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磊楼
  磊楼,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白鱼口村滇池岸边的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内。该楼由原民国时期的昆明市市长庾恩锡建于1935年,空谷园内的主体建筑,用方圆大小不等的天然岩石叠砌堆成,磊石成楼,故名磊楼。磊楼为典型的仿法式建筑,整个建筑中间高,两边低,呈品字形,三层石结构。通面宽24米,进深为15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磊楼楼体面对滇池,周围有亭﹑榭﹑池﹑泉等相陪衬,错落有致。楼前湖岸微风扶柳、海鸟翻飞。楼后小山古木苍茫,层林叠翠。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均为昆明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近代优秀建筑。1951年,庾恩锡将磊楼无偿交给云南省总工会,创办西南第三工人疗养院,是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的前身,疗养院曾经接待过…[详细]
芙蓉楼碑廊
  芙蓉楼共保存古代石碑128方,是湖南省保存古代石碑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地方。芙蓉楼碑刻是黔阳古城文化的精华,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芙蓉楼本身碑刻,包括文人墨客雅集唱和的诗词碑,芙蓉楼复修碑和在芙蓉楼刊刻的古代名家书法碑。二是文物部门从古城征集的清代政府文告碑、记事碑。碑廊分两面,一面是诗词书法碑,有沈从文老师田名瑜的碑体行书、湘西军阀周则范的“溆浦行营绝笔”、清代大书法家、黔城长坡人王继贤字碑、元大书法家赵孟頫字碑、宋代爱国将领岳飞字碑、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米芾字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字碑等。“古龙标山”碑由黔阳县教谕袁淑先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子题刻,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重…[详细]
共和碉楼
  俗称石楼,位于江门市台山市水步镇新塘村委会新塘村。建于民国时期,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1.6平方米,高21米,其中主楼6层,瞭望亭2层。主楼由条石砌筑而成,设有窄小的铁门窗,铁门已丢失,每个窗口均设有窗檐,第6层的外墙设有长方形枪眼。顶部四周是条石城跺,正面阳刻“共和碉楼”四个字。碉楼顶部的瞭望亭是混凝土结构,下层开有小铁窗,上层四面设有拱形窗口,平顶。碉楼室内有木梁、木柱支撑,有水泥楼梯通往上层,2层至6层每层设6个房间。据悉,共和碉楼始建之时,每一块条石都是由村民从远处石山开采再运回来的。碉楼的初期的作用是防土匪盗贼,在抗日争战时也发挥过防御抵抗作用。碉楼原有两条避雷针,由于…[详细]
运城春秋楼
  在解州关帝庙后院北部。与午门、御书楼、崇宁殿等垂直排列,并以矮墙相隔,自成格局。总体设计袭“前朝后寝”的古制。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宽七间,深六间,二层三滴水,歇山式屋顶,总主30米,雄伟壮丽。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联,可供凭依。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置关羽观《春秋》侧身像一躯,右手扶案,左手捧须,神态逼真。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三十六级,可供上下。楼身结构奇巧别致,上屋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外观上…[详细]
線家楼
  線家楼位于康乐县景古镇景古村,距县城35公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曾在此设立先遣军部。当时,设立先遣军部的还有孙家楼、常家楼,这两处均已拆除。線家楼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长征遗址。線家楼是当时景古城大商贾線祥瑞的私宅,现由其孙子線小明居住。 红军在景古驻扎五十多天,进行短期休整,组建了三个农民武装——景古独立营、斜角滩独立营、地寺坪独立营,建立了景古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地寺坪、斜角滩、線家滩、景古、丁家滩五个乡苏维埃政府。将革命的火种播在了康乐这片土地上。康乐景古是红色政权发芽的沃土,是为临夏建立最早的中华苏维埃乡政权做出贡献的土地和仍存的遗址。1996年4月…[详细]
长兴钟楼
  在长兴县雉城镇县中百公司后院,钟楼系歇山顶双檐式单体木结构建筑,飞檐画栋,翘角垂铃,结构稳重庄严。钟楼原是大雄教寺的一部分,大雄教寺原名报德寺,是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为太妃所建,寺址原在城西1里。明初,元帅耿炳文筑城壕,于洪武二年(1369)迁建到城内,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有司,其左侧建有钟楼,高凡3层。钟楼大门朝南,卷顶门洞,两扇石品门左右分开,在门洞两边墙上有斗大的“钟楼”两字,正书。在第三楼,大铜钟悬挂在中央,钟通高2.05米,钟身高1.46米,钟壁1.12米,钟壁厚10厘米,重2000余公斤。钟口呈瓣莲花形,钟体铸有纹饰,顶端有一圈莲瓣纹,上股方内铸饰八卦图案,下股方内铸有铭…[详细]
靖远钟鼓楼
  靖远钟鼓楼位于靖远县城中心。原名谯楼,据《道光·靖远县志》载:“谯楼在城中大街协镇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楼三层七楹、高五丈五尺。明正统三年(1438)为指挥房贵建,弘治三年(1490)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楼基上重修”。现存建筑为重建后所建。建筑面积约972平方米,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建楼修于高7.8米的方形台基上,台下拱门连通南北大街,楼为三层五楹,楼东西面宽5间(20.8米),当心间宽3.2米,楼高17米,通高24.78米,歇山顶,从第一层起,楼内设木梯可上三层。拱门南额阴书篆刻“瑞丰”二字,为张云锦所书,北额题“天枢”,传为知县李志…[详细]
崇裕楼
  崇裕楼,属于三合杠走马楼、筑高台基、依山就势、二层连接枕屋、悬山式、凹式门楼、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共有37个房间,现保存完好。由18世仁郭公、丁郎公两兄弟所建,资金来自印尼发财后汇回。建筑时间比牛角屋稍近,也有120年历史了。崇裕楼现在仍在家居住的有8人,外出有3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芋子大过芋头”的大家庭。外出人口分布在香港、澳洲、美国、印尼、台湾等地。崇裕楼走出的后裔,据族谱统计有700多人,大学生有30多人。建造崇裕楼时,就在五方龙神顶上种有两株“报春梅树”,高约2米,大约20公分,相当-碗口粗,可惜在20世纪80年代枯…[详细]
浔阳楼
  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楼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据唐代诗人、德宗贞元年间江州刺史韦应物的《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一诗中说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唐代诗人、宪宗元和年间江州司马白居易,清代诗人、康熙年间兵部侍郎佟法海等所咏的浔阳楼诗,可以看出,浔阳楼自唐代至清代沿存,且颇具规模。九江背靠庐山,濒临长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市内…[详细]
天津开滦矿务局大楼
   介绍 在和平区泰安道5号,现为0天津市委,建于1919~1921年,由英商同和工程司美籍工程师爱迪克生和达拉斯设计。总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希腊古典复兴式,三层混合构。大楼坐南朝北,东西为长向,平面呈矩形。外形庄严肃穆,门前设有坡道,高石台阶两侧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四座。外檐立面一、二层,为高10米14根爱奥尼克巨柱式空廊,空廊两端略突出,墙面转角作壁柱装饰。三层为带0层的檐部,檐口饰齿状。楼内中部是贯通三层的大厅。以爱奥尼克大理石立柱支撑,柱头均以紫铜板制成,做工精细。厅顶作半圆形,井字分格镶彩色玻璃。顶拱上有精美雕饰。厅内地面饰彩色马赛克,周围作大理石墙群。办公用房沿周边设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