万平方米,至今城的周围仍保留有高3~8米的夯土城墙;城基宽16米,四面各有2~…[详细]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东南,为战国古遗址。1982年7月23日,燕下都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在河北省易县境内。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分布在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