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

平阴书院泉
  书院泉又名东流泉,东流泉在洪范池镇天池山脚下的书院村,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故村名为书院。此处山环水抱,草木葱郁,清雅幽静,冬暖夏凉,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泉水从书院东天池山脚下的岩石缝隙中散溢流出,汇入边长约8米的石砌方池。池中水藻摇曳,鱼虾嬉戏,清澈见底。该泉常年涌流,水流极盛,是洪范池群泉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盛水期日涌水量可达8000多立方米。泉水从池南壁的石砌龙口中跌落至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水池,随之喷珠吐玉,沿小溪盘村绕户,穿林润木,汇入书院村西的汇泉湖中。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硒、砷等20余种矿物质,水质优良。当地居民不凿井,不设水缸,泉水日夜奔流,饮之延年。“曲水流觞,以娱…[详细]
汝城濂溪书院
  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041-1044年,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千百年来,汝城吏率其教,民怀其德,兴建书院永作纪念。从1220年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起,虽屚经盗火和沧桑变迁,但九异其址,薪火相传,一直保存至今。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明代两广总督、太…[详细]
洣江书院
  洣江书院坐落于云阳山麓,洣水河畔的狮子山上(现茶陵一中校园内),是茶陵古代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所州立书院。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由时任茶陵知州林廷玉创建。创办之初,格局宏敞,规制齐全。有主敬、行恕、修德、凝道四斋舍及讲堂、乡贤祠、汲秀亭等建筑。后历经战乱动荡,于清乾隆六年(1741)得以恢复。乾隆五十九年(1794)复迁至狮子山原址。再经多次改造扩建,增之御书楼、大成殿、崇道祠等建筑,刊刻《白鹿洞书院学规》,规制更其完整,规模更其宏大。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茶陵州立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为茶陵、安仁、酃县、攸县四县联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民国三十年(194…[详细]
莲华书院
  莲华书院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11栋徽派建筑老屋组成的,每一座建筑都是原建筑材料拆封标注后,运到滨州,再请安徽10多名老木匠完整地将老宅重新复原的。不只是建筑物独一无二,部分建筑还被取名百草园、三味书屋,让观者仿佛置身鲁迅先生的文章之中。这11栋老宅,成了滨州市黄河三角洲文化园·莲华书院的主体建筑。地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营业时间:全天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详细]
长沙城南书院
  南宋年间,儒学名臣张栻随父张浚迁居潭州(今长沙),常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游玩览胜,此处景色宜人,与岳麓山隔岸相望,遂有创立书院之心。此后开凿亭沼,修建精舍,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备,绍兴三十一年(1161),创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下。张浚书“城南书院”额。乾道元年(1165),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城南书院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对湖南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使之成为“昔贤过化之地,兰芷升庭,杞梓入室,则又湘中子弟争来讲学之区也”。书院旧址宽阔,屋宇引所、基地园土26处。书院有监院、讲堂、书房等六斋。另设纳湖、月榭、卷云亭、所雨舫、采菱舟…[详细]
浏阳文华书院(里仁学校)
  100多年前,浏阳文家市一些知名人士忧于当地文运稍逊而谋建了一所学宫(儒学设在孔庙的叫学宫,为秀才读书之所),名为“文昌宫”。道光十九年(1839)春,时任浏阳知县的胡芝房来到了文家市,在察看了集镇中街的文昌宫后,提议将它改为书院兴办义学,他的倡议得到了当地乡绅的积极响应。不久,当地人士便集资数千缗,良田数顷,在当地名儒刘大馥等的主持下开始兴建书院。书院兴建后,仍有人不断捐资助学,前后捐募的资产,除用于营建书院外,尚有山、田、铺屋出租,岁收租额700余担,以作师生薪俸膏火之用,极大方便了文家市及整个浏阳南区弟子入学,并取“文章华国”之义,为书院名。咸丰元年(1851)、同治三年(1864)、同…[详细]
潋江书院
  潋江书院位于潋江镇楼街,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庭院式建筑,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阁等组成,占地面积4903平方米。1929年4月,毛泽东作为红四军-表在这里传达了0六大会议精神,并在此主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1930年至1934年,书院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雕梁画栋的潋江书院,位于兴国县潋江镇横街,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朱门丹窗。建于乾隆三年(1733年),占地面积4903.8平方米。依山造形,五重递进,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宫和崇圣祠组成一个建筑群。由低而高,阶梯次,设计严谨,布列有序,气势恢弘,雄伟壮观。牒楼式门楼,坐西向东,以取“紫气东来”之意。歇山顶…[详细]
益津书院
  霸州市益津书院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高小学堂。2006年初,霸州市投资1750万元恢复重建益津书院。益津书院占地29.61亩,总面积19740平方米,由开放式文化广场、书画院和展厅三部分构成。文化广场占地9600平方米,设有牌楼、影壁、套方庭、游廊等,地面外铺大理石板材。灯光装饰为晚清民国华灯和王府庭院灯,并设立体音箱。西侧为四柱三楼柱出头牌楼及二柱带跨牌楼。影壁正面及背面分别饰以“千载文风”和“益津八景”(霸台朝阳、老堤晚渡、环城烟柳、堂淀风荷、东庙波光、苑口秋涛、盐池春鸟、北楼山色)浮雕。广场南北两侧建有套方亭4座,中以游廊相连,廊亭为古典木结构建筑、彩绘…[详细]
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是我省著名的书院之一,是在宋元明三代学宫的基础上,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创建起来的,迄今有250年历史,是公园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院内古树参天,蔚然深秀。文星朗耀,名硕辈出。里面有靖兴寺、宋名臣祠等著名古建筑。南宋学者张南轩、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时,醴陵进士吴猎与他们交游甚密。吴猎先从张南轩学,后拜朱熹为师。朱熹任潭州知府时,曾聘他的学生、醴陵学者黎贵臣掌岳麓书院。由于醴陵学者与岳麓书院人事交往密切,“醴人望风景从”,兴办书院。宋朝大理学家朱熹两次来醴讲学。一次是乾道三年(1167)往潭州访问张拭回来,另一次是绍熙五年(1194)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时。两次来醴都在醴陵渌江书院…[详细]
浏阳洞溪书院
  洞溪书院的前身是浏阳张家坊例贡生张良赞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于浏阳张家坊文昌阁的义学。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卒后,夫人遵其遗嘱,召集众人商议,推举乡贤张祖德、李元善经理,并将义学改为书院,取名“洞溪书院”。咸丰二年(1852)始聘名师启馆,时“远近士子麇至,至斋舍不能容”。乡人办学热情高涨,决意扩大斋舍,乃发起募捐。是时正值年岁丰稳,乡人捐资非常踊跃,数年间共募得白银17000余两。此事惊动了湖南巡抚骆秉章,他专题奏请朝廷嘉奖捐资人士,以促进乡村书院的发展。到咸丰十一年(1861)又捐白银25320两。浏阳知县邓尔昌详请议叙,湖南巡抚毛鸿宾冉次题请朝廷嘉奖。同治四年(1865),里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