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

昭化龙门书院
  昭化龙门书院唯一四川广元市昭化镇昭化古城相府街。龙门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嘉庆二十二年扩建,始为粮库,后改为学堂,初名葱岭书院,后称凤山书院,再改龙门书院沿用至今,寓“鱼跃龙门”之意。书院内现有一中厅,俗称“名伦堂”,是将当时昭化境内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记载于横梁之上,以表彰其功绩,现简称为“名堂”,这就是名堂一词的由来。保护范围:东至昭化派出所新办公楼西侧屋基,南至昭化古城石板街1米处,西至镇政府住宿楼东侧屋基,北至镇政府办公楼南侧屋基。…[详细]
大原书院
  大原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百多年的历史,是枣强历史上第一座书院。时任枣强知县罗廷唯,明确考定董仲舒为枣强人物,为表彰董子遗迹,在县治西侧建立大原书院。院内之门、堂、舍、亭、园皆取名于董子言行,门外设东西两个义仓,三策亭后立董子祠,选拔县域优秀学子入院深造。明朝万历年间,大原书院衰落。…[详细]
洙泗书院
  洙泗书院,原名先师讲堂,位于曲阜城东北4公里处,洙泗书院是儒学的圣地,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相传孔子自卫返鲁,曾在此删诗书,完礼乐,整理古籍。旧称孔子讲堂。元初,讲堂已毁,“故基化为禾黍”,至元三年(1337年)孔子55代孙、曲阜县尹孔壳钦出资因讲堂旧…[详细]
萍洲书院
  位于地处潇水和湘江汇流处的萍岛上,由抗法名将王德榜(江华县人)与席观香(东安县人〉捐资兴建。清光绪十年破土动工,越二年落成。从水滨到院门,有石级数十级。进大门,中为甬道,两旁植桂花树。环境幽雅,最值得称赞的是,不通汽车必须船往景点位置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西北郊…[详细]
郑公书院
  郑公书院位于淄川城区东北5公里处的黉山山腰,在郑康成书院旧址上重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王琮修缮郑康成庙碑文载:“县治之东距十余里有山曰黉山,汉儒郑康成关陕业经之后,避地于斯,以经学教士,因卜筑于山之麓。故今有晒书台,有鞭书草,炳炳在人传说,铭碣不及也。”为邑八景之一。史载:“郑公讲学于是山之巅,生徒远迩从之者千有余人。”郑康成书院金末曾毁于兵燹,元延二年、至正六年、明嘉靖五年、二十四年均曾修葺。新建的郑公书院为两进院落,大门面南,四周有围墙。建筑形式为硬山坡屋顶,覆黄色琉璃瓦。书院四周绿树环绕。由书院东行不远,有一片色彩斑驳的岩石,外高内低,呈撬起状。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沟壑。这里…[详细]
棠湖书院
  成都市双流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地处双流县的成都棠湖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集国有、股份、集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集团总资产5.7亿,净资产2.5亿。现有职工3000余人.集团奉行“大规模、高起点、集团化经营”的举措,以”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秉性求索于新的经济浪潮。科技的曙光引领棠湖集团走向未来之路,棠湖崇尚科技、依靠科技、尊重科技,投巨资于多个项目,密切关注最新科研成果并努力促成其生产实践,从而推动集团的产业革命。集团现已建成包括房地产、旅游饭店、生产加工、物质流通四大经济体系,众多经营实体分属各体系,独立运作同时实践着集团具有时代特…[详细]
兰台书院
  兰台书院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兰台路。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现存厢房两栋,形制基本相同。均面阔六间26米,进深12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该建筑为研究清代地方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荣河书院
  荣河听涛——传承文明,古韵犹存(荣河书院)荣河书院位于府州城大南门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书院分上、中、下三进院落,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旧时为府谷培养学生应试科举的最高学府,书院南临黄河,长桥如虹,魁星楼巍然而立,“荣河听涛”现已成为府谷胜景。…[详细]
雪山书院
  雪山书院是十几代纳西人的心血,已有几百年历史。书院藏书丰富,楼阁精美,自古以来都是纳西人学习汉文化的标志,培养了无数优秀的纳西学子。后来几经战乱,藏书也几次搬离书院,直到最近修缮重建,藏书归位,又有了当年的盛况。若是有心体验丽江古城的文化底蕴,可以到这里看看。…[详细]
桐冈书院
  桐冈书院位于东肖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举办进步读书会。1923年9月,在此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成为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