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境内。剑川古城所在地历史久远,曾出土西汉五铢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现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古街巷,众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门街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薄藩故居光禄第、原古谯楼下明建武将军府第鲁…[详细]
大龙祠古建筑群位于禄丰县黑井镇禄丰县第四中学校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在万春山南侧,一共有万春书院、大龙祠、观音寺、三元宫四个建筑群及一个单体建筑――藏经阁,其中万春书院已毁。现存的大龙祠、观音寺、三元宫由下至上依山而建,藏经阁位于观音寺右上方。大龙祠始建于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遭兵燹焚毁、康熙元年(1662年)井司聂开基重建,即肇井神祠故址,大殿面阔五间,木结构,前檐施以斗拱,殿内原…[详细]
高家村古建筑群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高家村,有高家、月亮潭、洞仔上三个自然村,共388户、1738人。源于何姓、杨姓、义姓(瑶族)。何姓于北宋绍圣元年(1098)迁居于此;杨姓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迁入;义姓于元大德九年(1305)迁居于此。高家村古建筑群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古公共建筑群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有雄伟壮观的五通感应庙,保存完好的文昌阁,有古碑墙、古码头(遗址)、古戏台(遗址)、高霞观(…[详细]
霞潭古建筑群(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其中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三栋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原为中共旌绩县委驻地之一。1945年,旌绩县委机关以此为基地,开展军事活动及群众工作,领导游击战争,对研究霞潭红色革命历史,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邹峨新宅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平方米。一进三开间,单层,三和土地坪,人字顶,青瓦,整体无雕饰…[详细]
介 绍 西林县明、清岑氏古建筑群位于西林县城东约50公里的那劳乡那劳村内,是明上林长官司土官岑密的的庄园旧址,也是岑密的后人清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的抗法将领岑毓英和清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民国四期0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父子的故居。1994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岑氏建筑群不仅是桂西、桂西北壮族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而且村…[详细]
碛口古建筑群碛口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临县城南50公里碛口镇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从明末清初起,商业日益发达,“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清道光年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达260多家。从现存的“永裕号”、“永顺店”、“天聚义”、“信义源”等老商铺的门边油渍可以想象当年碛口的繁忙景象。碛口保存有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西湾村、碛口、高家坪、自…[详细]
崆峒山古建筑群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山。现存建筑为宋代和明代的建筑物,清代曾不同程度地予以修葺。 崆峒山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分布,主次分明,建筑群既自成一局,又相互联系,分为舒华寺、隍城和雷声峰三部分,主要古建筑16座,包括舒花寺内的凌空塔,隍城内的磨针观、十二元帅殿、太白楼、灵官洞、献殿、真武殿、玉皇殿、天师殿、药王殿、老君楼、天仙宫,雷声峰的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雷祖殿。建筑群占地面积计2339平…[详细]
宁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唐至清末,宁远县涌现出状元两名,进士八十二名,文武举人及各类贡生六百五十一人,居湖广各县之首。其出类拔萃者有唐代湖广第一个状元李郃、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唐宋两位状元出生地均为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宁远下灌村,既是古老的麻将村,也是历史上的状元村,已经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位于宁远县城西南方向约三十公里,号称为湖南第一村的古村。它坐落在“十里画廊”的灌溪与冷江河畔。下…[详细]
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大批道教古建筑群是我国保存比较系统、完善的一批珍贵文物。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构思奇妙,多样而统一,这与道家总体思想宇宙观是分不开的。遍布全山的古建筑,共有230多处,有条不紊,形成一个奇妙的有机总体,这个总体就是道家太极八卦图的模式。即以三清宫为一个中心(无极),前后两殿象征阴阳二极(太极),围绕着这个中心的各部景…[详细]
顺溪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顺溪古建筑群为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陈迢岩大屋坐西北朝东南,由主院及东西院落组成,主院沿中轴线依次列台门、门厅、正厅、后厅(已圮),两侧分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60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10平方米。门厅梁架五檩三柱前后分心,正厅梁架十一檩六柱,五架抬梁式带前后两个双步,局部构架用上昂结构,木雕精美;陈有相大屋坐北朝南,平面略成方形,通面阔37.97米,通进深41.97…[详细]
金崖古建筑群分布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境内,位于黄河一级支流苑川河中下游。金崖古建筑群主要由金崖驿站、周家祠堂、三圣庙、手工水烟作坊(福元泰烟坊)、永丰金氏家祠、郑家祠堂、黄家祠堂、谈家祠堂、张氏家祠、金崖金氏家祠、岳氏家祠、白马庙等12处古建筑组成,分布在金崖境内苑川河两岸的河谷阶地上绵延12公里的范围内。其中,三圣庙及周家祠堂于199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古建筑于2008年公布为县级文…[详细]
乐大晚村位于永州市新田县石羊镇,地处“南国武当山”东南部,是乐氏十一世先祖——均佐公于元末明初开立的基业,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乐大晚开基立业先祖“特科状元”——乐雷发之后。乐氏四世先祖乐雷发为南宋宝祐元年特科状元,留下了著名的“廷对八策”;五世祖斗之为开庆元年进士;六世祖仲谦“神童举景定三年壬戌科房山京榜进士”,留有典故“子骑父当马,父望子成龙”;乐大晚开盘祖公乐佐均启发后裔,始终信奉着“…[详细]
正板村属绥宁县寨市苗族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正板村国土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445亩(水田1087亩,旱地358亩),现辖10个村民小组,313户,1123人,其中移民261人,现有人口中80%为杨姓,苗族。2008年被县树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省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版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余栋,石板古巷道6条,古井3口,消…[详细]
云山屯古建筑群包括云山屯和本寨,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八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始建于明代初年。屯寨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烟火和自然侵蚀,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屯寨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云山屯古建筑群,从寨墙、街巷布局到碉楼、寨门,处处展现出战争防御功能的特征,是《明实录》中所录“兵团聚,春耕秋练,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详细]
骆铭孙村历史悠久,声名显赫,据《骆氏家谱》记载,骆氏先辈明初洪武年间已生息于此。骆铭孙村现存明代建筑3座以上,其历史之久远,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古民居中极为罕见。村中建筑以骆氏公祠为最。公祠占地1.2亩,前有天井,后有大厅、神坛,两侧为厢房。梁柱皆由粗壮笔直的硬木构成,柱础上麒麟龙凤珍禽瑞兽图案石刻浮雕神形兼备,栩栩如牛;柱撑上木雕花纹形象生动,古朴大方,刀法细腻流畅。公祠前门牌…[详细]
依山而建的中黄村曾有“五岭七寨八百家,三个岩门打不开”之说。依山傍水的独特民居、飞檐翘角的大院、防匪保安的四合院落、木质结构的亭台楼阁,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中黄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距吉首市区19.8公里,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特色中黄村原名“重午”苗寨,“重午”即纯朴的苗族语言,意味着吉祥美丽的地方。中黄村全村使用苗语,被业界认定为最具典型性的纯苗寨,是湘西苗族文化研究的“活化…[详细]
回坑村古建筑群(廊桥、绣花楼、龙王阁、泉塘古井)九江市修水县新湾乡回坑村清1、廊桥: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567米,东南延伸8.02米,南延伸5.67米,西南延伸8.02米,西延伸5.67米,西北延伸8.02米,北延伸5.67米,东北延伸8.02米.面积:521.42平方米;2、绣花楼: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15.99米,南延伸22.41米,西延伸2.75米,北面同文物本体重合…[详细]
高峰山古建筑始建于唐,现存古建筑为清末至民国建筑。高峰山古建筑群建筑面积5200余平方米,有主庙、王源清墓及碑亭、范云峰墓及碑亭、寨垣及寨门四大部分组成。主庙建成于清末至民国,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循山布局,上下二层或三层,由山门、三清殿、老君殿、文昌殿、客堂、各层寮舍组成,楼阁环绕,结构复杂,勾连巧妙,间设暗室、暗道、隔墙壁,天桥、楼梯重重叠叠,蔚为壮观。王、范两处墓及碑亭为民国建筑。寨垣及…[详细]
浯溪村古建筑群(含王廷垣官厅、奕世甲科门楼、贞孝牌坊),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黎圩镇浯溪村,距东乡城区28.5千米。浯溪村古建筑群为赣派建筑风格,由明清时期官吏府、儒林第、状元路、绣花楼、贞孝坊、商贾宅院、宗祠、牌楼、民居等59栋建筑组成,古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第四世孙王子春自黎圩镇上池村搬迁至此建村,迄今已有809年,繁衍了44代子孙。浯…[详细]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