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机关大院中,是一座典雅的红色二层仿苏联式木楼。 1953年,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工区进驻扎木,为了解决办公及住宿的需要,便请专家设计并建遭了三幢仿苏俄建筑风格的木质结构楼房,现存的红楼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幢。1956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不实行民主改革,而实行适当收缩、精简机构、内调干部等等政策。根据上级决定,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及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迁入红楼办公及住宿。在红楼上,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宣传了十七条协议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改革前,张经武、十四世0、十六世噶玛巴等人都曾下榻红楼。 1959年藏区-中,…[详细]
明德楼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中共紫(金)河(源)特别区委成立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红旗小组明德楼,建于清末,2011年重修。四十九团于1929年10月在明德楼成立,彭桂任团长,1930年编入红十一军。该团是红十一军主力,主要活动在东江、韩江一带。在普宁林昭大捷后,奉命到苏区休整,协助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巩固了海陆紫革命根据地。明德楼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二进,右路横屋,面阔23.6米,进深13.9米。檩条山墙结构,石基脚,硬山顶,灰瓦。1929年9月,紫金、河源边区游击战争有了很大进展。11月,根据中共海陆紫特委关于扩大苏区、发展新区、转移敌人视线、保卫苏维埃中心根据地的指示,在苏区镇炮…[详细]
轩辕黄帝讲武楼
  轩辕黄帝讲武楼风景区位于新密市南苟堂镇范堂沟村南的具茨山上,海拔735米,东接大隗山,西邻大鸿山。该山是由山石组成象“楼状”的山峰。山奇石怪山谷林茂谷幽,传说、古迹丰富,自然风光幽美。书简雕塑此景有瀑布似帘,洞中遍布石钟乳和状似的石床、石桌、石凳的广成子洞;有状仙石柱的巨石,黄帝拴马石,有洞深景幽凉风习习的黄帝避暑洞;有王莽隐身的莽隐洞;有黄帝屯兵的轩辕寨,有黄帝女儿梳妆楼;有刘秀屯兵开凿的刘秀泉;有仍存三尊玉佛的讲武楼寺遗迹,有《水经注》所记载的异水之源玉女池等遗址和优美的传说。百家姓石碑风景区位于具茨山中部,大隗山与大鸿山之间,面积可达3.6平方公里,可和与黄帝文化有关的始祖山风后顶,大隗…[详细]
盖平县立初级中学小木楼
  盖平县立初级中学小木楼位于盖州市新兴社区气象里第一高级中学院内。该木楼建于1926年,坐北朝南,为二层歇山式青砖红瓦小木楼,现改成8间,建筑东西长46.8米,南北宽9.9米,建筑面积为463.32平方米,檐高8.17米,南北墙面通体建有13个墙垛,建筑前立有13根木制四楞檐柱,柱下有亚腰柱础石,建筑东西两侧建有通其上的楼梯,东西两侧的马头墙开有通上的拱形门洞。学校创建初期(1910-1923年)。据《盖平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除科举制度后,将当时盖平县辰州书院改为盖平县简易师范,清宣统二年(1910),简易师范内设两个初中班,有学生121人,校长李钰相(举人),此为盖平县中学…[详细]
南岭德先楼
  南岭德先楼位于紫金县城东南62公里南岭镇高新村,距南岭圩2公里。该楼始建于清朝末年,历经30多年建成。全屋采用花岗岩条石与砖瓦木结构建筑,有房间120间,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大门联:德期辅世,先耀齐家。该楼布局造型独特,在客家围龙屋中独具一格,上下栋有落差联结成一体,厅堂错落有序,采光良好,走马棚通往全屋,瓦面屋脊可行人,并设有地道,成为考察南岭近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证据。2010年,南岭德先楼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以来,陆续有游客前往参观。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诏安土楼
  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的、有方的、有八角的,还有大楼套小楼的。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在田楼在县城南诏镇以北55公里,属官陂镇大边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近看为圆形楼寨、登高远看为八卦形结构。楼高三层,高约11米。寨屋有内外三围,内围为祠…[详细]
中共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0公里的武篆镇政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8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作战指挥部设于此楼。1926年至1927年间,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在此楼办公。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这期间,邓小平以东兰为中心,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武篆旧州屯举办了红七军、东兰和凤山县苏维埃政府党员领导干部训练班,亲自编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党的问题》…[详细]
准提楼
  准提楼位于汝南小南海,距护城河约四十米处,汝南园林学校院内。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无雨,河枯地裂,五谷不生,崇庄王为祈雨灵应,奉皇上诏令创建此楼。以“准提”命名(准提为梵文译音,意为“清净、洁白”,佛教密宗六位观音菩萨之一),意在求神灵保佑,喜雨降临。明末战乱,后堂的僧室、走廊俱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推王道新重修准提楼。该楼为单檐九脊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长18米,前后进深8.8米,高12米,顶部覆盖黄绿色琉璃瓦,因坐落在两级台阶之上,所以显得雄伟高大、古朴壮观。第一级台阶面积为323.4平方米,台阶五步,高一米,逐级登临,直入大殿。两级平台周围嵌有三尺高的汉白玉石柱,目前石…[详细]
谦光楼
  谦光楼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是河源林寨古村落的主要古建筑之一,由陈步衢(字云亭,桂军将领)创建于民国6年(1920年),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土改运动前住有主仆100多人。1952年冬土改运动掀起,谦光楼被分给一批贫下中农居住;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当年的贫下中农搬往其它地方居住,现在只有5户居民。谦光楼平面呈长方形,四角建有碉楼,一进为三层仿西式走马楼式楼房,二、三、四进为三堂四横殿堂式格局,依中轴线依次为正门、下厅、中厅、上厅,联系两厅之间有廊庑,侧边有厢房,两侧各有两排横屋,在横屋与横屋、厅常与横屋之间有三条巷和11个天井分隔,通过天井和横巷这样的交通网络,将整栋房屋联在…[详细]
圣马可钟楼
  圣马可钟楼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座钟楼,位于圣马可广场的附近,靠近圣马可教堂的前方,为威尼斯的地标之一。圣马可钟楼高98.6米,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所妆饰。钟楼的最上方则是金字塔状的尖塔,而尖端上则放置了一个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状的风向标。现在看到的圣马可钟楼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过圣马可钟楼后来在1902年突然倒塌,后来在1912年重建完成。圣马可钟楼的造型受到了世界各地广泛的模仿,包括美国西雅图的国王街车站、德国基尔的市政厅、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政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