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阳…[详细]
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详细]
马蹄寺石窟
  马蹄寺石窟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马蹄山中,这里山峦起伏,流水潺潺,松柏苍翠,绿草如茵,花草飘香,远在西汉初年,就是匈奴阿育单于的避署胜地。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迤逦近三十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晋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凿,先为郭的隐居讲学处,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时期曾有僧众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改名普光寺,寺内原存的金鞍、…[详细]
百寿岩石刻
  百寿岩石刻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距桂林市70千米,与永宁州古城隔河相望,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可达。此地人杰地灵,老人百岁者甚多。百寿岩以其“百寿图”闻名于世。宋绍定己丑年,古田知县史渭在他寿庆之日,特书写隶书大“寿”字,并请百名长寿者各书献一个小寿字,由名匠刻于岩壁两侧组成“百寿图”。独具匠心的是大“寿”字笔划中嵌入100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笔力遒劲,雕刻精工,集中国汉字演变、书法、雕刻于一身。“百寿图”刻于百寿镇夫子岩石壁上,隶书大“寿”字长175厘米,宽148厘米,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百寿图”中的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详细]
华盖寺石窟
  从甘谷县城沿316国道向西行,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10里,渭河南岸的二十铺村东头。因山顶绿草如茵,恰似一顶红教僧帽,戴在状如圆柱的红色悬崖之上,故当地人叫它-帽顶。又因山势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云端,如一把红缦绿顶的华盖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参差错落,状如蜂房故称华盖洞。山下原有一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主殿屋面上有三行铁瓦,人称铁瓦寺。该寺于20世纪60年代开通定(西)天(水)公路(316国道)时被拆除,故而华盖洞又称为华盖寺。华盖寺,西接朱山,红断晚霞;北临渭水,绿波萦回;南依秦岭,空凌险绝。山下定天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自古及桑梓胜境,是为佛家习禅,道家演…[详细]
青石关村
  青石关村乃齐鲁之要塞也,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村子东北部就是齐长城规模最大的关隘——青石关。该关形似城堡,长宽各百米,有南、北、西三座城门楼。西门通往今博山区的樵岭前村;南门上方曾经镶嵌着“青石关”石匾,现保存在关门东侧的民屋墙上;北门顶原建有重檐的玄帝阁,现仅存阁基,阁基下就是北门洞,门洞外是整块岩石构成的斜坡。这种在当地被称为“青石”的岩石,硬度很大。然而,就是在这坚硬的岩石上,南来北往的车辆轧出了三道深深的车辙。“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这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描写青石关的诗句。青石关地势…[详细]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位于昭觉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与普格县红毛依达乡毗领。西距西昌约5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56公里。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领导同志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往鉴定,证明石刻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来由凉山州文化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锡长僖、张延平等有关人员组成石刻岩画调查组,作了为期23天的清理、考古、测绘、拍摄和捶拓等工作。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于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详细]
即墨市鳌角石村
  鳌角石村位于鳌山卫镇天柱山北麓,全村共有546户,1990人,耕地面积1320亩。村庄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青岛市先进党支部、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小康示范村、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鳌角石村围绕茶叶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1998年以来,村庄先后投资460万元,兴建了鳌福茶场。经过多年的发展,鳌角石600亩茶园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为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支持下,村庄先后成立了青岛鳌福高效农业合作社和青岛金天柱山绿茶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青岛鳌福茶厂、青岛新鳌茶叶有限公司和青岛鳌海湾茶叶有限公司3…[详细]
凤翔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凤翔县城东北糜杆桥镇,距县城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寺庙座北向南,占地四十多亩,布局得当,结构合理,气势雄浑,造形美观。这里背山朝阳,环境清静,气侯宜人,风景优美。立身寺院大门口,放眼向南,眺望鸟瞰,秦岭群峰绵延不断,雍州城貌尽收眼底。宝灵公路就从寺院大门口经过,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交通便利,车水马龙。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据考证千佛寺属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昔日的寺院殿宇林立,香火鼎盛,弥阴蔽日,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闻名遐迩,在关中一带享有盛名,山势居高临下,形如…[详细]
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