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6日,为进一步加强昆明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省对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经过各县(市)区申报、市级文物部门初审、专家评审和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审议的程序,最终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了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4项。
宜良文庙
  宜良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以“历来建树取向阳,学宫面北笑宜良”为由,迁建于县城西北角,是为现宜良文庙。宜良文庙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大同门、状元桥、泮池、文明坊、棂星门、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庙占地26000余平方米,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形成了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小桥流水、石雕、木雕为一体,把儒家思想与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了儒家“天下大同”和“集大成于一体”的思想理念。宜良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庙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云南省规模第二大文庙,也是昆明市保护最好、规模…[详细]
土官村戏台碑
  土官村戏台碑位于宜良县汤池镇土官村。为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明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昆明基督教年会始建于1931年9月15日,于1933年10月完工,原址在万钟街,1935年迁到鼎新街4号院。有房屋3栋,中间有塔楼,两边有“U”字形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中国式的门窗上面有欧洲风格的石头窗套和门套,整个屋顶用瓦盖成,房间有的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板壁分隔,有的是采用欧式沙泥包木条的分隔。昆明基督教青年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该会的补习学校著称,该补习学校的校长是昆明人叶崇基,教师多从昆明各大、中学聘请,教学质量高、收费合理、食宿方便,对贫困者进行救助或减免,求学者都慕名而来。学生来源于失学、失业青年、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是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昆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详细]
袁嘉谷旧居
  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建于1920年。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北面正房五间,明间和次间为三层,单檐歇山顶。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硬山顶。各层朝天井方向均设走廊,一二层构成回廊。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二楼外侧有走廊。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传统中式做法,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有西式韵味。袁嘉谷(1872~1937),字树圃、树五、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16岁成为秀才。22岁中举。31岁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后,授职翰…[详细]
昆明胡志明旧居
  胡志明旧居在华山南路南廊中段,现在的门牌是华山南路91、92号。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76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楼房,两面坡中式屋顶,面阔三间,临街外立面为西式做法,楼上每间均开条形窗,上层窗台底线连贯微凸,装饰简朴。下层为店铺,楼下设书店。二楼东面二间即为胡志明在昆明期间的居所之一。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来昆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每次到时,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由于当年政治风云莫测,斗争环境复杂,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在昆工作时住地有好几处,常住于金碧路香油巷、崇善街、三节桥村(今新桥村)、太和街咖啡馆等处,华山南路是他常住的地方之一。那时,他公开的身份是昆明金碧路南来盛餐厅的面…[详细]
石屏会馆
  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两百多年历史。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当时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学生倡议,石屏在昆同乡会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集谷捐资,由云南状元袁嘉谷先生和知名人士张芷江先生直接组织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顾石屏在昆明读书的无住房学生和旅游、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贸--。石屏现代很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会馆内住过,并留下了珍贵的墨迹,如袁嘉谷先生亲笔手书题写的“石屏会馆”四个石刻大字,原清代道光年间云南总督林则徐题写的“三岛淳风”匾。石屏会馆整体建筑以传统民居建构为主,局部融入了西式建筑元素,是目前昆明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作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石屏会馆于200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周钟岳旧居
  周钟岳旧居位于翠湖北路,为民国时期中西合壁风格的民居建筑,砖木结构瓦屋顶硬山建筑,共三层,高约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间三间带两柱外走廊,两侧突出部分正面为三面体,使得坡面悬山屋顶两侧前部形成半圆攒尖顶,美观而简洁。此房周钟岳购自张家,抗日战争以前,周钟岳一家已经在此居住多年。抗日战争期间,周到重庆任职,1939年底,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曾借住于一楼五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楼便成为部分西南联大教授聚会的场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馆便被日机-击中,抗战胜利后才重新作了较大的维修。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人,白族。早年赴日留学…[详细]
云南省博物馆大楼
  位于五一路118号,是一座仿苏式建筑。1958年始建,于1962年6月完工,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立面总体为“凸”字形,下部大厅舒展,呈弧形,前廊设12根圆形石柱。中部凸起二台方形塔楼,上立俄罗斯式尖塔,顶部置红星,通高达65米,整座建筑气势雄伟,造型别致。云南省博物馆大楼是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重要公共建筑,是云南省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10大建筑之一,也是昆明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商埠界址碑
  商埠界址碑位于五华区金牛街盘龙江畔,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石质地,通高约0.78米,宽0.26米。碑文4行,32字,阴刻,楷书。碑文标明:商埠界址,南北界自溥润桥起至双龙桥止,计长陆佰二十仗,约三里许。”,当时昆明商埠有四至界石,此碑当为北界石碑。商埠即对外通商口岸。政府在商埠设置税务机关征收关税。云南开辟商埠,始于清光绪年间。那时候的商埠有两种,一种是帝国主义强迫清朝政府开放的商埠叫做“约开商埠”,如云南的蒙自、思茅、河口、腾越等;另一种是清朝政府自主开辟的商埠,即“自辟商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光绪皇帝根据云贵总督丁振铎的奏折,批准将昆明作为自辟商埠开放。昆明自开商埠…[详细]
妙高寺继喜亭记碑
  妙高寺继喜亭记碑位于黑林铺三华山妙高寺龙王庙旁,立于明天顺四年(1460),坐西朝东,沙石质地。碑体高1.6米、宽0.76米、厚0.19米,拱券碑头高0.55米、宽0.93米,共刻523个字。记载了天顺元年至天顺三年间(1457~1459),滇中干旱,云南官吏多次到妙高寺拜神求雨,终获降雨之事。久旱逢甘霖,人称“喜雨”。人们在欢庆之时,捐资建了继喜亭,并立碑为记。《继喜亭记碑》由当时承先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严贞撰文,中宪大夫提刑案察使副使杜明书丹,奉政大夫提刑案察使司佥事铜梁曹辅篆额。书刻俱佳,保存完好。近代科学普及,如今人们不再“拜神求雨”,但该碑记载了一段历史,其书法和镌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