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华阳洞摩崖石刻
  华阳洞摩崖石刻位于句容市茅山镇红庙村茅山风景区内积金峰南,华阳洞口朝西是茅山最大的溶洞.摩崖平整开阔,上面刻有唐代至清代游客的题名数十方.摩崖上部正中刻“华阳洞”三个特大楷体字,底径约1米许。在众多的题名中有宋皇佑二年(1050)和迪、陈辅、郭微、太常博士的题名,仍清晰可读。其他明代人的题名较多,如正德辛末(1511)四月十七日题“太原乔宇、京口和镒、何贯、孙瑶同游”。嘉靖四十年(1561)书“栖玄”二大字。现状保存较好,被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下方和溶洞进行了开发利用,时刻的字迹风化现象较严重。2006年6月5日,华阳洞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侯山摩崖石刻
  侯山摩崖石刻位于饶平县海山镇浮任村侯山上,当地俗称“松磐石刻”,刻于清代。松磐由巨石组成,周边有榕树,构成一幅天然景观。在巨石上有4面石刻,其中3面朝东,1面朝北,总面积约为8平方米。分别为“海山之雅”,行书横写,字大35�35厘米;“松磐胜概,坐憇堪忘俗,登临可问天”,行书,横竖写结合,字体较小,落款“侯山林弘度题”;“山海奇观”,行书横写,字大56�6厘米;“虫二”,正楷横写,字大65�65厘米,落款“会稽沈文耀题”。石刻较为集中,年代久远,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岩摩崖石刻
  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山南麓,是广东省现存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摩岩石刻群。潮阳东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石刻200多处,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壮,独瓶挂壁万年春”,署款“长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体苍劲挺秀。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陈宝通在东岩寺削发为僧,参惠照和尚为师,题‘一柱擎天’联并刻石”;东岩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飞云”两个大字,书法挺秀雄浑,气势磅礴,大字旁边,刻有“至正丁未春灵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东山时,上仰峰峦如黛,下观百里千川,远处…[详细]
赵王庙石刻
  赵王庙石刻赵王庙石刻位于磁县陶泉乡南岔口村东南800米处的岩壁上,壁对面原有赵王庙,故该处石刻称赵王庙石刻。据考证,该处石刻成于隋代。岩壁面东,上有龛7,其中大龛1,小龛6,龛内造像合计25尊。大龛位于壁中部,高近20米,龛尖拱额,边饰柱,内雕一佛二弟子。大龛南侧上下排列3小龛,北侧上方1小龛,下方并列2小龛。各龛内分别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尊、佛弟子3尊造像。在6号龛内有题记,记载了隋开皇年间开凿石窟的情况。在部分造像上刻人字形沟槽,原来在石刻外建有殿堂。该处石刻造像生动,时代气息浓郁,为冀南少见的有题记年代的石刻造像。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层岩摩崖石刻
  层岩摩崖石刻位于江永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潇浦镇层山村。始刻于宋沼平四年(1067),有字碑36方,无字碑10方,保存完好。“层岩叠翠”是永明八景之首,历代游人如织。这些石刻命题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士绅以及各地名士前来游历聚会时吟诵的作品。威望广泛分布于层岩洞内洞外各处,内容多为江永县当地风土人情、山光水色、历史人物与事件记载。威望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俨然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大观园。是的地方文化和石刻书法艺术集中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紫花岗摩崖石刻
  紫花岗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广海镇紫花岗。“海永无波”四字刻于高8米、阔9米的花岗岩石斜面,字高3米、宽2.2米,直书两行,双钩楷书,字迹清晰,笔力雄浑。是明代钦差总督张通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在广海大胜倭寇后书,巡视海道副使徐海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刻此记功。此外,在“海永无波”石刻前面南侧约50米处大石上刻有“波恬万顷”四字,字高0.9米、阔0.75米,阴刻楷书,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新宁县同守尤诗英和知县熊文华至此观光而刻。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城山摩崖石刻
  青城山摩崖石刻年代:清光绪、民国十四年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摩崖石刻有4处,最早的有唐初的“大字岩”摩崖石刻,也有清朝和民国时期名人留书,分别为“云巢”、“云根”、观日亭石刻,各石刻分别位于青城山山脚、山腰和山峰处。“大字岩”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现无存。其余石刻虽已历经数年,但仍然字迹清晰,保存完整。青城山摩崖石刻数量虽不多,但同青城山古建筑群相互辉映,对于提升青城山整体文化品位,有着点睛之用。保护范围:石刻分布范围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需岩摩崖石刻
  需岩位于于都县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乡桃枝村香台山。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王鸿隐居处。在香台山方圆约2平方公里一带的需岩、木樨岩、钓岩、涵虚洞等处的崖壁上,分布有4余处共18品摩崖题刻,题刻大多为王鸿亲自篆刻。据《中国人名大词典》记载,王鸿,于都人,字翼道,王羲之二十四世孙,博学善草书。一试不第,隐居山中,尝注太玄。需岩摩崖石刻为他在香台山隐居时所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历代文人墨客游记题刻。需岩题刻字体以篆体为主,也有一部分使用隶书和草书,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道观矶摩崖石刻
  道观矶摩崖石刻位于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黄狮岗村,宋、元代石刻。麻岩石质,壁面光滑平整,长约20米、高约15米。据清康熙九年版(1670)《麻城县志》载,道观矶摩崖石刻始刻于北宋年间,原有石刻5块,因历经一千多年风雨剥落和山涧溪流侵蚀,部分字迹部分已模煳不辨,现可辨认的有:“李志□游此、绍圣四年九月十九日书”,字径约0.7米;“壬戌三月上巳日、康伯携家游此”;“元祐……”;“大观……亭川”;“大元泰定……徵仕……”,均为楷书阴刻。该石刻字体苍劲,时代特征明显,史料记载翔实,内涵丰富,为两宋至元代时期麻城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详细]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草庵石刻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晋江市,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时进行了改建,它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庵内依崖壁凿成圆形佛龛,并利用岩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约1.5米,宽约0.8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相貌庄严,身体四周还镌刻有佛光四身的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摩尼雕像。草庵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作为摩尼教(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