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悟道庵石刻群
  悟道庵石刻群位于连云区宿城乡悟道庵旧址。有民初题刻4处,明清碑刻2通,悟道庵天然石门处有“念佛成佛”、“别有洞天”、“德云常在”振亚、许鸿宾的题刻3处,字径40-50厘米,楷书;另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了空碑》一通,碑高2.4、宽0.97米、额及边饰卷云纹,字径4厘米。山门内东壁嵌清顺治重刊《东海悟道庵碑》一通,碑文为《东海悟道庵碑记》字径2厘米,楷书,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海州知州杨凤等立,黄宣泰撰文。庵后井泉上西岩壁题“礼泉”二字,字径40厘米,东岩壁款署“民国八年许鸿宾”,楷书。此对研究云台山地区佛教活动、社会状况以及开发旅游资源均有重要价值,对书法艺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详细]
大嵩径摩崖石刻
  大嵩径摩崖石刻位于连平县油溪乡九潭村大嵩径、野鸭潭两地。为两题有关凿山开道的摩崖石刻。分别刻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二十二年。大嵩径石刻,镌于大嵩径河边石壁竖刻“大嵩径”3字,刻面长两米,宽1.2米,每字径0.6米,深0.01米,行书阴刻。上款“万历癸巳参政邑人李焘书”。下款“河源县忠信巡检郑德应修”。野鸭潭石刻镌于道旁石壁,标题为《大嵩径记》,全文约348字,有4字漫漶不清,其余仍可辨认。邑人参政李焘记,忠信里父老乡民赖崇学、翟仁聪等人立石。刻文记载明正德、嘉靖年间当地农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史实及明万历年间,河源县忠信司巡检郑德应带头捐俸募工开辟大嵩径乡道,沟通九连至油溪的交通。198…[详细]
阿什哈达摩崖
  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距水面高约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3行。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处,坐东向西。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08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正书竖刻文字7行。碑文记述了明辽东部指挥使刘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第一次时修建龙王庙,第三次兼任造船总兵官又重修龙王庙。《明实录》卷90载:“比进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今…[详细]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详细]
罗浮山摩崖石刻
  罗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博罗县罗浮山。罗浮山原有九观十八寺,石刻多分布在这些寺观的周围。-物普查核实,共有宋代以来题刻130多题。分布在五龙潭、白鹤观、宝积寺、黄龙洞、华首台、朝元洞、酥醪观、朱明洞和石洞等处。内容多为有关古建筑的建置沿革、名人题刻、乡规民约、官衙文告、山林管理等。字体有篆、隶、行、楷、草。“罗浮”摩崖石刻为罗浮山年代较早,且有一定书法艺术价值的一题石刻,位于白鹤观后五龙潭边石崖上,阴刻篆体,字大1.50×1.20米。右边刻有“淳熙己亥良月望日”八字,左边刻有“郡守睢阳吴裒男有书”。这是一题南宋石刻。在其旁有一题北宋石刻,为“长寿涧”三字,下刻“圣宋皇祐二年润十月二十七日,提点诸州刑…[详细]
五龙岩摩崖石刻
  五龙岩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西约4公里,位于琴江镇西外村,西华山南麓。长150米,最宽处约3米。岩中石刻多处。宋陈孝荣题刻:行书阴刻“清胜五龙岩”五字,繁体。“清胜”二字在上,长120厘米,宽57厘米。“五龙岩”三字在下,长180厘米,宽57厘米。左下阴刻竖行楷书“嘉定己卯结夏日邑人陈孝荣书”数繁体字。陈孝荣系陈敏第七子,官武经大夫,殿前司催锋军统制。宋赵东之七律《停骑》诗刻;诗后有文曰:“嘉熙戊戌上已,邑令三山赵东之来访灵迹,偶得句,因笔于石。”元李克家诗刻:诗共两首,即五言诗《昔人题诗》,七律《一枝绿竹》。诗前有引言曰:“天历二年己巳冬十月,朝观五龙岩。昔贤留题,追和二首,丰城李…[详细]
丹城石屋及摩崖石刻
  丹城石屋及附近摩崖石刻,明、清,在县城西北0.5公里处蓬莱山山腰处,背山而面向东南。周围竹木葱郁。石屋实为几块巨石形成的石穴加以修整而成。其上覆巨石为顶,洞内右侧巨石作壁,左侧岩石上填充少量块石成壁。后壁隆起向外倾斜延伸。据道光《象山县志》载:“石屋岩面开敞如屋,其邃可容数百人。” 石屋附近原有八景,现尚存摩崖石刻多处:东侧30米小径刻“游春径”,东50米刻“飞霞洞”、“眠云坞”、“蓬莱胜景”等;坡上雨香庵西侧小池边刻“洗心池”,旁有“移情台”石刻,雨香庵北侧的小涧边,刻有“流华涧”。池上一直立崖刻有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钱泳隶书题记。其西南崖上有石刻“招鹤峰”。据历史文献记载,历朝文人墨士多登山…[详细]
熊文灿故里石刻
  熊文灿故里石刻,开凿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岩壁上,坐东北向西南,镌刻于清道光五年(1825)。石刻长5.1米,宽1.3米,上款刻“万历丁未题名碑省志俱作永宁卫籍泸州人”;正文阴刻楷书“熊文灿故里”五字,字径0.6米;下款刻“丙子科举人后裔熊钟璜题,道光乙酉岁九月谷日”。石刻表面生长有地衣和苔藓,且风化严重,字迹局部剥落。熊文灿,为今日泸县云锦镇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任福建巡抚、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等职,总理南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崇祯十二年(1639),由于招抚张献忠失败而被捕入狱,次年被斩。此石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1989年12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详细]
赵八洞石刻造像
  赵八洞石刻造像为章丘最大的石窟造像,位于章丘区阎家峪乡赵八洞村南800米处,位于西山峰下,东、南、西三面是山崖峻岭,从赵八洞村内有崎岖小路可达洞口。赵八洞为一自然石洞,洞口朝北偏东,宽有8米,深约50余米,高约5-20米。西南角有石床、石桌,再往西南有一深洞,洞口狭窄,仅可容身。进洞5米处南北两壁有宋、元、明代雕凿的浮雕造像85尊。距洞口1.5米处南壁有一石匾,上 书-“通天透地”4个行书大字,落款是“明嘉靖己酉岁四月雪蓑子苏洲为中麓山人龙洞题”。其笔势狂而不乱,神韵俱佳,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洞里钟乳嶙峋,地上水洼清洌,清凉沁骨,是一处绝好的避暑胜地。赵八洞石刻造像,于1979年9月被济南市…[详细]
石山摩崖石刻
  石山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田镇石山村委会石山东北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坐西南向东,呈正方形,石刻周边刻有云纹,高1.65米,宽1.55米,总面积2.56平方米。全文共762字,竖刻48行,每行16个字,楷书。内容主要记述通判吴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平定瑶乱”的情况。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广东省文化厅拨款在磨崖石刻上建造占地总面积58平方米保护亭,摩崖石刻对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注:1983年6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17日公布为省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