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郑虔墓
  郑虔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唐-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郑虔墓,位于临海市大田街道白石村金鸡山东麓。1986年10月17日,临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墓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清同治九年(1870)台州知府刘璈曾予重修,1965年3月郑氏后裔筹资重修。墓面通高1.66米,宽2.1米,两旁设有莲花柱,中额镌“台教正宗”四字,墓面题“唐广文馆博士号若齐讳虔郑公暨夫人郭氏之墓”。1990年3月初,为迎接中国唐代文学会国内外的专家来临考察郑虔史迹,对墓地予以整修,墓坛筑有三台,台间石级相通,并在第一坛新建仿…[详细]
王审知墓
  王审知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坂中村西室山,又称宣陵,为开闽王王审知的陵墓,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迁葬至此。原葬凤池山,长兴三年迁葬莲花峰南麓的斗顶山,面对五虎,闽江横亘,旗鼓对列,气势宏伟。墓坐北朝南,-用条石围成长方形状,占地面积2599平方米。陵园内原有殿堂、碑亭、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又遭屯军盗掘。明万历三十年重修,墓顶立“唐闽忠懿王墓”石刻墓碑,陵墓是一座3层石台,四周条石砌造,台与台之间铺设5级石阶。台正面有两座并排的石墩,正面呈长方形,后端逐渐缩为半圆形。两墩前的平台用青砖铺成。墓前正中有一墓道,宽2米,两旁侍立4尊文武石像,6只石兽,整个陵墓结构独特…[详细]
蓝田胡达明烈士墓
  蓝田胡达明烈士墓胡达明(1913年—1946年),蓝田县孟村乡人,192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夏,加入中国0。历任0陕西省机器局支部书记,西安市互济总会委员,为红军募捐,动员工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因叛徒告密于1932年被捕,1935年春因病保外就医。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任省委职工委书记等职。1945年4月出席0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翌年9月,任豫鄂陕边区一分区的区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1946年12月2l日在解放柞镇的战斗中牺牲,寄柩于当地。l951年2月20日由其生前战友将墓迁原籍安葬,墓地占地约半亩,位于蓝田县孟村乡胡家村。四周花墙围绕,围墙…[详细]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9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圆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维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儿的坟茔。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径4米,沈维鐈墓高2.7米,直径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径3.15米,沈宗涵女儿墓高1.8米,直径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上刻正楷“沈宦坟界”,石桩高1.65米,宽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经过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圆整划一。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在儒学、法学、史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在国内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其墓作为研究其生…[详细]
株溪墓群
  株溪墓群位于安化县东坪镇至江南镇资水段北岸一带,沿资水走势呈东西走向分布,所占面积约0.5平方公里。至今为止,已发现11座,有的为双人墓室,有的为单人墓室,全部为元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墓葬。1985年5月,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启动,1986年4月,第一座墓在东坪镇株溪村被初次发现。1988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派出专家组深入现场开展考古斟查,由全国业内颇具影响的权威专家龚绍组担任组长,安化县首任文物所所长姚笑天配合。由于墓葬规制特殊,墓室早被-一空。棺椁、尸体均已全部腐烂,墓碑在文革时期被村民移作他用,没有实物能证明墓主真实身份。整个墓室为单人墓,造型为穹窿顶长方形,坐北朝南,长…[详细]
潘新烈士墓
  潘新烈士墓位于罗山县潘新镇李堂村丁岗。1945年10月,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署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在中原地区集结了30万兵力,妄图歼灭活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新四军第五师。在国民党步步紧逼下,新四军五师主力发动桐柏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为策应桐柏战役,10月12日,新四军第五师二分区第二十五团和罗山独立团攻打潘新店,以牵制国民党在罗山的驻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在攻打潘新店战斗中,当场牺牲了20多位战士。在清扫战场中,部队和当地政府将烈士们的遗体就近合葬于潘新镇李堂村丁岗。1999年,中共潘新乡委员会在丁岗潘新烈士墓立碑一座,碑文为“革命英雄永垂不朽”。1979年5月,潘新烈…[详细]
梁家汉墓群
  沙河梁家汉墓群位于大沙河北岸梁家村南。这是商河为数不多的经过考古发掘的古墓。 2005年6月,施工人员在沙河古道富民水利工程梁家段发现古墓,经过考古专家实地勘察,确定为一大型汉代古墓群,其中三分之一位于沙河古道中。为配合工程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与商河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处在沙河古道中的部分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器物特点、墓砖的大小分析,这些古墓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墓葬,从墓葬分布比较集中、皆为小型墓且多有陶器随葬的情况看,这个古墓群应该是平民的家族墓地,发掘的资料为深入研究商河地区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艺技术水平,思想意识,以及葬制、葬俗等方面提供了…[详细]
吴光集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详细]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981年。民国丙戌年(1946)重修时把…[详细]
米芾墓
  原米芾墓在丹徒长山下,后湮没难寻。明崇祯年间建纪念墓于今镇江市鹤林寺前黄鹤山下,“文革-”中被毁。1986年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于1987年元月竣工,重修后的米芾墓位于黄鹤山北麓,包括石驳墓圹,墓直径11米,坟包直径4米,-护墓石,台阶四段共60级,两边有玉带坡,平台3座,两边各有路牙,均宽为3.3米,在两边各置大理石制作的长条凳3个。墓的整个走向由上而下向北延伸,全长60米,绝大部分采用大理石预制而成。坟前立巨型石碑,上镌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所书碑文:“1987年春日重修,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门两侧各有一下方上圆雕刻云朵纹的大理石柱。墓前方50多米处平台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