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房宫遗址
  秦阿房宫遗址位于未央区三桥镇南的阿房村一带。史载秦惠文王时在此即有离宫建筑;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此建新朝宫——阿房宫;秦二世继位后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唐宋以后沦为农田。1975年西安市文管会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过局部发掘;1980年、1994年西安市文物局组织勘查。秦阿房宫遗址的范围,东至溏河西岸,西至长安县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一线,北至三桥镇、东张村一带,总面积11平方公里。现存秦汉时代的巨大夯土台基等遗址集中分布在龙首原向西南沿伸的台地上。【前殿遗址】前殿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史载其东西五百丈,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现存…[详细]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西安城西北约5千米处。在西汉200多年中,这个城市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在西安建都的13个王朝中,10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汉长安城遗址也是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历经三个时期,90多年建成。汉高祖五年,刘邦将秦兴乐宫重修,改名为长乐宫,由栎阳迁都于此处理朝政。汉高祖七年建成未央宫。惠帝元年开始修筑长安城,惠帝五年九月城墙修筑完工。汉武帝太初元年,兴建了城内的北宫、桂宫、明光宫和城西的建章宫,并在城西修建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等。至此,长安城全部建成,规模齐备。周…[详细]
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故城,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五公里,位于洛龙区、孟津县、偃师市交界处,南临洛水,北靠邙山,地处伊洛平原中心。洛阳自东向西依次密集排列着5座古都城:商都、夏都、汉魏故城、隋唐城、周王城。而其中的汉魏故城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城,相继有6个朝代40多位帝王以汉魏故城为王都,时长累计近600年,所以它又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古城。汉魏故城始建于西周初年,北魏末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这里定都,其后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为国都,历4代共330多年,加上…[详细]
高昌古城
  介 绍 高昌故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目前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 通 在市区东面40公里处,可乘旅游车前往。  新疆吐鲁番…[详细]
雅尔湖故城
  雅尔湖故城是中国高昌国时期高昌郡治所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亚尔乡亚尔乃孜沟村。因位于两条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古代又名交河故城。20世纪初,德国人A.von勒库克、日本人桔瑞超与吉川小一郎、英国人A.斯坦因等都先后到此城进行调查盗掘。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对城址进行了调查。1956年新疆文物干部训练班又对城址进行考古调查、测绘。故城对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城依土崖,呈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东、南两面各有一个城门。遗址的建筑形式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的建…[详细]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轴景观中心地下,采用半地下结构设计。这是一座以展示唐代大明宫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分序厅、千宫之宫、如日之升、万国来朝、守望辉煌几个展厅展出了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关资料以及大唐皇家使用的用具、器皿等。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大厅中央陈列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前后的模型沙盘。馆内展出了兽面纹方砖、团花纹方砖、菱格草纹方砖、鸱尾、石螭首、三彩马、石刻飞兽、白石象、文官俑等文物267件(组),均为唐代文物精品。地址: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类型:古迹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25-30分钟电话:029-82200808开放时间:9:3…[详细]
南诏太和城遗址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古城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可供考察、游览。太和城一直到明朝后才…[详细]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区以靺鞨族的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古城四面环山,三面濒临牡丹江。唐玄宗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自旧国迁都到此,但贞元初又迁往东京龙原府。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华玙迁还上京,此后一直作为首都,直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3~1964年对此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进一步探明了都城的形制和布局。上京城的建制和规模完全是仿唐都长安城而兴筑的,分内城、外城和宫城三个部分,全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17.5公里,城墙…[详细]
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辽上京临潢府故址是辽朝的开国皇都,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地处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汇合处。建于辽神册三年(公元918年)。上京城幅辽阔,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两城,北为皇城,南为汉城,两城相连作“日”字形。皇城,宫殿和衙署所在,周长6344米。城墙夯打土筑,残高6—10米,宽12—16米,夯土层厚15—18厘米,断面呈梯形。城墙外侧筑有马面43个。四墙皆有城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现在3门遗址存有豁口,南门已不存。门外设瓮城,残高4—6米,城外有上京城幅员辽阔,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两城,北为皇城,南为汉护城河,河外有护堤。皇城由外城和内城(即大内)…[详细]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明城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中京是辽代的五京之一,从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开始,到统和二十五年基本建成,并设立了大定府,辽代帝王常驻在这里,接待宋朝的使臣。辽亡后,金代改称其为“北京路大定府”,元代又改称“大宁路”,明代初年在此设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撤销卫所,从此沦为废墟。1959年~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考古发掘。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仿照北宋汴京开封的布局制度,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外城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南墙正中开辟有门,筑有瓮城,四角有角楼。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的南门阳德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