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王陵母墓
  徐州市区南部有一条王陵路,沿路西行,可到达燕子楼公园北门。进门左拐有—座隆起高约4米的土堆。相传为“王陵母墓”。墓前有“汉安国候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石碑。王陵是汉初名臣,他原是沛县的豪杰、刘邦为布衣时、像兄长一样敬重他。刘邦起义时王陵也在南阳聚兵数千。楚汉相争时,王陵属汉,项羽劫持其母。企图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对使者说:转告王陵,要尽力辅佐汉王,不要因为顾念0而对汉王三心两意。”为了断绝王陵的挂念,老人家竟然拔剑自刎了。王陵母亲这种为支持儿子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举动,在汉代被看作贤母的典型。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的山东嘉祥武梁祠中,有一块画像石就题为“王陵母”。画面中老年妇女的形象…[详细]
叶学程墓
  叶学程墓位于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东麓。坐北朝南,为三坛坐椅式,花岗岩块石结构,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上坛面宽3.5米,进深2.3米,为叶学程夫妇合葬墓。中坛面宽3.5米,进深2.5米,用花岗岩方柱隔成三室。下坛面宽6米,进深2米,三合土夯实地面,系拜坛。墓圈半圆形,后坎正中镶嵌一块青石墓碑,上 书-“世居蒲州上埠街272号,廿二世,四品同知叶公学程字丽生、诰封原配樊夫人、德配潘氏安人、侧配张氏安人之墓”。叶学程,又名品金,今鹿城区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为当地名绅。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捐资筹组民团,设拳坛,造船只,置枪铳,带领蒲州人民抗击英国海盗商人对温州沿海村庄的抢…[详细]
顺阳王墓
  顺阳王墓位于上蔡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金井吴村后西北角,开龚公路东侧约100米,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顺阳王名朱有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载:“顺阳王怀庄王,定庶三子,永定年封。十三年死,无子除。”原墓呈圆形高冢,高约8米,直径20米。顺阳王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结构复杂。墓门向南,从南至北依序为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全长28.31米。现存前室北侧,中室北侧及左右耳室甬道,内有一对石制门轴。耳室位于中室两侧,呈正方形,长2.8~2.9米、高4.1米,均为东西拱劵式。后室三壁均有一个壁龛,其中后室两侧壁龛相对应,大小相…[详细]
屈大均墓
  清 番禺 屈大均墓 位于番禺市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麓。坟面呈“凸”字形,灰沙建造。前宽14.50米、后宽6.80米、纵长9.80米。坟头呈马鞍形,正中嵌高0.93米的青石碑,中刻楷书“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头后右侧,为邑人吴道镕撰书。其父屈澹足墓在屈大均墓表的左侧,墓碑楷书“明澹足屈公之墓”。其母之墓在屈大均墓右前方,墓碑楷书“明屈母黄君墓”。此墓右侧还有一座灰沙的坟头,无碑石,可能为屈大均儿、媳之墓(思贤村内的《八泉亭记》有“子铁瓢、子妇李更附于下,数弓之广,三世聚葬焉”句)。屈大均(163O~1696年),字翁山、介子、绍隆,号非池,…[详细]
长安镇画像石墓
  长安镇画像石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东汉末—三国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长安镇青年路49号。1973年清理。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布局为前后二室加甬道,前室二侧各有一耳室。墓壁下段用长条形石灰石迭砌,条石上用砖起券。在前室及耳室,甬道的石砌部位布满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疱厨、宴饮、乐舞百戏、历史故事等,雕刻技法为减地和阴线相结合。出土随葬品有陶俑、瓷器、钱币等。这是浙江发现较为罕见的画像石墓。…[详细]
兴平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 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18岁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诏令陪葬茂陵。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 …[详细]
康国强烈士墓
  康国强烈士墓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东坑自然村。康国强(1920—1945),原名康金兆,化名林挺、张国强,莆田忠门人。193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莆田山区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39年转为中共党员。-1941年4月,闽中沿海地区沦陷后,参加中共闽南特委在忠门组建的抗日武装队伍,多次参加反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斗,成为这支武装的骨干。7月,调到中共闽南特委警卫队。1942年4月“江田事变”后,奉组织指示,化名张国强打入伪军张天真大队,任特务队队长,秘密领导60多名游击队员,隐蔽地开展海上抗日反顽斗争。1943年,莆田游击队与先期打入伪军第二大队的平潭队、福清队合并,整编为该大…[详细]
张应瑞家族墓地
  张应瑞家族墓地,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剌部王傅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脚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地处偏僻山野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较开阔的丘陵地,西侧有两道较深的冲沟,东北面地形成深浅不一的二、三道洪沟。墓地形成北高南低,南北宽,东西窄的地貌。墓地北侧的国公山及西山头,东坡地现有原墓地围墙基础遗迹,由此可确定墓地范围为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占地15万平方米。青冢入口墓地中现存的“张氏先茔碑”及“住童先德碑”和“蓟国夫人刚氏之墓碑”记载了从元世祖忽必烈直至顺帝托欢贴木儿时期,张应瑞家族为…[详细]
袁氏家族墓地
  袁氏家族墓地位于周至县侯家村乡东风村马营村西,年代为元末至清。墓地共分为四个墓区,分别为狮子坟、袁家坟、路边坟、四碑坟,总面积12万平方米。狮子坟位于马营西,袁家坟位于马营南,路边坟位于马营西南与狮子坟相距60米,四碑坟位于马营西南,据该村约1200米。墓地原有封土、石碑、石羊、石狮、石望柱,大多已无存,墓地已辟为民居和农田。现存遗物散落村内,有墓碑2通(马营袁氏先茔墓次碑、马营袁街寰墓碑)、残碑首一件、方形碑座一件、龟趺一件、石望柱座一件。袁氏先茔墓次碑,青石质,首身分离,碑首、碑座已佚。碑身高237厘米,宽78厘米,厚23厘米。碑阳阴刻楷书碑文,其内容为袁氏家族墓的形成过程,首题为“袁氏先…[详细]
焦芳墓
  焦芳墓是一处明代中期的大型陵园,位于泌阳县贾楼乡菜园行政村焦坟村。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据《焦氏族谱》记载,今焦坟村就是当时的守墓人定居发展而成的。焦芳墓坐北朝南,背面有小山为靠,东西有两个岗环抱,岗下有小溪沿着墓地呈“人”字形流入梁河,环境优雅。整个墓地占地16.5万平方米,比新乡潞简王墓地大出一倍,布局参照王侯规制建筑。该墓区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引神道,从最前面的石刻仪仗群到坟墓正门。第二主体部分,从正门直至墓园前。其中部分建筑已毁坏,从发现的建筑构建看,大门应为面阔三间的宫门形式的建筑,门前有条河(残缺,仅存东部约20米),大门后主体建筑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