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塔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塔篇

江门龙光塔
  龙光塔位于江门市区南郊被誉为侨都“市肺”的白水带风景区最高点的牛头山上。塔为11层仿宋琉璃瓦塔,塔总高79米,其中贴金的塔刹高约18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27米。塔体比例适当、宏伟壮观、华美玲珑,为目前省内最高的仿古塔。…[详细]
梁妃塔
  梁妃塔耸立于赤城山顶,四面七级,似一柄利剑直刺苍穹,昂然与云霞相吞吐,蔚为壮观。站在梁妃塔下极目四顾,方圆几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东面国清寺近在咫尺,隋塔耸云;南望天台城就在脚下,古城新城,滔滔始丰;西望桐柏仙山若隐若现;北望天台山莽莽苍苍,层峦叠翠,气势巍峨。介绍梁妃塔位于赤城山,始建于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岳阳王萧察为王妃所建,比国清寺隋塔要早半个多世纪。萧察是我国最早诗文总汇《昭明文选》主编萧统(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大通中封岳阳王,为东扬州(辖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刺史。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诏灭佛,拆毁天下寺院4.6万余所,史称“会昌法…[详细]
五轮塔
  五轮塔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侧的山腰上,为佛教密宗之塔,由花岗石砌成,塔上镌刻金书梵文,塔高11米,由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5种几何图形构成五级,造型奇特,为中国大陆地区所仅见。其形代表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圆点,意为世界由地水火风空构成,故称“五轮”。 据1932年成嘉森所编《岳麓小志》记载,五轮塔“民国十三年(1924),为赵恒惕主省政府时所建”。1924年出版的吴晦华的《长沙一览》中提及该塔,称“民国十三年,为省政府所建造”。在1934、1936不同版本的《长沙市指南》中也有相同记载。1920—1926年,赵恒惕为湖南军政首领,他意图“联省自治”,于1921年7月发动的“…[详细]
朝阳双塔
  朝阳双塔朝阳双塔分别位于朝阳老城区双塔街的南北两端,相距300米.北塔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佛塔,从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东晋时期,朝阳是十六国当中的前燕、后燕、北燕三国的都城,名曰龙城。北魏灭掉北燕后,燕王冯弘的孙女入侍北魏皇宫,后被尊为皇后、皇太后。冯太后于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0年)在龙城立了一座思燕佛图(也就是佛塔)。这座佛塔的旧址就在北塔.北塔下面8米多高的夯土台基和东晋风格的龙凤纹方形大础石就是它的遗迹.隋代奉文帝之命营造的舍利塔也在北塔,冯太后的思燕佛图和隋代重修的塔均为木塔。到了唐朝初年,又在木塔的基础上建起一座砖塔,经过后世的几次整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塔。…[详细]
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麻扎塔格山(又叫红白山)位于墨玉县境内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东西向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拦头截断。山体呈长条形,东西向分布,山体东临和田河冲积平原绿色长廊,西侧被沙漠环绕,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区,它是受新构造运动的单面山,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红色泥岩、石膏和灰岩组成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红色砂岩、泥岩构成为红山,两山形似卧龙饮水。山体延伸至和田河而断陷地下,翘首挺立于河边;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东低。山体受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基岩裸露,多残坡积物。麻扎…[详细]
景罕玉兔塔
  玉兔佛塔始建于明38年(1610年),位于遮(放)陇(川)公路东侧,陇川县景罕镇政府1公里处的小山丘上。该塔在印度、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传说佛祖释伽牟尼转世为玉兔时曾在该地出现,并有一段玉兔救人出火海的佳话,故此塔又称玉兔佛塔,后毁于“文革”,1980年重修,由一大八小共九座涂金笋状佛塔组成,为小乘佛教朝圣的地方。每年傣历四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始,举行盛大--,历时三天,俗称“广母(佛塔)摆”,国内外游览者达数万人。每年傣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赕佛聚会,时逢“出洼节”(一种佛教节日),各族青年男女欢聚游玩,俗称“摆少三”、“摆冒摆少”(青年节之意)。十分热闹。佛塔所建…[详细]
衢州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宋,明修,清重建。座落在常山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暨天马镇南部的文笔峰(塔山)之巅。一九八二年二十六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文峰塔”在县东南山巅,乾隆戊予年(1168)知县苏王比建,明代万历年间知县唐三屏修,清嘉庆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圮,十八年知县陈生集绅耆等重建。以关“一邑文风也”,且建筑位置选择在山峰上,故取名为“文峰塔”。文峰塔系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9.5米,石筑弥须座塔基坚实牢固,由四层青石板构成,各层塔身三面开拱券门,另三面设假窗,每层菱角叠涩出檐并作发戗,翼角起翘,转角垂柱饰花篮,塔刹相轮均保存完好。该塔秀丽挺拨,造型优美,第二层的…[详细]
中江塔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详细]
朗池回龙塔
  回龙塔位于营山县朗池镇梅家梁上,系清道光甲申年(1824年)营山县县令杨上容主建。塔呈六棱锥形高33.2米,底坐过长3.8米。顶层边长2米。共九层,逐级上收,檐牙高啄,巍然矗立.每层六门,有敝有闲。底屋门柱上刻石为联“底柱枷阑澄朗水,奇峰拔地秀启绥山”上款书:“道光甲申孟春”,门额上阴刻“回龙塔”三字。三层、五层、六层、九层分别镌刻“威震江河”’、‘小鹰塔”、“光耀紫极”、“文运出震”横批于石额上.塔刹为圆锥葫芦状三级构成,均系青灰陶铸,“每级葫芦之间施莲花座衔接.底层葫芦四方的二龙抢宝于其上。”一、二层塔身原有彩绘,现已模糊不清。二层门首原铜铸二龙戏珠图案,昔清末民初遭雷击毁。塔内有石级88…[详细]
扬州文峰塔
  扬州文峰塔 文峰塔是水陆交通进出扬州的标志。“宝塔有湾湾有塔,琼花无观观无花”,这宝塔即为文峰宝塔,唐代扬州地图中,长江与扬州近在咫尺,为了减少长江对扬州的直接冲激,前人将长江和扬州相连处的运河故意凿成“之”字形,汹涌澎的江流斗折蛇行,自然得到缓冲,进扬州城时便如被训服的野马,增加了温柔敦厚之气。就在运河的转弯处的东岸,塔高耸而立,成为进出扬州所见的标塔,高塔“送夕阳,迎素月”,夜幕降临时,高处点燃灯火,为南来北往船只导航,“送客迎宾总是情”。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东岸宝塔旁文峰寺内。建于明朝万历10年,相传是为镇住扬州之文风,使学子在科举场上出头而得名。登上塔顶眺望,可尽览古运河及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