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西峡颂摩崖石刻
  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俗称“黄龙碑”,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西峡颂摩崖碑高2.2米,宽3.4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为表文形式,隶书阴刻12行,385字,每字9至10厘米见方。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石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正文之前阴刻黄龙、白鹿、甘露、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图像。碑刻四周有宋元符、乾道、淳熙年间及清光绪、民国年间一些文人官宦访古题刻30多处及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题“东汉摩崖刻石”及“西峡颂”。西峡颂左下方另有一汉隶摩崖石刻,俗称“桃花碑”,东…[详细]
寒亭暖谷石刻
  寒亭暖谷石刻 时代为唐至清。位于湖南省江华县沱江镇老县村蒋家山。寒亭暖谷石刻被称为“江华石刻书法之长廊”。 唐永泰二年(766),江华县令瞿令问筑亭,道州刺史元结作《寒亭记》,摩刻于亭后。宋治平四年(1067)邑尉李成凡、知县蒋祺游寒亭,于亭西见一谷,命人掘之见一洞,陪同人蒋之奇命名为“暖谷”,并作铭摩刻以记之。明,江华教谕滕元庆之摩刻为“乾坤辟混沌,洞上列亭幽,独秀云山里,清风万古秋”。故称“寒亭秋色”。自唐以来,文人学士留下石刻近70方,大多数保存完好,清晰可辨。 至今寒亭暖谷石刻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其分布较集中,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最大的3平方米,最小的0.2平方米。从书法看,集…[详细]
仙字潭摩崖石刻
  仙字潭摩崖石刻 位于漳州城西北30公里处华安县沙建镇九龙江支流汰溪中游。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溪水折曲成潭。北岸临水悬崖的峭壁上,遗存着许多古石刻,除“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一处为汉字外,其余都是离奇古怪的纹样。纹样有大至长0.74米、宽0.35米的,有小至长0.15米、宽0.09米的,形状各异,共50多个,占位长30余米,像是字,又像画,还似符号,神秘深奥,人莫能识,于是讹传为神仙所书,故名“仙字”。此地亦因之称为仙字潭。唐代韩愈译之为“诏□(原注:阙一字)黑视之鲤鱼天公卑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唐代李协辨之为“泉漳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水清,千年不惑,万古作程”。20世纪初尤其是50年代…[详细]
三战三捷石刻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以下简称三战三捷)是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湘北抗日和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它刻石于1942年12月,选址于大云山隆兴宫西侧200米处的一块大石崖,1998年7月被岳阳县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级人文景点。三战三捷摩崖石刻是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湘北抗日和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时任临湘县长王翦波请杨森题字,杨森欣然命笔。王翦波召来40名石匠,历时两个月完成。整个石刻分三大部分,即三战三捷四个大字的石刻,65个注解碑文石刻,三捷泉源石刻。三战…[详细]
郭璞峰摩崖石刻
  郭璞峰地处昌江区南部山区,因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寓此而得名,现为省级森林公园。郭璞峰深涧中有多处元代摩崖石刻,为居住在郭璞峰下的鹊湖徐氏族人所刻。2018年3月9日,该石刻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郭璞峰下的鹊湖徐氏成为当地望族,人才辈出。元代元统年间,徐晋(号洁山)官至黄州府学教授。晚年居郭璞峰下。徐晋生有四子,均在外为官,且有政绩。徐晋三子云壑起初在长沙郡任司法官员,因平浏阳冤狱有声名,而升任广西安抚使。在广西安抚边境部落有功,再升任兵部郎中,兼管湖广省事务。他为人耿直,与当时朝中大臣不和,毅然归隐于家乡的郭璞峰山下。为便于出行,他带领族人在郭璞峰陡峭的山崖,錾石疏泉,…[详细]
古琉璃关摩岩石刻
  南江县琉璃古寺位于四川省南江县邻近郊区古道之旁,此地背山面河,古称琉璃关。琉璃寺很小,现把古琉璃关摩岩石刻记载如下。一、唐碑:《养生潭》唐禧宗入蜀刻于潭上石壁二、宋碑:《绍兴三年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府》弓级任荣记古琉璃关(琉璃寺)摩岩石刻三、宋碑:《古道边江夏水瀑涨,则不便往来,命道人何永德,凿岩载石,以取道焉,庶为千古不朽之迹》大宋癸亥嘉太三年,科首侯南基,泊当境信士,石匠赵中顺记。四、清碑:《古琉璃关》光绪乙酉年新秋日立,赐进士出身知南江县事孙清仕书刑吏张丙阶建志 石工 郑德能造五、南江正堂:《禁养生潭》六、清碑《正堂张示渝涣户及河边居民人等知悉.照得上自关坝两河口起下至元滩场止,每年于惊…[详细]
阮鹗墓石刻
  枞阳县山西北麓的“黄龙出洞地”,有一座占地面积近四千平方米的墓地。整个墓地,从前往后,由牌坊、墓表碑、神道碑、华表、神道及其石雕像、拜台、祭台、坟冢、墓圹、墓后碑等部分组成,因势造形,因形起势,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墓地上的明代石刻,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价值颇高,安徽省内少见。神道两边的12件用整块汉白质石料雕琢而成的石雕群像,用料考究,体积硕大,集线刻、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于一体,技艺高超,精雕细琢,刀法复杂细腻,造型生动,神态逼真,是一个集人工之力、自然之力、历史之力共同雕塑的一尊尊精美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定名为“阮鹗墓石刻”,…[详细]
水牛山摩崖石刻
  汶上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镇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侧。摩崖刻字处为一长方形磨光石面,长2米,宽1.5米,隶书6行,共计52字。“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云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观佛”。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与泰山经石峪,铁山摩崖石刻风格相近。据《金百学》记载:“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经之有石刻……始于高齐,宇文周时。”审其格数,应与经石峪摩崖刻字的时间相同,水牛山摩崖当为北齐人所刻。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隶为主,间有楷、篆、行书,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书法家到水牛山…[详细]
山门洞摩崖石刻
  山门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文脊山下。汇集山、石、泉、潭、瀑、洞,寺等景观于一体。保护区域面积23.06公顷。山门洞古名石门,别称灵岩。在山门镇山门村境内。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独具一格。著名岩洞有朝阳、紫云、涟漪、枇杷、龙潭、灵岩六洞。其中灵岩洞(今名山门洞)最深,民国(宁国县志)称其:“石翌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宽约17米,高10米,游人过此,顿觉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第一个开发山门的是东晋时期的瞿硎。瞿硎隐居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此洞名为“瞿硎石室”,并立“晋隐者瞿硎先生之位”石碑。唐贞元间,于灵岩洞旁建寺(已圮),此后四方僧人云集,香火盛兴,文人雅士接…[详细]
紫阁峪宋明摩崖石刻群
  紫阁峪宋明摩崖石刻群位于户县太平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紫阁峪村南约2公里、紫阁峪河两岸的岩石上,在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宋、明时期摩崖石刻20处。石刻的字数从3字至45字不等,内容主要为宋明时期游人在紫阁峪中郊游,题名留念。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所见年款对于确认题刻的年代提供了直接依据; 摩崖石刻大部分为人名及年号,人名有数十位,身份有西安及户县本地的官员、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可见年款有“崇宁乙酉年”、 “元祐八年”等,记录的事件有“同游紫阁”等。其中“迂叟来”摩崖石刻为北宋司马光所留,年代最早(1072年);“迂叟”为司马光别号,在熙宁三年九月至熙宁四年三月,司马光任永兴军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