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得胜镇得胜社区居委会,清初兵燹被毁,康熙元年(1662)修复,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从渠县云游到此挂塔为僧,卖产、化缘扩寺,历时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发动宣达战役之前,其总部在北山寺召开了各军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作战方针和计划,亦为革命旧址。该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厢房、禅房组成复式三进四合院。整体建筑占地面宽50米、进深40米,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台梁混合结构,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为歇山顶,厢房、禅房为悬山顶。山门前…[详细]
红军楼旧址
  “红军楼”旧址: 位于瑶圩乡万石塘村。万石塘是乡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村,村内遍布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红军楼”原名“冠美祠”,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石结构。1932年7月下旬,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赣东北省军委书记邵式平先后三次到万石塘视察。1933年,红十军千余人南下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在该村驻扎5天,其间镇压了大恶霸、湾头土膏和伪自卫队长。指挥部设楼内,至今墙壁上还遗留有标语。红军撤离后,仍称此指挥部为“红军楼”。“红军楼”属两进式,上进两边房间上设有楼。面宽14米,进深19.7米,墙高7.6米,占地面积275.8平方米。墙的下部石板两层砌成。门前上方石板雕刻有精美图案,文革期间部分破损。门…[详细]
《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旧址
  《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中段北边。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274平方米,原为四川聚兴城银行修建。1940年8月,原设在重庆西三街12号的《新华日报》营业部被日机炸毁。通过各种关系,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新华日报》租下了这栋位于当时重庆“文化街”上的三层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于同年10月27日迁此对外营业和办公,一直到1946年2月22日被国民党特务暴徒捣毁为止。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字招牌。底楼为营业部,面积约六十余平方米。二楼是营业部办公室,营业部的图书课、广告课、发行课和邮购课等部门都…[详细]
中岳街除霸斗争旧址
  中岳街除霸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中岳顶街55号。红四军入闽后,福建革命形势迅速发生了变化,对仙游人民的革命斗争也起到鼓舞作用。中共仙游临时县委吸取以往抗捐斗争的经验教训,注意组织武装,配合抗捐斗争,重点对一些罪大恶极的捐棍予以镇压。1929年春,中共仙游临时县委委员林植在西区发动农民抗捐,受0-压迫的农民纷纷向林植反映度尾白鸽岭护路队头目、中岳土劣李益钦盘剥百姓的劣迹恶行,请求予以惩处。林植请示县委后,与当地进步青年林观光等共同商讨除恶计划。有一天,李益钦从白鸽岭回来在中岳街秧青西医局谈天,林植探知后,派林观光率领一些群众,埋伏在中岳街周围。林植同兴太山区的游击队员伊玉佩假借买药…[详细]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赤兴乡浙桥村1.5公里处的岭下杨家祠。该祠坐北朝南,背依青山,砖木结构,青瓦覆盖歇山顶,两边的山墙均是用砖砌成高达10米的“三”字形风火墙。上中下三进,青砖砌成券拱大门框。室内下进与中进之间有一月20平方米的天井。木梁穿插列架,板壁为墙,木柱擎梁。该祠面积为250平方米,中心会场125平方米。中进现已倒塌,上、下进保存较好。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1930年7月12日至18日。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县委和县暴-动-委员会负责人的报告;讨论了全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制定了有关条例和法令,…[详细]
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
  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桐斜3号东50米处。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建宁县苏维埃政权尚存里心、黄泥铺、客坊、黄岭、澜溪、均口等完整区。中共闽赣省委决定将建宁南部的均口、黄岭、澜溪3个区合并为均口特区,并组建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任命杨良生为司令,方志纯兼政委,归中共闽赣省委直接领导。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下辖游击队员约200余人。这支队伍是经方志纯的努力而组建发展起来的。当时,均口一带大刀会很多,斗争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深入群众,很快组织起这支武装力量,配合红军在均口、澜溪、黄岭一线阻击敌军、打击刀团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保卫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的安全…[详细]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砖窑湾村。1938年8月,为妥善安置从沦陷区和国统区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难民、寓救济于生产,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以国际友人兰道尔捐助的9300元法币为基金,指派吴生秀、袁光华、朱次复3人负责筹建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是月,在招募工人10名,从西安买进手织机8部后,该厂在安塞县高桥村成立并投产,年底移到延安县(今宝塔区)川口村。该厂1939年迁往保安县(志丹县)的永宁山,1941年1月迁到安塞县段庄村。7月,又迁到砖窑湾村,规模逐渐扩大。到1942年6月,该厂不仅设立了棉织科、毛织科、弹纺科、(纺织机件)制造部、总务科、人事科、会计科、保管科等七科一部…[详细]
高陂寨战斗旧址
  高陂寨,又称高陂街,位于连平县髙莞镇河西村,忠信圩镇至高莞水库公路约11公里处西侧,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连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州的前哨和屏障。1949年1月,连和县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3月3日,我军又解放了连平髙莞的高陂。高陂寨平面为长方形,面积约5000平方米。寨的四面筑有高6米、厚50厘米的石、石灰夯土围墙,厚实牢固,易守难攻。我军结合形势需要和地形特点,留下了一个小分队在高陂寨保卫胜利果实。1949年3月3日当天,国民党连平县县长黄伯强和“剿匪”大队长谢岳臣获悉高陂被解放的消息,气急败坏,连夜从县城赶往忠信,纠集驻扎在忠信的国民党保一团第三营第十一连、十二连及连平县警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详细]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省三小学(现沁后小学)创办于1910年。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蔡拱北接任校长后,在该校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护送往来的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等任务,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等同志在外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马备带领下往白沙东度老区转移到王纪修家,再由王纪修派8名红军战士护送到梧塘沁后省三小学交通站。同年12月29日,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撤销红军第二支队,张威等4位军事干部仍回闽西苏区。莆田工作由王于洁、蒋声、郭…[详细]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位于安义路63号,这是一幢沿街的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下是会客室兼吃饭间,楼上是卧室,毛泽东就住在楼上。他与同住的李思安、李凤池、陈书农(一说是张文亮)轮流做饭,每人每月仅有3元零用钱,生活十分俭朴。毛泽东从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其间,一直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在安义路住所发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成会,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湖南建设问题的商榷》、《湖南人民的自决》等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参加半淞园会议,讨论新民学会的会务问题。5月8日,毛泽东等12名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路480号半淞园内召开会议,讨论新民学会的任务、活动原则、入会手续等问题,对新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