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桥梁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桥梁篇

永嘉桥
  永嘉桥,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道光乙酉年(1825)被洪水冲塌部分,道光丙戌年(1826)修缮。桥为石质券拱桥,4墩5券,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九曲河上,是321国道泸隆路的交通要道。桥长50.12米,宽7.13米,高约12.7米,条石砌筑。桥面两侧有条石护栏,护栏高0.8米,宽0.4米。桥的4个桥墩上的拱肩部和5个券拱顶部原各有龙雕1尊,共9尊,“文革”时期被毁。嘉明镇政府办公院西南角立有1通石碑,碑宽2.62米,厚0.135米,高0.9米,保存较完好。正面阴刻行楷“永嘉桥”三个大字,字宽0.65米,高0.77米,下款为“四川分□寕□黄士瀛题”。背面刻桥碑志,下款为“邑举人彭达训拜撰,…[详细]
漕宝路七号桥碉堡
  七号桥碉堡位于上海市漕宝路七号桥。这里,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抗日武装歼灭敌伪军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又曾发生人民解放军进军大上海途中与国民党守军的激战。为此,1987年,这里被上海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七号桥抗日、解放战争纪念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七宝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广场,请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设计制作了一座革命勇士形象的雕像。1996年4月,被列为闵行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纪念地)。昔日之战场,如今已树绿水清。建于漕宝路七号桥的“解放战争纪念馆”(包括战士雕像、英雄纪念碑和作为历史…[详细]
魔鬼桥
  魔鬼桥坐落于德国萨克森自由州格尔利茨的一个公园中,之所以被叫做魔鬼桥,是因为中古世纪的人认为这类桥建造困难,必定需要魔鬼帮助,所以命名魔鬼桥,在欧洲国家,有很多名字为魔鬼桥的石桥。这座魔鬼桥建造于1860年,在其建造过程中,其他的岩石结构也被建造在了桥梁周围,这使得桥梁更加的迷人。魔鬼桥最特别的地方是和它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了美感,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可惜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它,现在已经不向公众开放了。Devils Bridge (Görlitz)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美丽的魔鬼桥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详细]
亚历山大三世桥
   介 绍 在巴黎有一座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大桥,这就是亚历山大三世桥。大桥于1900年巴黎博览会前建成,全长107米,是一座单拱铁桥。为了不影响两岸的视野,桥身建造得特别低矮。 它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送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 大桥将两岸的香榭丽舍大道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桥的两端各有一对立柱,柱上的青铜骑士雕像造型生动。桥身装饰以水生动植物和花环为主,小爱神路灯精致可爱。 交 通 地铁8线Invalides站。法国巴黎…[详细]
红花溪回龙桥
  地址:通江县民胜镇(现属于诺江镇)焦坪村四组及周子坪村一组交界处红花溪上回龙桥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为石板石礅平桥,东西走向,桥长9米、宽2.25米,距河面高3.1米,桥两侧原设有护栏,两礅三孔。东西两端条石叠砌堡坎做礅。礅宽0.66米、高2.70米,用7层条石堆砌,礅北端成鱼嘴形,礅两端宽于桥面,桥面三排巨石平铺,桥面下原有枕木6根,已腐烂无存,留有隼孔。桥东端左侧桥下自然石立面竖书“道光八年正”。红花溪古道是连接陕西洋县,经通江(洋壁道)至巴州的古道(洋壁巴道)。现存石板铺设的道路约2公里,蜿蜒曲折,因山就势,留有歇脚平台。该桥西可经通江民胜、杨柏、巴州水宁寺、清江渡、巴州治达成都或…[详细]
三古石桥
  众多的桥梁不仅沟通了镇乡和附近市镇的交通,而且具有珍贵的建筑艺术价值。现属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有通津、洪济、广惠、万奎、万古、垂虹、望月等八座。其中至今被称为南浔三古石桥的是: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1989年3月三古石桥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惠桥:位于在广惠宫前,为单孔石拱桥,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庆五年重修,同治五年重建。桥长18米,宽3.3米,拱矢高5.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通津桥:位于旧时南浔镇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华的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小街名叫丝行埭,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洪济…[详细]
福事桥
  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青云村28组,跨沈庄漾。始建无考。民国13年(1924)重建。(桥额上镌有“甲子”和“里人重修”字样)梁式五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31.4米,宽2.1米,跨径20.04米。中孔跨径6.05米,中孔高3.6米。有4组排柱,排柱中为花岗石,两侧为武康石,金刚墙基本上为青石与少量花岗石砌筑,桥面两边的面石为花岗石,中间的为武康石,余为花岗石,传递着此桥历代修缮的信息。(江南一带造桥,宋元时常用武康石即紫石,明代时常用青石,清代和民国时常用花岗石)福事桥桥名的解释,一谓“幸福的事”。《荀子·仲尼》中云:“福事至则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另一谓“祭祀斋戒等求福的事”,《明史·后妃转一…[详细]
西螺大桥
  浊水溪为台湾中部重要的分界河,由于河面广阔,16世纪欧洲人所绘的台湾地图,甚至误将台湾分为北、南两岛。长期以来,两岸人民往来时必须倚赖竹筏等交通工具,若遇上溪水暴涨,则严重影响两地交通,因此一直有兴建交通桥梁的议论,在此情况下,西螺大桥便应运而生了。西螺大桥横跨在浊水溪下游,是两端分属云林县西螺镇与彰化县溪州乡的桁架铁桥。大桥于1937年(昭和12年)开始发包兴建,日治时期主要的建设部分为桥墩,之后因战争钢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设,成为未成道路。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在美援下于1952年5月29日再度开工并于1952年12月25日完工,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车。该大桥在完工之时曾是仅次于美国旧金山…[详细]
施塘桥
  施塘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大浦张泽街东南约500米。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塘桥建于清代,俗称北施荡桥,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30°)。桥通长24.80米,桥面长2.05米,中宽3.58米。净跨6.90米,矢高3.9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4.40米。西坡长12.30米,堍宽4.60米。东坡长11.40米,堍宽4.60米,平堍长3.30米。东西各有石阶17级,坡度14°。枕石共四块,长4.25米,宽0.30米,厚0.23米,间距3.80米。桥铭石长2.08米,宽0.58米,厚0.35米。券石厚0.25…[详细]
仙桥夜月
  仙桥夜月在东海镇,横跨东海,是陆丰县城连贯新旧墟的交通要道。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1524),其时为十三洞木桥。据《陆丰县志》载:邑南门外当新旧墟间,长一十三洞,宋宝佑甲寅知县肖泰夫建。民间相传桥建后桥神肆虐,为祈求神明点化,迎接仙人常临人间驱邪造福而得名。清唐熙初年因战事毁重修。雍正四年(1726)又被洪水冲断,重建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桥,长68米,桥身置石栏杆。乾隆八年(1743),石栏板折断,随以木板修复。乾隆九年(1744)端阳节,人看龙舟,争先拥挤,木栏损坏,溺死17人。后重用石栏修复。1934桥面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4.9米,桥墩保留。1969年桥面扩大补强加固,面宽加至8米,两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