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

茂名文武帝庙
  茂名文武帝庙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鳌头墟。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及民国二年(1913年)先后三次重修,现庙为清代建筑风格。四进院落式布局,面宽38米、进深26米,建筑面积988平方米。主体建筑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灰雕高脊,翘角垂檐,粉墙灰瓦。厅里以八角石柱支撑,梁枋浮雕人物、狮子和鱼草虫等,墙壁彩绘有逼真生动山水人物图案。大门楣额:“文武帝庙”,右联:“文章陆星孝友千古”,左联:“忠义两字千秋一书”,楷体,书法强劲有力。庙门右边墙上镶有清光绪十八年元月八日“告示”碑一通,碑长80厘米、宽50厘米,记述清王朝对差役办案要“…[详细]
广南孔庙
  广南孔庙广南孔庙位于县城南街,占地面积约9000多平方米,为五进院落。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六年(1741年)增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现存有泮池、棂星门石坊、大成殿。泮池在棂星门石坊前,半圆形,以条石砌筑而成,池中有双孔圆形拱桥,池周有石雕护栏。棂星门坊位于大成殿前,青石结构,四墩三门间石坊,须弥座上,前后各有伏卧翘首石狮一只。石坊上镌刻有“棂星门”匾额,两旁横向刻有“鱼跃”“鸢飞”四字。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共36柱。殿面宽19.73米,进深15.5米,高9米,四周有2.2米宽的走道相通。大殿的檐下坊、…[详细]
阿婆庙
  河源城有三个天后娘娘,也有三个天后宫。一个天后娘娘姓林,她的天后宫在下城东巷巷口,即现在合作总社和城区财政局附近。这座天后宫,大概香火不盛,早已湮没,城里的人,知道的不多。另一个天后娘娘姓陈,她的天后宫叫“望水娘”,在头塘街。这座天后宫香火是盛的,很多人去礼拜,尤其是行船走水的必是礼拜望水娘,祈望娘娘保护平安,逢凶化吉。再一个天后娘娘姓李,她的天后宫是“阿婆庙”。阿婆庙座落在河源城南郊双下村,小地名属十二郁,离源城十华里多。这个庙建筑得算是雄伟,前后两进,有一进安放天后娘娘神像。安放娘娘的神龛庄严雅致。像前有一张神案很大,雕塑得很美观。神案上放有三个很大的香炉,让人烧香点烛,除放香炉外,仍有很…[详细]
汾阳五岳庙
  汾阳五岳庙汾阳五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汾阳市三泉镇北榆苑村依据梁上题迹及碑文记载,金天得三年(1151年)重建,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五岳殿、水仙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五岳殿为庙内主体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由于平柱外移使明间扩大,次间缩小。明间置板门,次间置直棂窗。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皆用草袱作法,为原木稍加修饰而成。梁上有:“时大元大德拾年岁次丙午十月巳亥二十二日己未庚午时重建志”题迹。水仙殿位于五岳殿东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明间补间出45度斜昂。梁…[详细]
巍山文庙
  文庙在古城西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同年间(1851年—1874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建。民国初期设劝学所,1938年开办中学至今。文庙规模宏大,占地约10000平方米。呈坐北向南,前设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大理石匾。大门开于左右二侧,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大城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尊经阁等;东西二侧有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兴文祠、承祭斋、学官署、射圃等。现存大城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前设月台、环以石栏,殿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详细]
下许厝许氏家庙
  下许厝许氏家庙位于新店镇下许厝社区下许厝自然村村内,始建于明嘉靖时, 1988年重修。坐北朝南,前后两落,中为天井及两侧廊道,面宽11.5米,总进深21.7米,建筑面积259.5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45多平方米。前落面阔三间,前部为檐廊,中间为凹形门廊,门上悬匾“许氏家庙”,前落背部为宽廊道,硬山顶,三川脊。后落大厝为厅堂,面阔三间11.5米,进深四柱11.5米,内高5.7米。抬梁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此建筑重建时多采用钢筋水泥结构梁架,天井四周及后落厅堂内保留各种精致造型的石柱础,有方形、六角形、鼓形、花瓣形等。屋面两侧各有5列橙色筒瓦。厅堂正中悬挂 “镇海将军”匾额,两侧有“贞正流芳”…[详细]
兴化东岳庙
  兴化东岳庙位于兴化市区牌楼路41号。主体建筑初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其中四圣观建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是兴化历史上体量最大的道教丛林。明清两朝及当代多有修缮,因战争而颓废。余产(东岳庙正殿及四圣观、财神祠等殿室)建国后曾归文化部门使用。主体建筑正殿为前后两殿,中间以卷棚勾搭连成,深邃阔大。前殿为三间七檩硬山顶,开阔15米。后殿高18米,重檐歇山,内呈方形藻井式。前后殿之间以五檩卷棚相衔接,相接处为层层叠叠的斗拱,工艺精湛,为国内罕见。从外观看,大殿重檐歇山九脊高瓴,戗角飞翘,檐下饰以斗拱、额枋、雀替。瓦垒角下悬楣子、风铃。脊瓴中央置铜制葫芦形宝瓶,两端有鸱吻。…[详细]
安平城隍庙
  安平城隍庙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昔日为水师官兵所祭祀的庙宇,现与安平观音亭、安平天后宫同为安平地区三大公庙,也是台南最著名的城隍庙之一。据《续修台湾县志》记载,安平城隍庙为水师协镇沈廷耀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所建,而后协镇丁朝雄(1785年)、守备陈景星(1801年)与游击詹胜、守备陈廷梅和李文澜(1804年)曾对庙宇进行修葺。而同治二年(1863年)时的整修得到当地渔户、地方-与水师的响应,其姓名与捐款金额都留在三支梁签上。庙宇最终于第二年修葺完成,并留下当时台湾水师中协副总府游绍芳所赠之“被灵夑理”的匾额。进入日治时期以后,安平城隍庙由官庙转为安平六角头的公庙,但当时香火并不盛。二次大…[详细]
三官大帝庙
  三官大帝庙(俗称三界公庙),位于县境赤岭畲族乡山平村雨霁顶山丘上,所祭之神称“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界公”,为县级重点文物。县道从庙前通过,距县城约50公里。祭坛无庙无神像,仅在露天设一祭坛定时祭拜,这是延续古代民众对大自然的一种崇拜方式。该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重修于清代,今存有石碑8通,迄今560多年,一直由官浔王姓和赤岭蓝姓村民共同奉祀,形成一种特异的民俗。 近几年,在祭坛边改建一座八角亭,在坡后重建一座庙宇,祀增塑的三官大帝神像和唐开漳功臣马仁。庙区占地近60亩,建有综合管理楼、戏台、游客休息室等建筑物。该庙历来香火旺盛,朝圣者络绎不绝。每逢寅、已、申…[详细]
童女神庙
   介 绍 又叫库玛丽神庙,在宫殿广场和杜巴广场的交接处,矗立着一座三层红砖建筑。它面向宫殿广场,门口有石狮把守,这就是童女神庙,建于1757年。院里居住着一个小女孩(Kumari),她是挑选出来的女神的化身。直到她长大到了青春期后,才可以重新成为正常人而离开女神院。 神庙的阳台和窗户上有华丽精致的木雕,雕刻的复杂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在尼泊尔各类寺庙中都是比较少见的。 院里三层楼的庭院被精工细雕的木制阳台和窗户团团围住。女神是不允许被照相的,但她不在时,这座庭院可供照相。庭院里还有一座微型寺庙,内有“学习女神Saraswati”的塑像。女神院旁边的大门是用来遮盖巨大的花车。每年,这辆花车都要载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