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汉白玉石林
  汉白玉石林广灵县汉白玉石林坐落在县城西北部堪称华北地带物种资源宝库的六棱山主峰东侧。汉白玉石林在六棱山主峰东侧与阳高县交界的鞍口段上,海拔2175米。据测绘资料显示,石林平面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体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00米,景观柱型群体最高约30米。据介绍,这一区域内植被良好,树木、植物、动物、大理石、铁矿石等各类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自然景观的汉白玉石林,造型各异,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石林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方位来观赏,就会出现不同的景致,其中有“观音送子”、“渔翁撑舵”、“将军归来”、“群仙聚会”、“故土难离”、“蟾待天食”、“金鸡报晓”、“群羊暮圈”、“企鹅-…[详细]
回心石
  由青柯坪东折,跨石拱桥、绕东道院,沿阶约行1公里,悬崖绝壁就挡住了去路。在千尺幢的下端,“回心石”便迎面突现。这里道路十分险要,不少游记中都有关于“游太华山者,往往至青柯坪而止”的记述。旧时从玉泉院到青柯坪的华山峪道并未整修,行走艰难,攀登华山的游人能走到这里已然不易。而到此后,再往上行走山势只会愈加险恶,便有一些意志薄弱者不敢前进,回心转意,视险而归。正因为如此,古人又在附近四周的悬崖上刻写着“迈进”、“余勇可贾”、“英雄进步”、“脚踏实地,步步留神”等激励话。所以回心石是华山对一个人意志的检验。在这里是继续上山,还是折身转回,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现在华山道路几经拓宽、平整,从玉泉院到此已经…[详细]
南嵬石村
  茶业口镇南嵬石村位于龙山风景区境内,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南嵬石村利用村域内龙山风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注重做好做实发展生态旅游这篇文章。一是加强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投入,实行大户承包、以奖代补等方式,不断绿化荒山,因地制宜推进连片成片造林,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同时,加快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二是发展旅游,改善生态环境。南嵬石村紧抓机遇,按照“资源共享、利益分成、合作共赢”的原则,与金来集团联合开发龙山风景区,村委会通过二次流转的方式将本村800余亩山坡地出租给金来集团搞旅游开发。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打造以“…[详细]
狮子关石窟
  石宝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遍山嶙峋的奇峰异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描写它们“峰头石忽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瓣,觉其有异”。这些紫红色砂岩球状风化石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化奇观,与石钟寺遥相对应的正是这样一片崖坡,崖顶巨大的紫砂岩形同一只静卧的雄狮,隔箐相望,默默守护着石钟寺的“石宝”,因而得名“狮子关”。狮子关区亦有三处极为重要的石窟:其一为俗称“全家福”的南诏王及后妃子女雕像。其二为雕凿在狮子崖之下峭壁间的10号窟梵僧观音造像。窟高1.8米,上宽1.1米,下宽1.8米。龛内雕刻梵僧像一尊,高1.7米,头戴莲花冠,深目高鼻,背有佛光,右手结怖魔印,左手握净水瓶,脚…[详细]
石臼
  石臼位于日照市区东部,是日照的海隅要塞。其东南两面濒临黄海,西南面是三峰并立、势如笔架的奎山,北面是以雨后悬流如丝而得名的丝山,两山隔海相望,势如旗鼓之状。石臼始建,按口碑记传始于北宋之前,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县置日照镇。石臼时隶属日照镇。元佑三年,随日照镇一并划归胶西县(今胶州)辖于密州。南宋时期的金朝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改日照镇为日照县。石臼,又是隶属日照县的三个半镇之一。光绪《日照县志·古迹》记载:“明统志谓日照新辖四镇,有石臼、涛雒、沙沟及梁乡之半。”考石臼之称,有传是以原来村后大片裸露花岗岩上遍布“碓臼”状穴而得名;也说,宋时李宝破金兵屯…[详细]
思南石林
  思南石林思南石林主思南要分布在长坝景区和荆竹园景区,石林出露面积分别为4.9km2、2.3km2。两片石林隔江相望,地表水沿可溶性碳酸盐岩的裂隙进行溶蚀和侵蚀,形成丛林状蚀余残留体,石林间有很深的石沟。思南石林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空间上连片分布,类型众多,包含了石芽发育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的各种形态,有针状石林、剑状石林、塔状石林、柱状石林、城堡状石林。林区形状多变,景色秀丽,能从小中见大、大中见巧、巧中见奇、奇中见幽。这里石林与树林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思南石林还形成了许多惟妙惟肖的象形景观,如老虎石、…[详细]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俗称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贝达社境内,距州府结古镇20千米处。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是由文成公主选址,在大译师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左右开凿,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代祖丹联姻,在勒巴沟岩石上凿刻主要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摩崖,贝大日如来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汉刻文,章冈及卓拉摩崖组成,面积约350平方米。内容有大日如来佛八大菩萨浮雕、古藏文刻文“所、依能依颂”、“祝辞”、“具摩崖简志”、汉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章冈的十方佛和古藏文《普贤菩…[详细]
南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详细]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马蹄寺石窟群中,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 金塔寺石窟开凿在大都麻乡刺沟内的红砂崖壁上。共东、西两窟,均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详细]
林旺石窟
  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7米,宽1.05米。门边饰束莲珠顶圆柱。门顶雕尖拱状额楣,额内填饰火焰宝珠、穿壁龙等。门两侧雕力士1尊,圆形光头,头手残失,上身袒帛于胸前交叉,下着裙,赤足立于须弥山形台座上。两力士外侧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据碑文载:该窟为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临水县令李子良出资凿建,至隋开皇七年续营而成。窟门上方雕单层覆钵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凿尖拱额龛1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