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榆林悬空寺石窟
  榆林悬空寺石窟位于城南约55公里的镇川镇石崖底村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西南依群山,东濒无定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石窟原系西夏梦兀城前哨关隘,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石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大,古迹保存亦较完整。窟中凿有四方形撑顶石柱,柱之正面,彩绘创建寺观之僧人、道人画像2幅,其余三壁均彩绘山水风光,构图精美。窟之四壁彩绘神态各异之佛像万尊。窟之正面有泥塑高约3米许之静态佛、真武祖师及圣母等5尊大像。可见这里已是融佛、道于一体的寺庙。悬空寺曾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现万佛洞内…[详细]
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位于来凤县翔镇关口村的酉水河西岸峭壁上。石壁全长200米,在中段开凿4个并列的大中佛龛,南段雕造18个并列的小佛龛,共计造像31尊。造像年代为初盛唐。佛龛前原有三层木构窟檐,60年代被拆毁,佛像也遭到局部毁坏。北龛、中龛、南龛高度均6米余,中龛内雕倚坐弥勒像二北子二菩萨像,弥勒高5.3米。南、北龛均为一结跏趺坐佛二弟子立像。佛像通高5米。南龛南侧为双观音立像龛,菩萨高2.7米。小佛龛内各雕一立佛,高1.5-2米。佛像肉髻低平,面相浑圆,身着双领下垂式架裟。菩萨头戴高冠,披巾垂于腹膝二道,整个造型丰满,神态逼真,表现出典型的初唐时期的风格。仙佛寺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详细]
龙门石窟奉先寺
  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这尊佛像身披袈裟,面容丰满,嘴角微翘,略含笑意,眼帘低垂,宁静的目光蕴涵着无穷智慧,流露出对尘世的关怀。端庄大度、淳厚安祥的仪态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 位于龙门石窟内,步行即可到达 门票 包含于龙门石窟内开放时间 2月1日-3月31日:售票8:00-17:00,闭馆18:00;4月1日-10月7日:售票7:30-17:30,闭馆18:30;10月8日-10月31日:售票7:30-17:00,闭馆18:00;11月1日-1月31日:售票8:00-16:00,闭…[详细]
比莫贝卡特石窟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在相对密集的森林之上是大量的沙石岩,有五组天然石窟,里面岩画的历史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文明历史时代。21个毗邻石窟遗址的村庄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石窟岩画中所描绘的内容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比莫贝卡特石窟拥有大量精美的岩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从石窟的岩画艺术和石窟周围村庄这种岩画艺术传统的遗迹中可以看出,比莫贝卡特石窟是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石窟里岩石上的图像主要有犀牛、大象、马和家畜等动物,也可以看到当时家庭生活的场景——女人带孩子或者做家务、了解狩猎和战争情况。比莫贝卡特的一百三十个石窟…[详细]
昌马石窟
  在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紧靠村庄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南北走向的约50米的山崖,山体南北长约500米。昌马石窟,就坐落在这高高的山壁的最中央,离地面约25米。从石窟向南到昌马乡政府约5公里,从石窟向北到玉门镇及312国道约70公里。一般认为,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和玉门昌马石窟。所以说,昌马石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姊妹窟。昌马石窟开凿于五代宋初,后历元明又有续凿和修复。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马乡水峡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带。1932年12月25日8时45分,昌马盆地发生了一起震级为7.7级的强烈地震,震中在昌马盆地朱家戈壁一带,造成昌…[详细]
安干寺石窟
  安干寺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25公里龙王庙沟小河南岸,坐南向北, 由外廊和内窟组成,共有造像559尊,纪年铭文一方。外廊高3米,长8米,深3米,有方形廊柱2根,南壁正中辟长方形窟门。内窟高4,5米,宽4.8米,深4.6米,中有方形拱台1个,边长3.1米、高1米。外廊三壁与廊柱四面、内窟四壁均造佛、菩萨、罗汉像,排列整齐,群像密集。因长期风化,多数面目漫漶不清。窟门东框面上刻楷书题记一方:“华池寨主汉藩本门人马巡检李大夫先於阜昌口年自发虔心请到延长县青石匠王志瑛口夫为渊抚琪李打造石空(窟)佛像一堂内有菩萨南壁罗汉未了口李大夫男李世雄等请到僧德忍良朋住(主)持本院僧事请到王志瑛女孙冯佑等打造…[详细]
岗龙石窟
  岗龙石窟门源县克图东岗龙沟的岗龙石窟是青海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为数不多的石窟之一。雕凿于晋代(“岗龙”藏语,意为雪沟,因沟内冬季积雪不易消融而得名)。石窟开凿在南北长100米,高50米的红砂石崖上,由一尊佛像和一座石塔组成。石塔由莲共座,覆钵式塔身十三天相轮和日月塔刹构成,塔身腹部开凿有眼光门,其内供奉用红泥制作的许多泥佛像。这是一座典型的-塔,塔身通高6米,座宽2米,石塔左侧凿有一尊释迦牟尼佛,高1.2米,宽1.8米,右侧凿有较小佛像一尊,在塔的北侧还有一座高石崖,崖面上刻有藏文-,六字真言和小塔、小佛像及汉文“宝塔建在戊寅年”等文字。这些石崖上刻制成的佛像。-记录着这个地区历代藏族人对自己信…[详细]
吴官屯石窟
  吴官屯石窟(第五批省保)年代:北魏地址: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吴官屯村西约100米吴官屯石窟是北魏时期营造,东西长60米,高约3米,分布面积约1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开凿,现存窟龛32座,多为小型洞窟,或四壁三龛式洞窟。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及造像特征判断为北魏晚期雕凿,主尊造像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交脚佛为主,两侧雕胁侍菩萨。吴官屯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其中人物造型消瘦,佛像一律褒衣博带,“秀骨清像”,菩萨衣服下部的纹饰更加重叠繁缛。窟顶形式多样,龛面雕饰富于变化,龛面上方两隅多雕佛传故事,窟口上方崖面流行雕饰忍冬龛面,较晚阶段圆拱龛龛楣流行雕饰折叠格,格中雕坐佛,窟口外崖面出现幔帐雕饰。…[详细]
洞沟石窟
  洞沟石窟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东门营村西北海坨山麓,为一狭窄的沙砾花岗岩石谷,因石窟得名,谷内三面石壁,布满一排排座向不一、或圆或方的大小石窟,部分洞口已经坍塌,洞内凿有石室,多为3间1套,正中是居室,右为灶房,左为储物间,室内设有石炕、石枕、石窗、壁橱、灯台、气孔等,檐前有水流直通住室,似是供接雨水用的装置,灶房内凿有锅台、烟道、储物间设石条桌,此外还有马圈石室,内凿马槽,每室可养马3-4匹,中心部位有处较为宽敞的室,上下两层相通、门前凿有石柱,室高1.8米,深6米,内设方形石台,当地人称为“官堂子”,洞与洞之间布有排列有序的小孔,据初步统计,洞沟石窟共有石窟117个,350多个开间,此外海坨山…[详细]
一个庙石窟
  多么有趣的名字,作为莫高窟的一部分,精美的石窟壁画让这个小庙也珍贵无比。一个庙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约20公里党河东岸吊吊水沟中北面的断崖上。现存有两个洞窟,作东西排列,原有通道相连。西侧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人字坡顶,主室覆斗顶,甬道盝顶,有明显的改造痕迹。原设有马蹄形佛床,现仅残存后壁的须弥座。早期壁画、塑像已毁,表层为近代的壁画和题记。窟顶的莲花、团花图案当为宋代瓜沙曹氏归义军时期所绘,而前室东、西、北三壁下端男供养人像和榜题与永昌县西北二十余里后大寺天王阁的唐末五代所画供养人极为相似,应属同一时期作品。所以一个庙石窟上限当为五代,下限为近代。距此窟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