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赤城杨洪墓
  杨洪墓位于赤城县样田乡杨家坟村西,为明代昌平候杨洪之家族墓地,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面积20000平方米。该墓地明堂宽大,聚气藏灵,是一块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地自东向西依次排列5座坟冢。1号墓是杨洪墓,宝顶为圆形,直径6米,砖石结构,墓基用石条砌成,墓顶檐下雕有斗拱,底部向南劈有卷门;向西为2号墓,是杨洪之母施氏墓。整个墓地建神道两条,东为杨洪墓神道,其最南端有石吼两尊,神道依次向北为石望柱、石牌坊、石狮、石猪、石羊、石马及武将、文臣等石雕像。杨洪神道碑由杨洪生前好友大同巡抚王越和宣府督察院督御史叶盛撰书,具体详细地记述了杨洪戎…[详细]
彭而述墓群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属物被毁,古树被伐。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于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铭等文物,从墓志铭内容可知,该处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通,御砚一块、御匾“公明尽职”一块,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等文物。彭而述,彭始抟(彭而述五子),分别是明初、清初,出生于邓州彭桥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钱,号禹峰,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清官阳曲县令,至清代,历任两湖提学佥事,贵州巡抚,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军政要职。康熙四年(1665年)告老还乡时病逝,归葬故…[详细]
曾国藩墓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去世,终寿62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达长沙,六月中旬出殡,葬于南门外金盆岭南。两年后,曾妻欧阳夫人去世,曾纪泽遂将父亲改葬,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曾国藩系糯米混浇铸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题曰: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墓围直径5米,花岗石围:墓前古坪台50平方米;坪台东西石阙下通石级,沿桐溪寺墙而下,接曾国藩墓庐槽门。通道两旁原侍立石兽、石人,今仅存残迹。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还有一倾圮神道碑,系李鸿章撰文,黄…[详细]
济北王墓
  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诸侯王墓,由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组成。规模最大的汉王陵双乳山汉墓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从1995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探勘探,专家认为,它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济北国的最后一代王刘宽,因此它又被称为“济北王墓”。这座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惊叹的是,两千多年前,工匠们用简陋的工具,在一座坚硬的石头山上挖出了深达2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条八十多米长的墓道!双乳山汉墓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座南朝北,…[详细]
蔡昭侯墓
  蔡器与楚器虽然国别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却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时期,在江淮汉地区的诸侯,经过长期征战,频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从而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经发掘发现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墙脚约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约280米,墓型为接近正方形的竖井土坑,无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长2.4米、宽0.8米的漆棺痕迹,满铺朱砂一层,厚约2厘米。朱砂下面有玉佩1副,并有玉璧与扁形玉环等,其间排列着圆形、六角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金叶;偏东处有铜剑1把,剑锋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来。从玉饰、金叶的…[详细]
泌阳秦墓
  一九七八年冬,泌阳地方铁路施工中,在县城东北一点五公里处的关庄北岗,发掘清理了四座墓葬,出土了很多文物。据省博物馆和地县文化部门分析鉴定,认为是秦代墓葬。这四座墓葬一座保存较好,三座均遭破坏。保存较好的一座,尸骨皆无残留,根据出土的漆园盒和圈足内烙印文字“‖(二)小妃”三字判断,可能是座夫妻合葬墓。这座葬墓共出土随葬器物四十二件。其中铜器二十件,包括壁盘二件,壶二件,蒜头壶三件,园奁一件,勺二件,漆器十七件,这些漆器全是木胎,造型精巧美观,敦厚坚实,而且大都有彩绘,刻写有文字符号。玉器五件,包括壁四件,带钩一件;带钩系白玉、璃形,钩头、尾首均为龙头蛇嘴形,口、鼻、眼、耳刻工细腻,造形生动,浑身…[详细]
石寨山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宁县上蒜乡石寨村,5公里处滇池之滨,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5年至1996年先后五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西汉滇国王族墓50座,出土器物5000余件。以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兵器、各式贮贝器、铜鼓等,题材广泛,猎涉当时的社会风貌。 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滇池沿岸曾经有过一个被称为滇的古代王国。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滇国的情况十分模糊。1956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晋宁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揭开了云南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一一古滇国墓葬群重见天日,由此证实了人们对古滇王国的猜测。 1…[详细]
吐蕃墓葬群
  介 绍 位于都兰县热水乡热水沟西岸,距都兰县城约10多公里。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详细]
盖斯墓
  导 游 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又称“圣人墓”、“绿拱背”。介 绍 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 《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背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 盖斯…[详细]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嵊泗列岛,在那碧波万顷,星罗棋布的岛屿中间,有一个面积最大的泗礁岛的宫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醒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道路1600平方米。1995年4月兴建,1996年4月落成,同年7月7日嵊泗解放46周年纪念日举行揭碑仪式。2000年5月后,把原分散在青沙、黄龙的烈士墓地陆续迁移到陵园内。陵园设计气势雄伟,依山傍林,山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正门屹立庄严的拱型门,正向朝南,气象万千。观碧海金沙,望山海奇景;数渔火点点、听林涛声声;守千米长滩,看海上日出。纪念碑广场总面积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