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崖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崖篇

东山崖墓群
  东山崖墓群 东山崖墓群位于三合镇东山一带,墓口距地面有一定高度,横向排列,视野开阔。M1早期暴露,方向5°,长8.6米、宽1.27米、高1.4米。东山崖墓群于1992年被公布为江油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经批准,省考古研究所、江油市文管所联合对29座崖墓进行发掘,出有陶俑、陶鸡等文物200余件。江油市政府已划定绝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该墓葬的发现为本地汉代丧葬习俗和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征。…[详细]
舒成岩摩崖造像
  舒成岩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中敖镇大屋村,时代为宋。舒成岩摩崖造像,是大足地区珍存道教石刻。以第三号窟紫微大帝窟为例,凿造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有紫微大帝,面西端坐双头龙靠椅上,坐身高1.30米,肩宽0.40米。在主像的左右二侧,各立一-神将,身高1.45米,均头戴束发金冠,冠侧有绳系于颈,身着铠甲,横目怒目。2000年,舒成岩摩崖造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七帽孔崖墓群
  七帽孔崖墓群位于笔山镇贝庄村,坐西北朝东南,分布在宽16米,高2.9米,距地面0.7米高的崖石上,有岩墓七座,呈横向排列,墓的大小不等,形制基本相同,墓门有正方形、长方形,层层内收,墓室呈长方形,部分设棺台,均为素面。其中M3外口沿呈长方形,高1.48米,宽1.38米。内口沿呈长方形,宽0.8米,高0.9米。墓道深0.5米,墓室为拱形,高1.3米,宽2米,深2.8米。此墓群年代久远,对研究汉代墓俗有一定文物价值。…[详细]
龙门垭摩崖造像
  龙门垭摩崖造像年代:隋至唐龙门垭摩崖造像又名龙门垭石刻,位于黑坪镇龙桥村三组龙门垭佛祖田,坐东向西,面积30平方米,现存共24龛。该造像刻于离地高0.8米,长7米,立面高4米的崖石上。龛均为长方形敞口穹窿顶。每龛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4号龛,长1.4米,高0.3米,共7尊造像,善跏趺坐莲台上,其下有一匾有文字记载,但字迹较模糊。2019年,龙门垭摩崖造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公崖墓
  李公崖墓 位于始兴县花山乡九莲塘村北山崖洞内。是一处明清时期把棺木葬于崖洞的墓地。岩洞长30米、高2.5米、进深2.5米。洞口朝南。有洞穴墓12座,砖室墓10座。洞穴墓的洞口用青砖砌封门,其中一处有3具棺木并列平放,绘朱色图案。砖室墓分布在洞穴墓前面,多数墓的前半部分突出岩唇外,有单室和双室。封门分别有“李氏佳城”、“万历癸已年秋”(1593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等字。…[详细]
柑桔梁子崖墓群
  柑桔梁子崖墓群(中江县)1.罗桂公路北侧山崖M1——11号墓保护范围:东至M11东缘外延30米,南至M1南缘外延20米,西至M1西缘外延30米,北至M1北缘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罗桂公路南侧山崖M12——15号墓保护范围:东至M12东缘外延30米,南至M12南缘外延30米,西至M12西缘外延50米,北至M15北缘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
  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位于龙湾区永中镇双岙村南山古佛岩。开凿于明代,现存造像共14尊,分三组,为半浮雕式的佛、道组合造像群。主要有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亦称三元)、土地神、地藏王和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石胜观造像,容相慈祥。造型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最大的一尊通高1.33米,阔0.55米,凸出0.21米。东首第二尊造像上方,有阴刻楷书“张氏妈娘舍山路捌丈洋路四十二丈祈保寿命延长”21个字。…[详细]
蒯屯关摩崖造像
  蒯屯关摩崖造像,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蒯屯关村东150米处。汾河岸边的中山阁悬崖下,坐东朝西。据造像题记载,元大德二年(1298)造。现存造像面价约3平方米。造像分上下两组佛像。上组造像3尊,立式,长0.2米,高0.13米。下组造像10尊,每尊佛高约0.15米,长0.6米,宽0.17米。距佛像不远有题记1处,有摩崖石刻和墨迹题记,字迹风化模糊不清。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船山崖墓群
  船山崖墓群年代: 东汉类别: 古墓葬公布时间:1988年6月21日地址: 船山区广德街道办事处八角亭社区船山坡半山腰简介: 该处现存崖墓两座。1985年1月发现清理。均系夫妇分棺合葬墓。其中5号墓为券顶“岩洞砖室墓”,葬具瓦棺2具;6号墓系单室崖墓,有一耳室,葬具砖棺2具,并列放置。两墓出土陶罐、瓶、勺、釜、壶、佩刀武士俑、梳妆俑、摇钱树座及五铢钱等。…[详细]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岩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题名为最早。宋刻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洞口岭旁巨石上镌“天开图画”四大字,为明代朱晦翁书。2019年10月7日,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