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旧羊屯戏楼
  旧羊屯戏楼,又称龙王庙戏楼,位于村中一片开阔地带,坐南朝北。戏楼建筑屋顶为三幢联卷棚顶前坡改歇山式。面宽13.7米,进深8.5米。台基为四层石条砌筑,高1.2米。建筑面积116平米。六架木梁,用中柱前后拍梁式。屋顶从前瓜柱处收山,改为歇山前坡顶。前瓜柱之架梁下出顺扒梁,扒梁后尾立花觚形交金墩,上承采步金歇山大木。采步前端交于金檩后尾,结点用垂柱。抹角梁石承重,老角梁后尾直接插在重柱上,马角梁头装有龙首套兽。前四明柱,金柱采用减柱造法,后金柱采用移柱造法,扩大了台上空间。檐柱下用彭形石柱础,檐柱上施双下卯五踩斗拱,斗拱石坐斗,而在雀替平行处向外插一条龙。龙头上起斗拱,斗拱卯嘴做成异型龙头状。耍头…[详细]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因楼上悬挂一口明代青铜钟,又名禁钟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后毁。万历年重建,现存上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遗构。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钟楼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台座,仍为明代遗存。宽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开一宽3.8米、深5.7米的拱券形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木构建筑,四面敞开,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鳌鱼宝珠。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39.73米,13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风格古拙简朴。正檩底部书“时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季冬吉旦”、…[详细]
平和土楼
  土楼是一种高大雄伟、别具一格的民间古建筑。据查,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较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位于芦溪镇蕉路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生土楼,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始得竣工。绳武楼最富特色的在于楼内雕梁画栋、富丽精工的建筑工艺,石雕、木雕、泥雕样式各异,造型美观,品位不凡,堪称“清代中晚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二)庄上大土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详细]
飞云楼
  万荣县东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万荣县城,中轴线上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阎王殿等古建筑,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飞云楼是东岳庙的主建筑,面阔进深各五间,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四根高15.45米的通天柱直达顶层,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状,三层四层出檐,全楼共有斗拱345组,形态变化多端。飞云楼系纯木建筑,结构灵巧,造型精美,堪称我国楼阁式建筑的精品。景点位置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城区城西大街8号…[详细]
茗香楼
  “数重烟雾建峦境”,峙山双峰峙立争秀,城墙雉堞箭楼巍巍。拾级山道,过“慧泉”,穿越关楼洞门,但见山岙茂林修竹,映带左右,茗香楼就在眼前了。古雅别致的茗香楼,乃一飞檐翘角歇山顶楼宇。在绿树翠竹簇拥下,坐西朝东,背山面水,构连南侧小轩、厢庑而立。茗香楼借山为衬,与清池似分似连,前呼后应,周围山水花木便成了它景致的一部分。 茗香楼前,曲桥清池,雕栏重重。池畔绿树成阴,池中游鱼翩翩,耐人盘桓。南侧的采秀山房半在水中,半露岸上,是文人墨客展笺挥毫、交流技艺的好场所。楼北有游廊一条,顶架紫藤盘桓扭绕,廊内保存有古井一口,据考是北宋时寺僧所凿,现经修复,井水清澈甘洌,四季不竭。游廊尽头有一叠翠亭,四周松竹茶…[详细]
大平坡水楼
    大平坡水楼是博白县主要名胜古迹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水楼位于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城厢大良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水楼四周有五米宽的护河,分四层。底层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内依次为拱门、环廊、内室;圆拱门半露水面,倒影水中,环环相扣,水楼便如虚浮水中,微波荡漾,隐隐浮动。二、三层格局与一楼相似,各设五室,是水楼主体部分;四周有长廊相环通,廊外南北各设11个拱门,东西各有五个。第四层乃装饰性门楼,立于楼顶中端,有台帽徽,设三室。南北还各有吊桥(现改水泥铺设)与第二层相通。水楼南北长27.62米,东西宽15.77米,通高17.58米;底层水池南北长36.5米,东西宽29.64米,水深2.5…[详细]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威远楼,旧名雄镇楼,又称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新筑古渭塞于城东一里,东北坊建一谯楼,取名“威远楼”,盖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扩建城垣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元顺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详细]
在田楼
  在县城南诏镇以北55公里,属官陂镇大边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近看为圆形楼寨、登高远看为八卦形结构。楼高三层,高约11米。底层墙厚近二米,墙基为石砌,上为土墙,三层楼为木料结构。寨屋有内外三围,内围为祠屋三间,外围二层,中围三层,外、中两围共房屋320间。有两个寨门。正门高2.51米,宽1.55米;双层门框,内框宽25厘米,外框宽50厘米,门墙厚2.4米,门匾-“在田楼”三字。楼屋出檐长1米。寨外檐下有宽1米的走廊,走廊外为沟渠,绕寨墙一周。另一个为侧门。整座楼寨直径达94.5米,楼寨后有三角形池塘名“三元池”,池水清可见底。楼内现住63户三百多人。诏籍作家张元…[详细]
札幌市钟楼
  札幌市钟楼又称札幌市时计台,位于札幌市中央区北1条2丁目,是该市的著名地标,亦是北海道少数保存至今的美式建筑,现已被列为札幌最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札幌市钟楼最早建于1878年,是日本19世纪引入西方教育以及北海道开垦时期的象征,原本只是作为札幌农学校(现北海道大学)的演武场而建,兼做礼堂、室内体育馆使用。钟楼高19.825米,总面积759.811平方米,为木造两层楼建筑,最初兴建时没有设置时钟,只有钟楼,使用的是由日本工部省东京工厂制作的大钟,由人工拉绳索敲钟报时;后来,由于人为操作无法准确报时,并有敲钟震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1881年6月重建钟塔,安装了时钟。现在,札幌市钟楼已成为札幌最知名的…[详细]
凤凰北门城楼
  •凤凰古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站在城楼之上,可观赏沱江的秀姿和全城的美景。•城楼和周边的跳岩等,是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之一。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古城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