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案组成,两座亭阁式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偏右处。该亭阁为干栏式建筑,共两层,直坡屋盖。第一层屋顶中部刻有穿璧纹饰,其两侧上下刻有多条直线纹,建筑主体部分刻有穿璧纹饰,两处楼阁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侧亭阁上部和右侧亭阁之间横刻“-”三字、竖刻“元三”两字,疑为“文革”时所刻。在两处建筑周围刻有鹿、鸭、水鸟等禽兽,姿态各异。画面采用阴线刻手法,线条粗犷,风格古朴,具有明显的汉画像石韵味。1995年…[详细]
南阳桥摩崖石刻
  株洲县南阳桥乡竹园冲村的摩崖石刻墓碑为第九批省级保护文物,长期埋没于深山翠林之中,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这是摩崖石刻比较权威的定义。通俗而言,一般就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走到名山大川,兴致来了,诗情勃发,赋诗一首,作文一篇,将其刻入石头,就是摩崖。因此在名胜景区常见。比如著名的黄山摩崖石刻,可谓是名人荟萃,精彩纷呈,连康熙皇帝都没忍住手痒,御笔一挥,命人将其才艺刻入石头,供天下人瞻仰。当然,摩崖石刻倒并不一定都是铭诗刻文,也有造像具图的,从内容到形式,可以千姿百态,皆因人因事而异。株洲县南阳桥乡出现的摩崖石刻作品,竟然是将天然石壁作为刻字的墓碑,显然是一个…[详细]
磨山石刻
  磨山石刻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西南8.5公里处,磨山南缓坡中部一独立巨石上。巨石呈长方体,片麻状花岗岩质,高300厘米、宽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东壁较平坦,文字阴刻,刻面宽170厘米、高223厘米、字径11×14厘米,右起竖行,共71字。通过内容分析,磨山摩崖石刻记录了曾因石匠随意开打山石导致风水遭破坏及以后再行开打山石对实施者的处理办法。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年三月上浣公立。此石刻对研究连云港市古代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以磨山主峰和次峰中间平台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状外扩(东西长164米、南北长253米)。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七星岩摩崖石刻
  七星岩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七星岩风景区内,共531题,其中唐代4题、宋代80题、元代13题、明代146题、清代117题、民国10题、当代117题、年代不详44题,分布在石室岩、阆风岩、玉屏岩、阿坡岩、石峒等诸岩壁上,其中石室洞的数量最多,占唐至清360题石刻中的290题。肇庆市地处西江中下游,扼两广水道咽喉,历来是县、郡、州、府治所。风景秀丽的七星岩又是历代文人墨客驻足咏叹之地。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文学家兼书法家李邕在石室洞口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此后唐代李绅、王化清,宋代包拯、周敦颐、黄公度、郭祥正,元代杨庭璧,明代吴桂芳、俞大猷、吴国伦、陈璘,清代黎简、冯敏昌、屈大均、陈恭尹,以…[详细]
翠云峰摩崖石刻
  翠云峰摩崖石刻 [南京市老山林场西山分场翠云峰路旁�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地方志记载:“福字石,世宗(注:明嘉靖皇帝)御书,在翠云山下路旁”。现在,南京市老山林场西山分场翠云山路旁边、独峰寺下,有“佛”字摩崖石刻。如此,我们可以认为翠云山下摩崖明嘉靖年间就已存在,至于县志记载为“福”字,可能是县志记载笔误,也有可能是后人将明代“福”改刻为“佛”字。该“佛”字摩崖现为南京江北规模较大的佛教摩崖,而且管理保护的较好。西山地区翠云山宋代就有佛教活动场所罗汉寺,它位于翠云山阴;在山的阳面,还有名气不弱的独峰寺。“佛”字摩崖出在翠云山,不仅见证了昔日西山地区寺庙的繁盛,同时…[详细]
玄天洞石刻
  玄天洞石刻分布于玄天洞口顶部岩上,高约3米,宽约15米,多为民国及以前各代名人所题,刻字或古朴端庄,或龙腾凤舞,笔力功底深厚,字体楷书居多,行、草、篆书均有,整个布局颇有层次。刻字共9组,均为阴刻,字大小不等。从左至右为:右横刻“玄洞口云”4字,左竖刻“陈振声题,古播张维远刻”,楷书;右横刻“峭壁深幽”4字,左竖刻“里人王佐题”,楷书;右横刻“探玄索奥”4字,左竖刻“大坪徐笃光题”,楷书;右横刻“仙源”2字,左竖刻“徐映辉题”,楷书;右横刻“口口口口,4字,左刻“口口口题”,草书,字迹已不清;中横刻“玄门洞天”4字,左竖刻“口口贫后仁题”,右竖刻“民国廿一年五月”,行书;横刻“樊中圣贤”4字,…[详细]
三洲岩摩崖石刻
  北宋—明德庆三洲岩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九市镇三洲岩洞内。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见。在原有174人次题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题,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题,大部分题刻见载于清光绪《德庆州志·金石》,因风雨侵蚀剥落及其它原因,现仅存86题。最早的为宋庆历三年(1043年)转运使马寻与皇祐二年(1050年)祖无择题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绛记载壮族首领侬智高攻打康州,熙宁元年(1068年)南琴的武后更造字、周敦颐题名,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题名等石刻,现仅存南琴的题字。所存石刻以明代居多,宋代仅存6题,较有代表性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龚辉所题的“瑶华洞天”,明成化九年(…[详细]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镇,年代为明、清。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区内、龙湾之麓,距停车场仅200米。“潮音洞”这个名称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涛不绝,声如观音讲经说法,又如千僧诵经,妙响洗尘,故名。潮音洞为山石裂隙所成,从崖至脚高数十米,半浸于海中。洞有二门,通明如天窗,潮水奔驰入洞,浪石相激,声如轰雷。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声若雷鸣;晴天时洞内七彩霓虹闪现,蔚为奇观。是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明万历年间,抗倭将领在此树立“禁止舍身燃指”碑。洞内石壁留有明代将军徐景星、清代康熙帝…[详细]
《新寨题名记》石刻
  时代为北宋。位于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乡明溪口村。题名记对研究本省少数民族史有重要价值。 题名记刻于宋政和三年(1056),位于酉水、沅水会合处的崖石上。碑文记述了雷简夫与彭仕羲作战的情况,楷书,字径7厘米,32行,共412字。由雷简夫撰文,密甄升书丹,并载各路指挥官官职和姓名。因后人将字涂为红色,故俗称“红字碑”。 雷简夫知雅州,因土家族领袖彭仕羲起兵,三司副使李参等安抚不能定,会雷简夫往,至则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两砦,据其险要,拓取五百余里,仕羲内附,简夫以功擢三司监铁判官。 此记对研究本省少数民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又更正了旧府县志记载的内容,使失实300年之久的史事,得以澄清。 …[详细]
湖光岩摩崖石刻
  湖光岩摩崖石刻位于湛江市郊区湖光镇湖光岩风景区内楞严寺正殿顶部巨石上,“湖光岩”三字系南宋丞相李纲题。湖光岩之湖,本为火山口湖,旧名陷湖、净湖、镜湖。道光《遂溪县志》载: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陷湖自此得名湖光岩,渐成粤西名胜。“湖光岩”三字,楷书,字高约0.9米,上款“建炎三年”,下款“李纲题”,是李纲在粤罕见手迹。原字本为阴刻,1976年,管理人员擅自以纸筋灰按笔划填充使似阳文,又在字四周加框边似匾,有失原风格。1986年与楞严寺同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