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马泰拉的石窟民居
  这是一处在地中海地区史前穴居人居住过的地方,是最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住地范例,并且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极其协调。第一处居住区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而后所建的住宅区则证明了人类史上一系列的光辉历程。马泰拉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居住,位于意大利南部马斯利卡塔(Basilicata)地区的马泰拉市,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初称做“sassi”的窑洞。历史上马泰拉地区人们主要从事农牧业,现为马泰拉省的省会城市。数层的小楼构成了马泰拉建筑的主体,楼房笔直,设计往往考虑到采光、风向和水的利用,城市处于自然的组织状态,简单的洞室是最原始的开凿物,有支…[详细]
石景峡
  石景峡位于临洮县东北40公里,界于峡口、站滩交汇处。马啣山是甘肃东部黄土高原的最高峰,是临洮北部的一道屏障,山顶常年白云缭绕、雾霭迷漫,是古“洮阳八景”之一。石景峡蟠龙寺是散布着的庙观群的总称。蟠龙寺九天圣母殿向下在6米高的石崖下跌宕为一石潭,地人叫做崦滋。潭底可开可闭,开时深不见底,水在其中打旋,闭时潭水清澈见底。山峰上各式各样的奇峰怪石,各个都有相应的形象和传说。有所谓的“母子石”,还有南海观音路过此地,看到此地景色秀丽、属于修行圣地而将行船停泊于此的“石船”,还有神人的“点将石”等。清仁宗嘉庆二十年(1815年),狄道大旱,八方香客三拜求雨,祈求显灵。随后他们虔诚捐助,开始大兴土木,一座…[详细]
陡坑石刻
  营山地处四川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与渠江之间的分水脊之上。由于受地形地貌、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等诸多影响,经常发生干旱。明清以来,曾遭受大旱三百余次,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大旱之后,常又发生洪涝,形成旱涝交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史志》有“田土龟裂”、“禾苗枯焦”、“赤地千里”、“粮食绝收”、“米珠薪桂”、“吃树皮、草根、白泥”、“人相食”、“饿殍载道”、“尸横遍野”等悲惨景象的记载。县内陡坑电站附近一石壁上,镌刻清末出现的两次大旱灾的史实就是一证。此石刻虽经近百年风雨侵蚀,但字迹清晰可辩。其文曰:光绪甲辰五月中旬旱既太甚禾枯可焚百般祈祷效无一分群说有验昔年陡坑道光四年旱亦绝伦众用水车车水未旬忽…[详细]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现存有400多方(处)摩崖石刻及碑刻,其中唐代摩崖石刻7处,其余均为宋代和明代所刻。唐代7块摩崖石刻,其中3块是五言诗,4块题刻。唐代摩崖石刻在江淮地区不可多见。宋、明、清较为珍贵的摩崖石刻有宋辛弃疾的《游琅琊山》、丁介延的《重游琅琊山》、燕度的《同游琅琊》、郑东的《秋日游琅琊》、王宸的《来游》、王奥的《游记》、杜符卿的《游琅琊开化寺》、《游琅琊山谒》、燕南公弼的《丙寅来游》;明代有肖崇业的《秋游琅琊诸胜》、郝良臣的《再游琅琊寺》、邵富的《重修“重熙洞”》、卫鹤的《游琅琊诗》、殷从俭的《憩饮三友亭》、黄延用的《“乐岁丰”诗》、江左殷的《登琅琊游》、王子…[详细]
郫都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四川郫县郫筒镇,是一座废弃的寺庙,仅剩下一间大殿、一间后殿和一间偏殿。在郫县郫筒镇长乐村的乡间小路旁有一座废弃的石佛寺,仅剩下一间大殿、一间后殿和一间偏殿。大殿占地约上百平方米,10米左右高,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大殿内堆放着谷草、农具等物品,殿瓦也都残败得四面透光。就在这破败不堪的大殿四壁上,却到处可见绘画精美的壁画!殿墙四壁的最下方是彩绘图案,上面是黑白涂绘的壁画。画面上有佛像、人物、动物和树木的图案,还有诸如“住善国如来舍身未因、太子里拜仙人为师尊、住善国仙女试道心”等文字注释,每幅画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流传悠久的故事。粗略统计,整个殿墙上的壁画至少有40多幅,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图…[详细]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南朝(559年)南京江宁区上方镇石马冲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宁县上坊镇西北石马冲。  陈霸先(503—559),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初仕梁,官至交州刺史,后佐王僧辩讨侯景,移镇京口(今镇江),僧辩行废立,霸先杀之,迎梁敬帝萧方智复位,自为相国,封陈王,旋废梁称帝,国号陈。在位3年,永定三年(559)六月崩,八月葬万安陵,谥“武帝”。皇后章氏亦葬此陵。  陵西南向。据《北史?孝行传》载:陈亡后,僧辩子王颁,集父之旧部,夜掘武帝陵…[详细]
白沙陨石坑景区
  白沙陨石坑景区白沙陨石坑位于牙叉镇东南9公里白沙农场境内,直径3.7公里,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也是目前我国能认定的唯一较年轻的陨石坑,更是全世界十几个伴有陨石碎块的陨石坑之一。陨石坑周缘环形山脊连续较好,仅在西南缘受两条溪河冲刷而出现豁口。开车深入到陨石坑腹地,站到一片茶林之前,远远望见峭壁上有一大片被巨大力量冲击的痕迹,这便是70万年前陨石冲击到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科学家对撞击白沙大地的“天外来客”的大小进行了科学估算,认为是直径380米的陨石,撞击能量差不多相当于360颗投放在日本广岛上的-。海南白沙陨石坑不但发现有陨石,而且坑形地貌以及撞击形成岩石变质与震裂构造十分明显,是一处珍稀的…[详细]
拉稍寺石窟
  介 绍 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是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山中曲径幽林,百鸟争鸣,空谷回应,与水帘洞隔山相对。《武山县志》载,相传鸠摩罗什运鬼斧神工,拉树梢成山,因有此名。 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旁有北周武成元年墨书题记。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详细]
化子坪黑泉驿石窟
  化子坪黑泉驿石窟位于化子坪镇黑泉驿村,距县城40公里,依崖开凿,单室独存,窟石宽8米,深9.7米,高4.5米。窟内残存8尊较完整造像。窟室内有两根连接窟顶的石柱,其上浮雕小坐佛,束髻(有的头残缺),面部线条简单。右边石柱上方开龛,龛内雕有观音菩萨1尊,头戴高花冠,宝缯飘外。冠中有一小化佛,观音袒胸露肘,有腕钊,胸饰璎珞,披络腋,披帛从右肩飘向后方再绕右膝,下著裙。娥眉微竖,鼻梁隆起,朱唇锁闭,有毫光。左手拄方形台座,右手置膝头,手牵巾。右脚弯落在台座上,左脚轻踏莲花。侧身坐在长方形的台座上,显示出神态温柔而飘逸的样子。窟室右壁上方残存6尊造像,其中5尊坐佛,l尊观音造像。佛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详细]
西石窟寺
  西石窟寺位于封龙山南坡,约创于北齐时期,北宋时达到一定规模。原是一处寺院,有殿宇、禅房十余间。现房舍全无,仅存三处石窟。近年建了一座廊不是廊,房不是房的建筑,挡雨不遮风,也算是一种保护。仔细观察,在岩壁上尚存一些凹槽,大概是当年立柱搭梁之处。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是最西边的三世佛(三号洞),正中为观世音像,左为骑坐大象的普贤菩萨,右为骑坐狮子的文殊菩萨像。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像也未躲过“文革”之劫,均被砸毁,现仅存大象、狮子的残片,后将残片与水泥混合修复,但工艺实难恭维,粘贴在水泥墩上的残片还是值得观赏、探究的,由此尚能想象其完整状态的精美。周围洞壁上刻满小佛像,观音菩萨背光之后原有十八罗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