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亲子乐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总面积占地约1.9平方公里,沿线道路景观长度总计约20407米。是以生态山林、田园乡村环境为基底,以儿童自然实践教育为核心,通过自然景观的营造,文化休闲旅游的活动,无动力设施的设置,儿童户外的实践,对儿童的体育、智力、德育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详细]
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详细]
三江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它属木质结构,以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几层至几十层不等,以单数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达几十米。形似宝塔,巍峨壮观,飞阁重檐,结构严谨,做工精巧,装饰细致,色彩朴质。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的三江鼓楼,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50周年县庆项目,于2002年11月建成,是当地著名的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队伍携手建造而成,集文化…[详细]
钟鼓楼由钟楼和鼓楼二楼组成,相互呼应,各司其职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唐朝都城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城,…[详细]
鼓楼是天津旧城标志性建筑。位于旧城中心,明永乐二年始筑天津卫城,在旧城中央修建鼓楼。鼓楼下四面开设券门通道,以沟通城内四条大街。以钟代鼓,用以报时。1952年,鼓楼因有碍交通被拆除。如今所见为近年新建的,但玩点不大。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闻名遐迩的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详细]
鼓楼 --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 鼓楼,又名袁州谯楼。据《袁州府志》,鼓楼系南唐保大二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有“立厅堂、斋阁、谯 宜春鼓楼楼…总六百间”的记载。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腾强恕“稍新谯楼”并制铀壶、漏箭、影表、水海、定南针、更筹、铁板等器具,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将其建成了集测时、守时、授时于一体的天文台。 鼓楼被确认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详细]
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乃当年击鼓报时的场所,为全城百姓昼夜报时,有时也用作迎王、接诏书等大庆,堪称明代首都之象征。到了清代,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碑楼”,故而鼓楼有“明鼓清碑”之称。南京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高耸于鼓楼岗之上,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详细]
平等鼓楼群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平等村,平等村座落于平等河两岸,依山傍水。鼓楼分别建在村寨的寨边、寨中、河东岸建有十座、河两岸建有三座,整个鼓楼群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鼓楼在侗族原称“百”,楼的大梁上都悬有一个大鼓,用于召集村民聚的议事。后汉语称之为鼓楼。龙胜县境内在北宋前就已有侗族居住,在《祖先入村》歌词中:宋天圣二年(1024年)“平邓银千、银万入寨头,满宗入寨中,乔富入寨尾。”…[详细]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鼓楼分多柱…[详细]
鼓楼与侗寨的风雨桥、凉亭一样,是侗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夜郎古文化的象征。鼓楼是密檐塔形,酷似塔杉。侗家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后生想造一座楼供大伙议事,但是不知造成什么样子。老人告诉他,“杉树又高又大,砍了又发,就照杉树王的样子修造吧!”这就是鼓楼的由来。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十二根环柱,象征十二个月;合起来象征岁岁平安,四季祥和。侗乡的鼓楼很有讲究,端庄典丽,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技艺精…[详细]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西北50公里的增冲寨。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详细]
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高40.5米,四面设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8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5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详细]
鼓楼又称海曙楼,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公园路口。海曙楼的基础是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门,几经兴衰,几度易名。五代时,称“望海军门(楼),宋为“奉国军门(楼)”。到了元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拆城毁城,子城的南门——海曙楼自然也难逃劫难。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建城、楼,名“明远楼”,不久又被毁。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太守黄永鼎重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倾圮欲堕,…[详细]
鼓楼山位于“一县两区”(合江县、江阳区、纳溪区)结合部,长8公里,宽2至6公里,环山约20公里。以红砂丹霞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度,海拔720m至786m,年降水量1200mm,无霜期3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70%。远眺高耸入云,雄奇壮观,山形如鼓,层峦叠嶂,四周丹山岩层悬崖绝壁,除有五条盘旋小路可进山外,四处悬崖,高不可攀,上山岩口有双锁关等三关封路,地形奇特,古有三观五…[详细]
霍州鼓楼时代:明、清地址:霍州市城内市中心鼓楼,又称文昌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历代屡有修茸。三重檐十字歇山顶0,通高27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层高7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贯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每面门洞正上方嵌砌一青石碑,东曰:“对霍”,南曰:“迎熏”,西曰“镇汾”,北曰“拱辰”。台基高峙,用青石、青砖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贯通。上筑木构楼阁两层,面宽进深各五间,二层三滴水…[详细]
独柱鼓楼,俗称“现星楼”、“杉树鼓楼”,在距黎平县城39公里的述洞下寨,外观与其它鼓楼一致,为七层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3.3平方米,高15.6米。相传建村之初就建有独柱鼓楼。现在的独柱鼓楼建于1921年,它是黎平县境内仅有的一座独柱鼓楼,保存完好。该楼共5层,高约12米,呈四檐阁。除第一层为了伸展和装修立有撑柱以外,整个鼓楼只由一根直径50厘米左右的中柱支撑。中柱直立于鼓楼中…[详细]
岢岚的钟鼓楼于岢岚人来说,好比天安门与北京。份量之重,可见一斑。“响凌霄汉”的晨钟暮鼓声环绕岚山,使很多岢岚人为之振奋!关于钟鼓楼,在岢岚有一段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乾隆年间应县、浑源、岢岚的三位商人在并州(今太原)一客栈相遇,适逢重阳佳节,同为异乡人,俱觉思乡,便一桌闲谈,席间说起各自家乡名胜,俱自夸赞,不以为然,争了个面红耳赤。店家上前相劝,听罢情由,提议三人各夸家乡名胜,一比高下,三人允…[详细]
位于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内的原陕州古城北大街,占地12000余平方米,是一处在原遗址中重建的、集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甘棠苑,也称召公祠。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辅佐朝政,“周公营洛,召公主陕”。召公姓姬名奭,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三公之一。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详细]
五代十国时,闽国王延政于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据建州称帝,将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置的建安县的南城门城楼改建为“五凤楼”,以显示“凤集瑞”的帝王气象。楼下的拱洞基础故址保存至今达一千八百多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鼓楼几历毁圮,也几经修建。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在“五凤楼”遗址上新建“谯楼”,即鼓楼,并由南宋文学家刘克庄撰写《新建谯楼记》。明清两朝共修建五次,在清朝乾隆十九年(公…[详细]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