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沧州清风楼
  清风楼广场因清风楼而得名。清风楼建于1995年,托名古晋沧州“清风楼”而兴建,既是一个对景标志点和区域景观性制高点,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沧州城市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清风楼广场建于2000年8月,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8500平方米。广场主体由音乐喷泉、硬化铺装、植物景区三部分组成,与清风楼一起构成了运河西一道亮丽的景观。观赏清风楼广场不能不登清风楼,登上这座5层仿古建筑,一观沧州城区风貌,风物果然大不同。一条玉带从南向北流过,不远处南湖湖光粼粼、碧波荡漾,映着树荫、山色、楼影,影影重叠,汇成一曲交响乐。清风楼南面就是清风楼广场,葱葱郁郁的绿色把整个广场包围,…[详细]
东崖钟楼(幽冥钟亭)
  看点每当僧人撞钟祈祷时,钟声似在天上轰鸣,震动八方,响彻方圆几十里。东崖钟楼临近,有东崖禅寺、观音庵,九子寺等景。观音庵又称“天柱庵”,始建于宋,庵内存摩崖观音大士石刻像,即“飞来观音”。朝过观音,继续前行,可到百岁宫及新建的五百罗汉堂。东崖云舫旁即东崖钟楼,又称“幽冥钟亭”。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落于斗鸡岩峰顶,1983年重修,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底层悬3吨重的巨型幽冥古钟,有僧人住在亭内,昼夜撞钟。开放时间(开放时间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半)交通:可由祗园寺乘缆车至百岁宫下,往东崖禅寺方向步行即到。…[详细]
中卫鼓楼
  鼓楼位居中卫市区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庙会时不慎失火焚毁,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艾椿年率典史沈垣与当地士绅一道捐资重建,翌年建成。解放后,鼓楼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55年,拨专款对鼓楼包砖修整;1984年被列为原中卫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992年、1997年原中卫县人民政府又先后3次拨专款粉饰彩绘,使鼓楼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市区中心。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八卦图周围悬木雕…[详细]
进士牌楼
  进士牌楼位于岩头古村,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相传在岩头镇上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岩头村金昭身中进士,由大理寺左寺右寺副,迁任端州知府,嘉靖年间得世宗皇帝所赐立牌楼,立于金氏大宗祠正门前左侧。牌楼平面呈横长方形,三间四柱木构建筑,高7.63米,面宽9.90米,通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用材粗壮,并在柱头抹成小斜面。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楼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正额前后悬匾。头拱粗壮规整,制作精致。屋子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详细]
三朝侍御木牌坊
  “三朝侍御”牌楼,座落在县城西南部的南港乡马湖村,离县城27公里。明末始建于县署前,后移建状元洲,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于马湖村,为巡按御史曹汝兰而立。牌楼系楼门式样,木质结构,十二柱三楼三间。高8.50米,宽7.55米、长5.80米。通体施朱漆。庑殿顶,正楼和边楼较以多攒斗拱承托。泥瓦覆盖,正脊中冠宝瓶,两端鳌鱼吻,饯脊较长,四翼角尖塑龙翘起。楼之下为八角形藻井,彩绘人物花卉图案。中开间为通道,设硬板门各扇彩绘武门神。左右两间正面木板为壁,两侧砖墙与八字形砖墙相连,粉饰白灰。并各置固定长板凳。牌楼内建简易木构灰泥瓦亭。斗拱上悬“恩荣”竖匾,下悬“三朝侍御”横匾。正柱挂木板对联两副:…[详细]
黄源藏书楼
  黄源藏书楼,位于北湖万苍山麓,与载青别墅左右为邻。黄源先生于1996年向家乡海盐赠书近万册,县委、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1997年拨款筹建藏书楼,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左、右两楼,左为创作楼,右为藏书楼,中间有曲折走廊相通,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寓藏书楼和创作为一体的文化楼。黄源(1906-),名启元,字河清,海盐县武原镇人,早年追随鲁迅先生,在上海编辑《文学》、主编《译文》等杂志,翻译许多译著,如《屠格涅夫的生平和作品》,《一九0二年级》,《将军病死在床上》,《高尔基代表作》等,抗战爆发,弃笔从戎,先后主编《新四军一日》与《抗敌》杂志的文艺部分,“抗敌报”文艺副刊,与…[详细]
阐化楼
  阐化楼在保山市西太保山东麓,四川会馆旁。明初始建,现存建筑清末重修。阐化楼两座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正殿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檐出抱厦,通面阔12米,通进深9.3米。阐化楼历来为当地道教洞经会活动场所。1984年公布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