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
  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位于上城街道办事处南湖居委会,丹霞地貌。具体界址为:西至河浦大道中线100米,北至环城大道。河源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由“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该恐龙蛋化石埋藏地近日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据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河源市就对境内的恐龙化石进行了初始调查,截至目前,已发掘的馆藏恐龙蛋化石累计为16700多枚,河源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至今仍高居全球首位,其中馆藏的恐龙蛋化石多数为成窝被发现挖掘,在河源恐龙博物馆现有馆藏的11具恐龙骨骼化石中,其中包括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窃蛋龙类化石—黄氏河源龙的正型骨骼化石标本、恐龙脚印化石…[详细]
牛栏洞遗址
  牛栏洞遗址位于英德市云岭镇狮石山南麓。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1983年发现,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96~1998年发掘50多平方米。该洞平面为曲尺形,廊道式发育。文化堆积中含大量螺壳和动物骨骼。石器均为砾石制作,有少量石片石器。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仅见打制石器和骨器,动物群中有少量绝灭种,少见螺壳,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10780年至12410年。第二期为中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多,器形较前略规整一些,出现穿孔石器,还有骨器和蚌器,动物均属现生种,含大量螺壳,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9320年至11220年;碳十四测定螺壳标本的年代…[详细]
史老墩遗址
  史老墩遗址位于英德市沙口镇清溪村北江东岸的一级阶地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1996年发现。1996~1998年发掘20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达3米多。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有遗迹32处,少数为祭祀遗迹,将两件石器摆放成“八”字形;多数是石器制作遗迹,以砧石或砺石为中心,周围多见砾石、石片、石器制作工具、石器胚件、成品或半成品石器,器类包括有尖状器、穿孔器、矛、雕刻器、锤、球、棒、砧、砺石、斧、锛、刀、凿等,其中仅一件双肩石锛。多数石器器身尚留有打制疤痕,属半成品,少数为基本磨制加工完成之石器,说明这里是一处石器制作场。出土少量陶片,有绳纹夹砂陶、曲折纹泥质陶,可辨器形为釜。第…[详细]
银洲贝丘遗址
  银洲遗址位于三水市白坭镇银洲村豆边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1991~1993年发掘近775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部分堆积含大量的贝壳,主要是蚬和文蛤。清理墓葬78座,灰坑90个,房址5座。房址四周有基槽,底部排列密集的柱洞。文化内涵分三期。第一期陶器有釜、罐、豆、鼎,烧造火候不高,纹饰有细斜条纹、条纹、粗线叶脉纹。鼎类仅个别出现,是受石峡文化因素影响的产物。30号墓头顶上有一件已碳化的长条弧形木质饰物。第二期陶器有釜、豆、圜底罐、圈足罐、器座、纺轮等。纹饰以曲折纹为主,其它有云雷纹、叶脉纹、复线长方格纹等十多种。石器有长身、有肩或…[详细]
银岗古窑场遗址
  银岗遗址位于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南面的七座低矮山岗。年代为周代。1996~1999年发掘2000多平方米。堆积最厚1.3米。发现4座龙窑,前为火膛,后为窑室。其它遗迹有灰坑、水沟、柱洞等。从柱洞走向看,可能属于圆形的房址遗迹,很有可能是制陶的作坊。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年代大致为西周春秋,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器类有罐、鼎、豆、杯、钵、碗、器座、器盖、盒、纺轮、珠、环、垫、印模、动物模型等,纹饰有网格纹、方格纹、夔纹、菱格凸点纹、曲折纹、篦点纹、勾连云雷纹、漩涡纹、席纹、水波纹等,其中有多种组合纹,部分器物可见刻划符号。还有少量施酱色釉。烧造火候高。其它遗物有青铜镞。第二期为战国时期,出土陶器…[详细]
端石老坑洞遗址
  端石老坑洞遗址位于高要市金渡镇砚坑村,始凿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历代有开采。因年代久远,故称老坑。又称水岩,清康熙后又称皇岩。洞内原有飞鼠洞、东洞、正洞、洞仔、大西洞、水归洞等洞穴,现存大西洞和水归洞2个采石工作面。洞内石道是沿缓倾斜砚石层凿进,形成一个起伏曲折、多变的小型坑道,石道高0.7米至0.9米。老坑洞采石工作面都在西江正常水位之下,甚至低于西江河床。大西洞全长约135米,洞口与洞底高差为25.5米;水归洞全长约120米,洞口与洞底高差约20米。端石老坑洞遗址所产砚石石质细腻,娇嫩坚实,呈紫蓝色带青色。石品花纹丰富,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翡翠、鹧鸪眼、金银线、冰纹等石品,下…[详细]
石燕岩采石遗址
  位于西樵山的东南面,是一处古采石场遗址,从明代早期,就有很多能工巧匠在此开采岩石,石燕岩景区包括有景良亭、天窗格、石屏风、石燕岩、石祠堂、云岩古寺、云岩飞瀑、冬菇石等景点。石屏风在天窗格下、石燕岩口,长约数十米,高约20米,宽仅1米,正看如青峰出鞘,侧看如云底屏风,状颇雄伟,它是古代采石工人采石留下的分界标志,现成为了一个颇为壮观的景点。石燕岩因栖息石燕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如唇,内进宽广,窑内可容千人,岩分内外两层,外洞高数丈,洞壁凝珠含露,虽六月盛夏,仍凉气袭人,内洞蓄水成湖,为一水洞,湖水深蓝,清澈见底,水上设有游艇,可供游人幽。水洞中有两块巨石,一块露出水面,形似汽车,叫水底汽车;一块浸在…[详细]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位于石排镇燕窝村,山体由红沙岩组成,宽约2公里。早在明代这里已是一座大采石场,所产红麻石(亦称-石)是古代东莞境内重要的建筑材料。在燕岭采石场遗址上,经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许多深潭峭壁,形成各种奇异的景观,人们据其形状命名,有“天女散花”、“十八间房”、“鳄鱼潭”、“飞鼠岩”、“了哥墩”、“鱼跳龙门”等著名景点。燕岭的石壁、石柱,呈暗粉红色,石形奇特,燕岭之石有如天外飞来,形成一种派山之势;山体中有无数神奇的石潭、石室,千姿百态。此外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爽题书的摩崖石刻“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每字大0.1平方米。以上石刻现保存完好。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已成为游人寻幽探…[详细]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隋电白谯国夫人冼氏墓位于电白县电城镇山兜村。墓城为南北向,东西宽123米、南北长110米,总面积为13530平方米,四周残墙用沙土打夯而成。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左记“嘉庆已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右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山兜娘娘庙后,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又载:“山兜冼夫人墓,四周短垣,颓为高土,人曰鬼子城,乃当日墓城之地也。”记载与此符合。在墓城内散布有唐代布纹瓦碎片,莲花瓦当、圈足碗,覆莲状石础和龟形的石质碑座。在墓碑前50米处,建有一座砖木…[详细]
余靖墓
  宋韶关余靖墓位于韶关市武江区甘棠乡成家山。墓有半圆形封土堆,地面原设置的石雕无存。1982年香港余氏宗亲会捐款修墓,并重刻欧阳修撰的神道碑竖在墓右侧。余靖是宋仁宗朝谏官,官至工部尚书。1960年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余靖墓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